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18-09-30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过渡时期的书法。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主要见于葛志碑刻当中。南朝宋、齐、梁、陈是槽书盛行时期。楷书经过魏、西晋的发展,到东晋已趋成熟,南北朝碑刻书法大都是楷书书写。此一时期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楷体书的。南朝名书家有羊欣、王僧度、陶弘景、肖子云等,北朝名书家有崔浩、郑昭道、赵文渊等。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1.南朝碑刻、墓志

南朝沿袭晋制,不准立碑,碑刻较少,但也有流传,其中著名的碑刻有:《雾龙颐碑》《刘觊买地券》《吴郡造维卫尊佛题记》《瘗鹤铭》《天监石井栏题记》《太祖文皇帝神道阙》《始兴忠武王萧澹碑》《新罗真兴王定界残碑》等,其中以《舞龙颜碑》《瘗鹤铭》《始兴忠武王萧澹碑》最为著名。《爨龙颜碑》楷书,雄强茂美、方圆并济、略带隶意,笔势方折雄劲而又具飞动之势,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后世将其与晋代《醫宝子碑》合称“二舞”。梁《瘗鹤铭》刻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崖壁上,后坠人江中。因刻在摩崖上,随山刻石极为自然,书法用笔劲健,宽博自然,潇酒而有法度,字两厚重笔势飞动,其中间杂行书,笔法方圆并用,圈处圆转流利,方处不显呆滞,严谨有法度,开张纵逸,有摩崖气度,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始兴忠武王萧澹碑》为贝义渊所书写,书法雄劲峻美,与北朝碑刻的雄劲似同而实异。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此外,南朝墓志有:《刘怀民墓志》《吕超临墓志》《刘岱墓志》《桂阳王萧融墓志》 《 桂阳王妃慕昭墓志》《永阳昭王萧敷墓志》《永阳敬太妃王氏墓志》《前锋将军卫和嘉墓志》等。这些基志上的书法,都是比较成熟的楷书。《刘岱墓志》《永阳昭王萧敷墓志》《桂阳王妃慕昭墓志》在秀丽中又有一种静穆典雅、疏放妍妙的风格,可代表南朝书风的转变。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2.北朝碑刻、墓志

北朝沿袭自东汉以来的树碑之风,碑刻极为丰富,各种石刻有数干种之多,可谓“隶、楷错变,无体不有”,体态风格,丰富多彩。其面目之丰富,似又重复汉碑之辉煌。北朝书法风范,同时显著于大批造像、碑刻与墓志当中。初期碑刻,方劲斩截,尚遗隶意,如《嵩高灵庙碑》;而龙门造像诸品,因势布局,刀笔相加,《始平公造像》为其杰作。后来之《张猛龙碑》《贾思伯碑》《根法师碑》《敬使君碑》以及造像《高归彦》《五百人》等,更见用笔之灵变;而《石门铭》《华岳颂》与云峰山石刻,则别有一番光景。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至若北朝诸葛志,则体态多姿,各具风韵,《张玄墓志》《元桢墓志》《元鉴墓志》《元慧墓志》《元祐嘉墓志》《元文墓志》《元定嘉墓志》《行干文》《魏灵藏造像》《郑长猷造像》《广川王祖母造像》《牛橛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高贞碑》《李谋墓志》《于景嘉志》《郑文公碑》等,不胜枚举。北朝基志数量之多为前所未有,其书法也极为多样。志石因体积较小,石质精细,书写便利,可以发挥书法的用笔特色,而镌刻细腻能表达笔画之变化,由于长期埋在墓中,很少损伤,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资料。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称赞魏碑有十大美:“一日魄力雄强;二日气象浑穆;三日笔法跳越;四日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日精神飞动;七日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日结构天成;十日血肉丰美。”后人习北碑,学方多选择《张猛龙碑》,学圆多选择《郑文公碑》,这二碑堪称北碑杰出代表作。
南北朝的碑刻书法,为唐代书法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的碑刻书法杰作,大都出自民间无名氏之手。这说明当时的书法艺术已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继承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形成唐代书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