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科之方,独推此方为第一”------七味白术散

 鉴益堂 2018-09-30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第21卷 临床报道

作者:郭金武

单位:湖北省仙桃市中医医院(433000)

  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首载于宋代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该方由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藿香、葛根等七味药组成,特为小儿脾虚泄泻而设,具有配方合理,立法严谨,收效迅捷的特点。笔者每以之治疗小儿泄泻如注,水谷不化,呕吐、烦躁不安,口渴不止,消瘦精竭,小便短少,食欲不振等证,获效颇佳。现不揣浅陋,兹就门诊有记载的58例列举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取自门诊患儿,年龄1~6岁,均以七味白术散煎汤内服,每日1剂,结果见下表。

58例不同年龄疗效分析

  年 龄          病 程           疗 效 

<1岁 <6岁 1-2天 2-6天 全愈 好转 无效 

男 18   14       21     11     28     3      1 

女 15   11      18      8       25     1      0 

%   57   43       67     33     91     7      2 

  2 典型病例

  霍某,男,1岁半。1995年8月4日初诊。不明原因突然低热(37.8°C),腹痛,泄泻如溏薄便,甚则如水样,一日3~6次,继则腐臭难闻,口渴不食,小便短少,神疲乏力,指纹淡红达气关,化验大便,白细胞~。其母曰:“近因暑热过盛,瓜果生冷杂进,兼之整夜伴成人卧于电扇之下”。可见挟食着凉者明矣。遂拟七味白术散加味。处方:条参、白术、茯苓、葛根各10g,薄荷、甘草、木香各8g,藿香、车前仁各12g。连服二剂,于6日复诊,热退,便次减少,呈糊状,胃纳增加,小便增多,精神好转,化验大便,白细胞+。依原方去薄荷、车前仁,加炒扁豆、苡仁各12g,又服二剂而安。嘱其节饮食,慎寒热。追访未见发病。

  3 体会

  小儿稚阳之体,脏腑之气未充,暑湿蒸腾之季,儿处其间,不耐其气,兼之杂食之性,贪凉之习,致使脾经之稚阳易折,而致运化不及,津不上乘而下注,故口渴泄泻;小肠之分清别浊混乱,水液并于大肠而下,故小便少而涩,大便多而稀;且因脾胃之腐熟无力或泻下臭恶。

  由于小儿饮食不当或偏食或厌食或暴食,一旦腹泻则防疾病的能力虚弱,易于感冒,或者经常感冒的小儿,易患泄泻,形成这一恶性循环,即母病及子或子病累母,这种肺脾兼病、虚实互见之证,既不能单一解表,也不能单一和里,在扶正祛邪的同时,必须分清虚实之所在,斟酌补泻,既不可峻下,也不可峻补,必须做到攻不伤正,补不凝滞,才不致有“虚虚实实”之弊。

  七味白术散以参、术、苓、草补脾益气,使运化各司其职,粪溲各归其道,而泄泻止;藿香、木香芳香疏理气机而驱秽浊;葛根甘淡升阳,鼓午胃气上行而烦渴除,从而达到养胃生津的目的。诚如《幼幼集成》赞曰:“幼科之方,独推此方为第一”。自宋以来,临床使用之经久不衰,其效即可盼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