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相信大家对他并不陌生 拉斐尔的“圣母”被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真正是不朽的作品” “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 那拉斐尔前派你听说过吗 我们的一位inker朋友去了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 参观了拉斐尔前派绘画展 给我们发来了很多图片 这样宝贵的机会,让我们一睹国外经典展览的真容 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赏到这些经典艺术 跟随他的足迹和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拉斐尔前派吧~ 听到拉斐尔前派,前派? 你是不是以为这个画派是在拉斐尔之前呢 其实并不是 这个画派的诞生比拉斐尔晚了400年呢 说好的拉斐尔“前”派呢! 那他们一定是超级喜欢拉斐尔了 这么像粉丝应援团的名字! 更不是啦,他们甚至还有点不喜欢拉斐尔 那为什么叫做拉斐尔前派呢? 拉斐尔前派和拉斐尔有什么关系呢? 这要谈到三个年轻人因为不想上学 而创造了属于自己辉煌时代的励志故事啦~ 我们先科普一下英国学院派 英国的绘画在全世界范围来说 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并没有太多世界级的大师 英国美术的重新起步要感谢下面两个人物 德国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 是他将肖像画的形式带到了英国 小汉斯·荷尔拜因自画像 佛兰德斯画家凡·艾克 1632年他被聘为英王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 凡·艾克自画像 由于英国画家争相效仿他们的风格 使得肖像画几乎成为英国绘画的唯一体裁和样式 统治英国画坛达200年之久 1768年,在首任院长雷诺兹的参与创建下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诞生了 学校诞生就一定会设立很多规定 对于学生来说,悲惨的日子到来了~ 雷诺兹自画像 直在1848年以前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一直在英国画坛中占统治地位 但,1840年的时候,三个年轻人站起来了! 这三个人年轻人米莱斯、罗塞蒂、亨特和我们一样 讨厌被学校束缚 他们希望绘画可以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尽力去描写他们所见到的事物 而不是按照学院派的条条框框去套模板 亨特自画像 他们觉得学校教授的方法和技巧枯燥无味 就像我们思考怎么样可以不上学一样 他们不禁自问“什么艺术既不枯燥又不乏味呢?” 没有学校就当然不用上学啦~ 成功的人为什么能够成功? 不是因为他敢想,而是他敢做 你也不想上学,你敢吗,他们三个人就敢这样做 罗塞蒂自画像 问:学院艺术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答:拉斐尔时期。 好,那我们就回到拉斐尔之前吧! 三个年轻人就这样,敢想敢做的创立了一个艺术团体 名字就叫做拉斐尔前派兄弟会 拉斐尔前派就这样诞生了~ 米莱斯自画像 不想好好上学肯定是逃不了挨骂的 拉斐尔前派也不例外 他们的艺术见解在当时是激进的 遭受人们的指责,被人误为是一批“拿撒勒信徒”。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 它得到了著名的权威文艺理论家罗斯金的支持 罗在《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说: “……他们将在我们的英国为全世界300年来最出色的艺术流派奠定基础。” 拉斐尔前派的宗旨也是无懈可击: 第一、主张真实的表达思想; 第二、提出直接研究自然的口号,反对学院派的造型规范; 第三、对于所要表现的事物要尽绘画本身所能发挥想像力的作用,这比构图法则的研究更重要。 拉斐尔前派敢向神圣的传统学院风格挑战 强调现实,反对模仿,尊重自然 在英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作用 爱情和艺术也许都像罂粟, 带你逃离无聊的平庸, 却也点燃痛苦的火焰。 ——罗塞蒂 看遍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我们仿佛嗅到了一股八卦的味道 拉斐尔前派作品之所以夺人眼球、风格鲜明 是因为!!画中的女性都是高贵的棕红发女郎 有着迷离深邃的眼神和性感厚实的红唇 透着妖媚和真诚交融的气质。 这些女性的原型就是所有拉斐尔前派干将的缪斯——希达尔和珍妮·莫里斯。 希达尔有一头密实的栗色长发,及腰且卷曲 因为美貌走入拉菲尔前派每位艺术家的生命中 他们以希达尔为模特塑造了很多经典的绘画形象 我们的年轻小伙罗塞蒂 不仅是优秀的画家,更是一位诗人 这位思想前卫,自由冲撞的波西米亚少年 对希达尔一见钟情。 写下了这种的诗句: 在你秀发的阴影中, 我看见你的眼睛, 仿佛旅行者在树木的阴影中 看见溪流的清清, 在你眼睛的阴影中, 我看见你的心灵, 仿佛淘金者在溪流的阴影中 看见灿灿的黄金 …… 对拉斐尔前派的三个人而言 希达尔浑身散发出罂粟般的美感 她的美貌流露着哀愁,双唇却又透露出无动于衷的冷漠 然而,这种诱惑,在另一位缪斯——珍妮 出现后,立刻烟消云散 珍妮消瘦的脸形、迷离的眼神、尖翘的鼻子、微卷的红发 完全符合拉斐尔前派男性们的审美标准~ 当她第一次出现时,罗塞蒂就沦陷了(可谓是渣男本男了) 珍妮是个精通法语和拉丁并对古典音乐有着透彻研究的钢琴家 我们可以在《普洛塞尔皮娜》、《白日梦》、《蓝色丝绸裙》中 可以欣赏到她独特、浓烈而宁静香艳的美 我们的inker在第一现场为我们带来的 “ Love & Desire 爱与欲望 —— 来自泰特的拉斐尔前派绘画展” 展览叫做“Love & Desire 爱与欲望” 《奥菲利娅》《夏洛特小姐》《天使报喜》 这些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们的重要作品 是少不了的 当中最经典的当然就是睡莲般迷离而忧伤地仰脸飘浮在自然万物间与死神对话的《奥菲利亚》。米莱斯1852年的油画作品《奥菲利娅》。她的模特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希达尔。 据说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如实画出奥菲丽娅在水中的效果,19岁的希达尔被要求躺在一个仅靠几根蜡烛加热的金属浴盆里,由于画家太过专注,没注意到蜡烛熄灭,希达尔又不敢吭声以至冻得失去了知觉。 罗赛蒂的《天使报喜》中,一位带着光环的红发女子朝着背离观众的方向退缩。天使刚刚带来玛丽将生下上帝之子的消息,然而和大多数宗教绘画中表现的不同,这个消瘦的女孩并没有平静地接受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而是看起来惊恐万分。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是几乎没有人权的,对女性而言,成功意味着婚姻、儿女以及家庭事务的顺利。 然而,米莱斯的《1746年的敕免令》等作品则表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这幅画描绘了一名詹姆斯二世党人反叛军从监狱被释放,画面中,所有的男人都目光低垂,躲避眼神接触,只有军人的妻子,那个刚刚使丈夫重获自由的女人目光直视,看起来能干、强大而坦然。 “这绝不是你想象中的维多利亚时代油画,”泰特美术馆的策展人卡罗尔·雅可比说道。“画中的女子充满力量。” 米莱斯的《梦回往昔:越过浅滩的骑士》则以中世纪的骑士传说为原型,骑士帮助两个小孩骑在马背上越过没有桥梁的河流,他和战马不再与人战斗拼杀,而将援助贫民作为己任。 这些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的灵感来自复杂的生活经历,“爱和欲望”展览中呈现艺术家拥抱波西米亚式狂野不羁的生活方式。他们不畏自由地去爱,也不受社会习惯的拘束。 但拉斐尔前派不敢正视和揭示现实,仅注重内在心灵的表述,甚至误入神秘主义迷雾。尽管如此,拉斐尔前派对英国乃至世界的绘画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派画家所创作的许多杰作已成为英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而且拉斐尔前派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显著的篇章。 让我们一起看看更多来自现场的图片吧~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的展览 “爱和欲望——来自泰特的拉斐尔前派杰作” 将持续至2019年4月28日 inker们,你们还有没有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或者难忘的体验吗 都可以分享给我们哦~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编辑|雨山 摄影|xiongqi 美编|百万 主编|少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