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木香草堂 2018-10-02
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上传: 郑银山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的头脑绝不是一个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有人说“学生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它燃烧”。的确,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以说: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只有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不可能为每个人准备好够他终享用的知识和技能。当今教育的着力点是让学生能自学、乐学、学会终身学习,锐意进取、永不满足,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   寓教于“乐”,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正常和谐,因而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反之,消极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由此而产生不满、烦闷、厌恶、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人们常说儿童是情绪的“俘虏”,他们的喜怒哀乐通常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强烈的,往往直接支配他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观念,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为孩子创造幸福的童年生活,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情感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寓教于“乐”,正在于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这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能看到:当学生充溢着快乐学习时,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观察、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也会朝着教学需要的方向积极发展,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勇气。我在任教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时曾做过统计:全班40位学生,当大家情绪高涨时,一节课中的课堂提问数多达27个,举手发言多达126人次;而情绪低落时,课堂提问数只有2个,举手发言仅9人次。这正如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

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也是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给成人上课,哪怕内容枯燥一些,他们也能通过意志努力支持着耐心听下去(当然效果不会很好),但是给小学生上课时,一旦他们觉得乏味,便会骚动、混乱,无法自制。而另一方面,当学生感到快乐时,则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忱甚至连小学生也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和坚持性。我班有个学生,语文课总是坐不住,但他在美术课上却异常专注,常常为了画好某一幅画而忘了下课,这就告诉我们:孩子愿做的事、喜欢学的知识,哪怕时间再多,他也会认为是一件乐事。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上看,寓教于“乐”在小学生中实施更能显示出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独特作用。

2、寓教于“趣”,满足学生娱乐、求知的需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世界500位成功人士做调查,当问及他们成功的根源时,80%的人回答是“兴趣”。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性认知过程还不成熟,一切都凭感觉、凭兴趣。小学生学不进去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他感到是被迫去做一些别人要他做的事。其实,要使一个健康的有好奇心的人对新鲜知识产生兴趣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探索未知本来就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感力的过程。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培养能力的起点。那么,“寓教于趣”的秘密何在?我归纳为如下两点:

(一)“诱发”兴趣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按规定程序、接受规定内容、进行规定的智能操作的活动。这一系列的“规定”,客观上使这种学习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会使学生因缺乏学习准备状态而难以完全适应由各种“规定”所限制的学习情境,从而产生枯燥感或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趣味化处理。上课伊始,趣味化的出现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惊奇感,兴奋思维;趣味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则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致,不知不觉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发挥兴趣的诱发功能,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苏版小语教材第八册《黄山奇石》一文时,老师一开始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你们游览过以‘奇石’而闻名于世的黄山吗?今天,‘金色假日’旅行社打算带你们去欣赏‘奇石’一但主要是为了从你们当中选一批小导游,谁能胜任呢?”听了老师的话,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怎么这节课变成了导游招聘会?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趣的学习情境,整个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

3   寓教于“爱”,争取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深厚的爱生感情,能促进教师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学生,增多与学生对话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们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寓教于“爱”,符合小学生依恋的需要,它可以消除学生初入校门的陌生感,避免师生间由于不熟悉造成的隔阂,减少由于误会造成的抵触对抗,降低学生焦虑、压抑等不良情感的影响。“你的心中有学生,学生的心中就有你”。教师自身的真挚情感能孕育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而儿童又很容易因为对老师的信任与热爱而入迷地喜欢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爱心就是点燃学生对自己任教学科热爱的火花。

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里,在这样一个需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社会里,“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不打不成才”等阵腐观念,今天非改不可。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它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受教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如果师生能够真正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教师给学生的总是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能不高呢?

4   寓教于“精”,努力使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

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要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所引起的理智感上的震动进行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诫我们:“只有在我们教会自己的学生积极地看见世界的情况下,才能防止儿童眼睛里那种好奇的火花熄灭下去。”那么,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被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尝试。

(一)精心利用教学手段,优化学生感性认识效果

尽可能以鲜明、生动的直观化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这既符合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能满足他们对丰富的感官刺激的需要,有利于优化学生感性认识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二)精心组织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触教学内容

小学生活泼好动,采用小学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尤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具体的教学形式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段有所区分。低年级可以将教学内容融于各项游戏之中,以满足孩子强烈的娱乐需要。比如一年级拼音教学就可以进行“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游拼音动物园”等多种游戏形式。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可以采用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多种方法帮助识记。中年级可以采用竞赛形式满足儿童成功的需要,激发学习热情,竞赛方式可以分为集体擂台赛、小组对抗赛、男女生竞赛、师生较量赛等。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给予一定的获胜目标,如“夺红旗”等。高年段可以结合动手操作满足儿童在动中求乐的需要。

(三)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失败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实践中,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孩子的实际。成功者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创造机会,追求卓越,继而走向更大的成功。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

(四)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在前进道路上,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都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好,再试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教师的责任是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以往,受应试教育影响,我们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成功机会实在是太少了,一些教师只把眼光牢牢地盯在分数上,成功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则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许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老师从不就没有夸谈过我”,相反,却时时面对着老师有意无意的暗示——“你们不是好学生”。没有表扬,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其实,每一个学生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五)成功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成功教育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树立了积极的理想目标,有了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也许,有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从成功教育的经验中我们已经看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作用,实际上,每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为此,我们在对小学儿童进行评价时应以鼓励为原则。我们要时刻牢记,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能正确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评价的引导下,全面素质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我相信,只要教师带着一颗爱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下满怀兴趣地投入学习,并常常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就一定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http://www./ztyxx/column41622/78f67777-f500-432b-8139-d23f8143cd1a.html

 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