分享

建言:用批判性思维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

 我的书摘0898 2018-09-29

科学的批判性思维应具备以下特点:对相信什么和干什么做出判断,这种判断需要有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需要做到清楚、准确、相关、有深度,并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严格的推理,这种推理具有合理的框架,推理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推理过程中使用到的数据都必须得到相应的解释,概念必须清楚,并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表述清楚。

批判是对已有的各种观点接受之前必须进行的审查和质疑,通过批判来了解他们是否符合事实,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求真性。批判性思维是人类应具有的基本能力,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训练;这也是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错觉、欺骗、迷信的唯一保证。

批判性能力是教育和培训的产物,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能力,这反映了批判性思维的系统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多地受到传统的约束,应该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相关的证据;应该面对不同意见时,坚持己见。好的教育就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以良好的批判性能力的发展。


以上是批判性思维发展两千多年来的精神硕果和精华凝结。时过境迁,反观当代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确实是成了稀缺性资源!

就开放思想而言,当代教育的主流是模式化教育。西方教育模式几乎学了一个遍,由于脱离自身的教育实际,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全部流于形式,仅存一个素质教育的皮囊;然后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闭门造车,自己摸索,力图自我创新模式,于是有了广东模式、江苏模式、河北模式等。坊间共识,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是失败的!

就自信心来说,我们本应该有高度自信。从文明传承的完整度看,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别人无可比拟的!然而,但是,我们真的有自信心吗?不是一味模仿西方,就是闭门造车,我们的教育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教育自信心何在?

再从成熟度来讲,抛弃传统后的教育,根本无成熟性可言。不切实际的模仿和挖空心思的独行,彰显教育的不理性和不成熟。缺乏应有的理性分析,没有诚挚的求知欲,更没有接受批判的勇气和氛围,教育何时能够成熟,我们确实很担心!


批判性思维应成为时下教育的理念和时尚,方是走出教育混乱泥沼的正途。

即便应试教育盛行的年代,我们的教育也曾经一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那个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批判性思维依然盛行不衰;而今呢?只要老实地听从决策就好,外行领导内行,内行照本宣科,其结果是教育问题层出不穷。

问题出来后,一切后果都由教育内行来完全承担。砖家的黑砖不断向教师们拍下来,家长的怨声载道更是直指教师的作为不当,外行领导们一再勒紧教师的脖子:老实承受,不准发声!

批判性思维是全民的事,要开放,要有自信,要善于求知,要学会分析,要走向成熟,要努力求真。唯有全社会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共识,我们的教育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