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蕲春,几个老艺人坚守着600多年的古窑,炉火不息

 长生果与无花果 2018-10-01

蕲春管窑镇,著名陶都,建于洪武二年,距今600多年历史的李家窑倍受关注。

寻访老窑,走近蕲春县管窑镇一个普通的村子,长近百米的李家窑斜卧在一株千年古树下,如龙卧大地,也被称之为龙窑。

窑内直径不两米,人工做好的陶丕一一摆放其间,靠从窑的底端烧火加温,窑身依次排列小孔,供局部补温。

龙窑四周,错落着一排排低矮的平房,简陋破旧,这里就是龙窑陶器的加工车间。因为高温,三两个生产的工人,赤膊上阵,透明的汗水滴进加工的陶丕之中。

据考证,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管窑镇就开始生产日用陶器,上世纪90年代,全镇仍然有陶艺工人上万名,所做的陶器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现代加工工艺,早已将日用陶器艺术化,只能生产农家传统日用品的李家窑也渐被冷落。

王亨发领着几个老艺人,仍在坚守,出厂的瓦片,坛子,仍然小有市场,基本可以维系几个艺人的生存。

2007年,管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为湖北省首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外人看来,李家窑的保存,不在乎其烧制的产品,它的存在,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炉火的意义更多是地供人追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发维摄影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