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字,却是唐诗中最悲凉的一首,千古无二

 抓成今天 2018-09-30

中国自古就是诗歌的国度,基本上人人都能随口背几句唐诗。唐诗是感性、深邃、迷人的,一句、一词甚至一字都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一首诗大多只有几十字,寥寥数句便能饱含景、事、情、意,蕴藉深婉隽永,富有美感和韵味。且正因诗歌简短、意境深远,它还能给予读者无限想象。同一首诗,在不同的心境、情况、年龄段,都能品味出不一样的感受。一首唐诗就像一座宝库,你能从中挖掘出数不尽的珍宝。

相信大家儿时都曾学过柳宗元的《江雪》,一开始肯定只是读懂它表层的含义,以为这只是首单纯写雪的故事,不过长大后再看这首诗,才真正能感受到诗中的孤寂苍凉。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时。此时的柳宗元因永贞革新运动的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过着被管制、软禁的生活。虽职位名为司马,可事实上他就是被囚禁在永州。艰难的环境压迫着他,但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自己的理想、志趣寄托于山水,通过诗歌来展现。古人常云:“诗言志”。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也是他们的心灵世界的呈现。《江雪》便是本时期柳宗元内心世界的最好呈现。

连绵不绝的巍峨大山气势雄伟,放眼望去,竟然连一只鸟儿的踪迹都看不到。所有的道路上都见不着人,只有江面孤舟上有一位老翁,他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身上都被皑皑的白雪覆盖了。老翁独自一人在这寒冷的江心钓着鱼。

全诗只有二十字,柳宗元就用了这二十字就将我们带入了一幅幽寂寒冷的画面中。诗人主要的描写对象不过是一叶扁舟和一位老翁,可他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用了全诗的一半去描写景色。“千山”、“万径”两词把背景写得极其辽阔,几乎已经到了浩瀚的程度。天气如此恶劣,外面没有飞鸟、行人也是正常的,但诗人却用“绝”、“灭”来形容,如此便把最常见的动态,突然变为极端的寂静,仿佛这是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画画时若是背景越大,描写对象便会显得愈发突出,这一情况同样也符合本诗。最后两句描写老翁垂钓的场景,这原来是静态的描写,但被诗人摆在这种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变得活跃、有生气起来了。天地间苍茫一片,只剩下皑皑白雪,在这般孤寂苍凉的环境里,竟然有一位老渔翁不畏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忘却一切,只将注意力专注于一支鱼竿。乍一看也许老翁是孤独的,但他的性格却显得尤其清高孤傲,甚至有些凛然而不可侵犯。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用细致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对象,寥寥二十字蕴含诗人的精神与情感,真是巧妙至极,令人叹为观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