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像师:潘长宏、 2018年9月30日 一个人,只要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就有可能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去塑造自我,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去施展才华,在各个不同的年龄段发挥自己的优势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这个时代是知识积累的时期,俗话说:幼学如漆! 余却不这样认为,孩子本身,有什么样的本能,有什么样的爱好,有什么样的天赋和后天智力?要因人,因事,因地施教,可以把孩子带到农村去,教育他们,庄稼是在什么环境下生长的,各种农作物有什么样的生长习性,开的花,结的果,长的茎干,冒的叉,发的叶,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态,是什么感觉,直观上去是什么意境,这些农作物对人身有什么营养成分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的教育提的口号是“学会生存!”现代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与学会生存,其中以“学会生存”为核心。认知、做事、共处都是为更好地生存。“学会生存”讲的是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这里所说的各种潜能,包括了各种能力、比如创造力、心理承受力及应变能力等等。 关于学会生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将生存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推行,比如在英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十几年的义务教育,安排生存教育每周学时均在1-2课时,而我国相关的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缺乏系统性。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应试教育已成了我国教育的缩影和代名词,当今我们的学生除了考试以外,大多不会处世,不想健身、不懂自学、怕苦怕累,事实上就是生存能力缺乏!因为怕劳动,而又要生存,不劳动者不得食,怎么办?所以,就只会不择手段,急功近利了! 不瞒你说,我前些时候在网络上搜集的情况是:有八位华人诺奖获得者,与我们的教育与学术其实都没啥关系,有两位为西南联大毕业生;有两位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有两位在香港接受完高中教育;有两位接受台湾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产生顶尖人才上,就拿几所著名大学在世界的排名上,也低于香港和台湾地区,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上,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始终难以突破,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浓,教育与学术都趋功利化。 还有一个旁征博引的数据,令人不可思意,那就是从我国目前近视人数看,已跃居世界之首,当然,不是仅仅读书所致,有的是视频接触及网络时长的占有所致。我看了一下近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一项防治儿童近视调查,我国近视人数已近4亿,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这难道还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切向“钱”看,导致社会滋生弊端!一切向“分”看,导致教育偏离轨道!两者都是不择手段,急功近利!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
来自: 溱湖之恋 > 《一个学者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