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的三期康复

 一抹烟灰一点尘 2018-1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根据冠心病康复治疗的特征,国际上将冠心病康复治疗分为三期:

1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CABG或PTCA术后早期康复也属于此列。发达国家此期已经缩短到3~7天。

2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周。由于急性阶段缩短,2期的时间也趋于逐渐缩短。

3期:指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或2期过程结束的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或CABG术后的康复也属于此期。康复程序一般为2~3个月,自我锻炼应该持续终生。有人将终生维持的锻炼列为第4期

1期康复

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照正常节奏连续行走100~200m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2~3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使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分卧床休息可导致以下对机体不利的影响:

  1. 血容量减少,导致每搏量和心输出量降低,代偿性心率加快。

  2. 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大,心脏射血阻力相对增高,心肌耗氧量相对增加。

  3. 血流较缓慢,血液粘滞性相对增加,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概率增加。

  4. 横膈活动降低,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排痰困难,容易合并坠积性肺炎。

  5. 运动耐力降低。

  6. 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

  7. 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2期康复

        设立2期康复是基于心肌梗死瘢痕形成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而在心肌瘢痕形成之前,患者病情仍然有恶化的可能性,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的危险性较大。因此患者在此期主要是要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逐步适应家庭活动,运动能力达到4~6METs,等待病情完全稳定,准备参加3期康复锻炼。对体力活动没有更高要求的患者可停留在此期。此期在患者家庭完成。

3期康复

巩固2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此期可在康复中心完成,也可在社区进行。


  1. 外周效应:指心脏之外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的适应性改变,是公认的冠心病和各类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机制。1. 肌肉适应性改善:长期运动训练后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增加,运动时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和口径增加,肌肉运动时血液-细胞气体交换的面积和效率相对增加,对外周骨骼肌氧摄取能力提高,动静脉氧差增大;2. 运动肌氧利用能力和代谢能力改善:肌细胞线粒体数量、质量和氧化酶活性提高,骨骼肌氧利用率增强。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开放数量增加,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和数量增加,从而运动能量代谢效率改善,血流需求相对减少;3. 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液儿茶酚胺含量降低;4. 肌肉收缩的机械效率提高,定量运动时能量消耗相对减少;5. 最大运动能力提高。由于定量运动时心脏负荷减轻,心肌耗氧量降低,最大运动能力提高。外周效应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形成,停止训练则丧失,因此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2. 中心效应:指训练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主要为心脏侧支循环形成(冠脉生物搭桥),冠状动脉供血量提高,心肌内在收缩性相应提高。动物实验已经获得积极的结果,但是临床研究尚有待进行。

  3. 危险因素控制:1. 改善脂质代谢异常;2. 改善高血糖及糖耐量异常;3. 控制高血压;4.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5. 帮助戒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