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宅魅力:上海女白领辞掉工作在这里办了个私人图书室

 愚然楼 2018-10-01

凌放发现,“说走就走”的潇洒,在自己定居斯宅之后,变得越来越不潇洒了。“孩子们要来看书的,发现我不在,他们就只能下河洗澡了。”

凌放图书室门口就是斯宅著名的上林溪,这里是山里娃们夏天的乐园。但现在,跟游泳相比,孩子们更爱躲在凌阿姨的图书室里看书。



7月初,凌放去了一趟韩国。虽然提前在图书室门口贴了告示,但回来那天发生的一件事,还是让她眼眶湿润:一个孩子从早上七点就等在门口了,足足等了她一个半小时。打那时起,凌放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已与这里融为一体了。

一次旅行,结缘斯宅



网络配图


2011年夏天,上海女白领凌放第一次来诸暨斯宅玩,她乘坐的中巴车只能开到镇上,于是她决定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到斯宅去。

让她想不到的是,一路上,很多车子停下来,有农用车、摩托车、电瓶车,甚至还有自行车,村民们都说可顺路把她捎到村里去。凌放说,这个细节让她感动,“这里山民像泉水一样,清澈,可信。”

斯宅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故事,每一件风物,都让她着迷。从那时起,来这里定居的想法就萌生了。

2012年初夏,凌放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租掉上海的房子,开始了边走边看的生活。其间,她去了很多国家、很多城市,仿佛要在停下来之前把世界都看遍。

去年11月,凌放正式来到斯宅,她想好了,要把自己的后半生安放在如诗如画的东白湖美景里。她看到村里很多孩子清澈的眼,觉得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眸里,应该盛放更多东西。她决意要在这里办一个乡村图书室。她鼓足勇气走进了村委会,想问问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想不到村委主任斯国永大力支持,马上在村委门口给她腾出了一间房。凌放的梦想就此落地。她像燕子衔泥一样买地毯、买窗帘、买书架,把所有自己在上海家里的书都托运过来。凌放的乡村图书室就这样开张了。

不想在山里赚一分钱


网络配图


凌放47岁了,已不年轻。很多人带着揣测的眼神看她,似乎想挖出她这个选择背后的故事。但凌放说,她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至今未婚的她,其实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无牵无挂地行走在山水间。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旅行。书本给了我力量和勇气,让我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凌放说,大量的阅读让她通透世事,可以更超脱地看很多问题,也可以更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到斯宅之前,她在上海静安区图书馆做过半年义工。“这是一段无比快乐的日子,我从来不曾算计下班的时间,每天埋头于铺天盖地的书里,感受到莫名的快乐和喜悦。”凌放说。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开一间咖啡馆或书店,让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毕竟,斯宅,现在也是小有名气的旅游目的地了。她住处的对面,就是存在十年的“裕昌号”民间博物馆和“爱吾庐”民宿。但是凌放淡然一笑:“要赚钱,上海有更多机会。我就专注地做好自己的图书室吧。我不是一个合适的生意人,做不来,就干脆不要做了吧。”

凌老师的图书之“家”



网络配图


凌放在斯宅的生活很“宅”。图书室开门、关门,早晚两次锻炼。简单到几乎不需要花钱。我问她每天坐在这里不寂寞吗,她说只觉得忙不过来。有书读的日子,总让她觉得忙不过来。

凌放给图书室设置了开放时间,早上8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她说,这样可以让山里的孩子多一点时间观念。她还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图书室里不能吃东西,不能大声讲话,要让自己有一种专注力和安静感。


凌放的图书室,布置得简单、温馨,桌子上铺着文艺腔的桌布,同色的窗帘在盛夏的微风中随风飘扬,有一种非常安静的意境。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常常乐而忘返。


更让我诧异的是六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上的那些书,我居然看到了《白鹿原》《阿尔萨斯》《状元媒》等名著,以及王小波的《青铜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三部曲,连李娟的《九篇雪》《冬牧场》《我的阿勒泰》都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这跟传统乡村图书室里那些灰扑扑的陈年旧书大相径庭。

“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书,是让人看的,是让人们接受文学熏陶而不是填书架的。不要以为农民只会看农业方面的书。其实,他们中不少人喜欢文学。”

“仿佛觉得生活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村民王燕说。她刚从溪里洗好衣服上来,习惯地到图书室转了转,翻翻书。她儿子最近迷上了这里的《明朝那些事儿》,每天都到这里“上学”。这让她很欣慰。“到这里看书以后,孩子的生活习惯也好了不少。”她说。

村委主任斯国永说,村里原来也有图书室和老年活动室,但村民们都喜欢到这儿来看书。他归结为两点:这里的书好,环境好。“读书是需要氛围的。凌放用心打理的一切,让这间山村图书室有了一种非同一般的气质。而这样的氛围和气质,正是山村缺乏的。”斯国永说,村民们都很感激凌放,她习惯通过看书的方式对孩子们因势利导,教给他们很多好的习惯,也给山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这是很多家长不能给予孩子的。

斯国永说,看书的村民越来越多,会考虑给凌放腾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因为这实际上是给村里的孩子们腾房子。


离凌放图书室几十米处就是斯民小学,不远处还有笔峰书屋和张爱玲的小洋楼。历史上的斯宅曾走出过很多大学者、大人物。她说,这里与生俱来的书香气息,让她沉迷。


据绍兴广电网

大诸暨APP指尖诸暨

诸暨人的掌中宝

合作洽询|微信号yxz9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