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懂传奇:爱比死更冷,罗塞蒂与西达尔的往事如烟(1)

 RK588 2018-09-29

一直不太喜欢英国的绘画。英国出了莎士比亚之后,绘画受到很大影响,常常显得非常戏剧化。在我的美学观念里,绘画可以适当有些戏剧性,有些所谓的“张力”,但太戏剧化就会变得很浮夸。英国绘画给我的感觉,常常就是戏精附体。不过有张画例外,因为画中人太美,我非但忽略了满屏的莎翁气息,还从幼年时一直喜欢到现在。成年后有一次偶然发现,这画中人背后的八卦,真乃极品也。

 

且听我细细八来~~~~~~

 

 

 “ 那小溪旁, 有株倾斜的杨柳树,

它的灰白叶子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

在那儿, 她用金凤花、荨麻、雏菊、

与紫兰编制了一些绮丽的花环。

粗野的牧童们曾给这些花取过些俗名,

但是, 咱们的少女们却称它们为『死人之指。』

当她企图挂此花圈於那枝梢时,

那根摇摇欲坠的枝干折断了,

使她与花一并落入那低泣的小溪中, 她的衣裳漂散在水面上。

有段时间, 她的衣裳使她像人鱼般的漂浮起来,

那时, 她口里只哼唱著一些老歌谣, 好像完全不顾自己的危险,

也好像她本来就生长在水中一般。 可是, 这种情况无法持久,

当她的衣裳被溪水浸透之後, 这位可怜的姑娘,

就在婉转的歌声中被卷入泥泞中...”

              ——《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七场

 

这张画,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女主角就是极致悲情的美人奥菲莉亚。因为看过的悲剧比较多,我因此比较铁石心肠,很少会真的为一个悲剧人物扼腕叹息。但奥菲莉亚是一个。

 

她深爱的爱人与父亲是敌人,父亲利用她监视爱人,她夹在其中两头不是人,最后父亲还死于心上人之手。大家总觉得金庸系列里岳灵珊特别悲情,其实《连城诀》里的凌霜华比岳灵珊惨多了。我常常觉得凌霜华身上有些奥菲莉亚的影子。父亲利用她对付最心爱的人,最后竟把她活活封死在棺木里,棺木外面涂满毒药,抚棺大哭的痴心人丁典就这样被毒死了。然而好歹凌霜华和丁典,彼此深爱,生死契阔,最后狄云还将两人合葬。可是奥菲莉亚呢?最爱之人对她极尽刻薄,哀莫大于心死,她疯了,溺水而死。也因为这刻薄冷酷,我对哈姆雷特一点好感也没有,虽然他在奥菲莉亚死后宣称是爱奥菲莉亚的,我可不信。爱一个人,怎舍得虐她到疯?

 

最经典版的电影版《哈姆雷特》,1948年上映,哈姆雷特的扮演者就是本片导演劳伦斯·奥利弗,很显老的装嫩版哈姆雷特,但确实贡献了教材式表演。劳伦斯·奥利弗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大美人费雯丽的前夫。

 

不少画家都画过奥菲莉亚,我们随便选几张看看~~~

 

英国画家James Sant(1829-1916年)画的奥菲莉亚,眼神比较接近我想象中的奥菲莉亚,挺神经质,但整体更像少女上课玩手机遭班主任没收,感受不到什么命运和悲情。

 

法国画家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年)画的奥菲莉亚,姑娘这是喝高了?

 

英国画家John William(1849-1917年)画的奥菲莉亚,姑娘这是要野餐还是要野合?

 

这个画家还画过另外一幅奥菲莉亚,姑娘这是要洗头?

 

这个画家还画过又一幅奥菲莉亚,看来对奥姐姐是真爱,姑娘这是……赌球输了?

 

这是海的女儿……

 

这是简约版花仙子……

 

这是隔壁老王超有手腕的小三儿……

 

这是早早被包养的学院派少女……

 

各种奥菲莉亚,各种莎翁式矫情,我还真就只看得上这一张~~~

 

英国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米莱斯《水中的奥菲莉亚》(1852年),现藏英国泰特美术馆。

 

2018年GUCCI春夏预告大片,失心疯了,莫名其妙也致敬了这幅画,也不知道品牌方要表达个什么鬼,满身GUCCI,凄美沉塘?

 

失心疯的GUCCI

 

我估计设计师跟我一样,被画中美人给迷住了,所以就在商品史上谱出了一曲脑残粉的悲歌。这幅画在艺术史上有不少重量级脑残粉的,比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咖达利,以及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等等等等。

 

要开讲这幅画,就必须要讲讲英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派系,拉斐尔前派因为画中人曾给拉斐尔前派的三位创始人都当过模特,并且与拉斐尔前派最重要的画家演绎了一段惊世虐恋

 

拉斐尔(1483 —1520年)大家都知道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37岁就陨落的一代画圣,那么什么是拉斐尔前派呢?

 

拉斐尔前派跟文艺复兴和意大利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派系诞生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超长待机)统治时期。这支艺术流派是在1848年的时候,由三位年轻的画家发起的,发起地点就在《水中的奥菲莉亚》作者米莱斯伦敦的家中,这个地方同时也是《水中的奥菲莉亚》的主要创作地点。

 

这三位年轻的画家,创建这个画派的目的是与程式化宣战。因为当时的英国画坛,是皇家美术学院在主导艺术思想,这帮人特别提倡拉斐尔所代表的古典主义画风,非常学院派。其实老实讲,我就是这种老古董,无论是中西绘画,我都是古典派学院派的拥趸。但我非常欣赏那种真的敢于出来对着干的叛逆之徒,尽管我对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论持怀疑态度,觉得他们的画绝大多数无比甜腻,实在喜欢不起来,但是这种叛逆,我依然欣赏,少年心,总是值得珍惜

 

这三个年轻人的名字是,威廉·霍尔曼·亨特,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896年)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1829-1896年)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1828-1882年)

 

多八几句拉斐尔前派。这三个年轻人,开创了一种他们认为更自然更真诚的画法,作为对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些大神建立起来的古典主义的彻底反抗。

 

这个问题上我是这么看的,拉斐尔他们确实搞了很多经典的构图模型出来,但这套东西,在大神们手里其实玩得是天衣无缝的,烦人的是天资不怎么样的画家,无法突破就只能跟着学样。跟其他行业一样,绝大部分艺术从业人员,其实是没什么天分的,但爱上了艺术总要吃饭呀,用大神框架么比较好混。所以我看这些是很宽容的,只要这帮天分平平的不要学了几招大师的三脚猫功夫就误以为自己是大师就行。

 

真正的大师,创造模型,但绝不会被模型束缚。我们随便看几张——

 

拉斐尔《阿尔巴圣母》

 

这张画其实暗藏着这么一个复杂的构图,但是哪里看得出任何程式的窠臼?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三角形构图。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平行构图。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也是平行构图。

 

这些模型都极大影响了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到维多利亚时期,则被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玩到僵,僵尸的僵。于是这三位年轻人就提出了“拉斐尔前派”的主张,成立了一个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Brotherhood),听着相当社会人所谓拉斐尔前派,其实就是文艺复兴早期,拉斐尔之前的绘画风格。这些年轻人,追求的是文艺复兴早期那种自然真诚、无拘无束的绘画方式。下面举几个毛栗子。

 

马萨乔(1401 -1428年)《逐出伊甸园》,这张画有一种早期绘画的粗糙和稚嫩,却是同题材里最让我动容的一张,亚当和夏娃的绝望与悔恨,几百年后仍然深深打动人心。

 

马萨乔的名作《纳税银》。这是《圣经》里一个很牛逼的小故事,说是耶稣被查税了,按理说上帝之子不用交税,但是不交税人家不肯放行,耶稣就叫彼得去池塘里捕鱼,说鱼嘴里就有银币可以交税。所以别看耶稣也会被抓,也会死,那都是表演给我们这些凡人看的,所谓“神迹”。

 

只活了27岁的天才马萨乔有句名言,“绘画不过是对自然界的模仿”,我相信这句话对拉斐尔前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幅画是我最喜欢的马萨乔的作品局部,《新教徒的洗礼》,纯然天真,感情真挚。

 

威尼斯画派开山祖师乔凡尼·贝利尼(1430—1516年)早期作品《花园中的痛苦》,据说是威尼斯画派风景画中第一幅。鲜明的色彩,雕刻般的线条,浓重的人味(神明圣徒都开始越来越有人味,特别能体悟人间疾苦,也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接地气,这是文艺复兴绘画的一大进步之处)。

 

乔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之宴》,颜色丰富明亮,根本看不出什么神仙味道。拉斐尔前派在色彩上也一直追求这种明亮戏剧化的感觉。

 

我最喜欢的乔凡尼·贝利尼的一幅画《圣马可在亚历山大传教》,气势恢宏。

 

《圣马可在亚历山大传教》局部,那些白纱小姐姐好带感。

 

乔凡尼·贝利尼的徒弟乔尔乔内(1476—1510年)的名作《暴风雨》。

 

《暴风雨》局部,那道闪电。

 

乔尔乔内名作《沉睡的维纳斯》,是不是挺眼熟的?其实乔尔乔内有个巨牛的师弟,就是提香。在我看来,乔尔乔内的才华不输师弟,就是活得太短了,34岁就挂了,而提香跟师父乔凡尼·贝利尼一样,活到86岁那么长。

 

我得自己喊停了,否则会一路失控放图下去,波提切利一放上来,这篇文章楼会全歪了,所以就此收住吧。放这么多拉斐尔之前的文艺复兴名作,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拉斐尔前派的年轻人所追求的这种艺术境界,尽管在我看来,他们其实并没有达到他们希望的又天真又华丽的状态。

 

话题转为画中人,这个美丽的奥菲莉亚是谁呢?

 

她的名字叫,伊丽莎白·西达尔。拉斐尔前派三位创始人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都用过的模特,后来成为了罗塞蒂的妻子。她与他的虐恋故事,一打肥皂剧编剧也编不出来。

 

 

(很不厚道滴……未完待续)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