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中语文教师 教学应变能力的调查研究

 濤聲懿舊 2018-10-02


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中语文教师

教学应变能力的调查研究

 

耿红卫[1]  王楠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力度的加大,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针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我们深知,学生呼唤灵活多变的课堂,而教育机智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应变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部分地区高中语文教师以及学生的调查采访,分析了有关高中语文教师具备教学应变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给予指导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变故;教学应变能力

 

教学变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非预期的课堂教学形态变化,相对于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讲,属于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另外一种教育形式,它的发生是必然的。要求语文教师并非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更多的是在这灵活多变的教学环境当中,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艺术感染。而对于高中的语文课堂来讲,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更多教师过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己的教学任务,忽略了课堂上教师教育机智对于学生的影响。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采取地区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围绕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郑州市等豫北5个地区展开。调查对象主要是河南师范大学附中、新乡市一中、新乡市二中、延津县高中、安阳市二中、汤阴县高中、濮阳县实验中学、鹤壁高中等几所示范性高中的在职语文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主要是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和网上填写两种方式进行的。问卷共发放75份,实际回收74份,有效收回率为98.66%。抽取不同学校的学生共30人,主要围绕高一、二年级的学生展开,通过现场面对面的跟学生进行交流,用录音笔进行记录,随后进行总结归纳。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现场访谈法。自编了有关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应变能力的基本调查问卷,通过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及相关领域的硕士生导师对问卷的审查以及施测后的修订,最终形成了共计24个题项的调查问卷。深入到高中教学一线对学生进行的有关问题的采访,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对于语文教师教学应变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建议展开,为开放性问题,旨在真实了解学生的态度与建议,教师与学生的调查环节如下:

   1.教师调查问卷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教师对待教学变故的态度和应对方法方法,更好的帮助教师解决面临的问题,本次的调查问卷主要由24个问题组成,1-23题为选择题,24题为简答题。其中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两种。问卷表1-3题意在简单了解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简单布局以及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5-13题意在了解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教学变故的认识程度,以及教学变故发生后课堂的氛围、教师的心理方面的变化等方面。9-14题意在针对教学变故发生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对于教学效果的反思的调查;15-19题意在了解教师在预防教学变故的发生中,应该做哪些准备以及自身具备的基本素质;20-23题意在了解教师在实现高效课堂建设以及学生未来发展中,对于教学应变能力的认识程度;24题是主观题,目的在于吸纳教师对于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应变能力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学生现场访谈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教师采取教学应变的态度及看法,关于学生的现场访谈主要涉及5个问题。1、2题意在针对该学生所在语文课堂是否存在突发事件以及该事件的性质;3、4题意在了解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学生当时心情如何以及希望教师如何来处理这样的事件;第5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是吸纳学生对教师在处理教学变故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引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变故原因及教师必备素养之间的联系。

    为了了解高中语文课堂的真实状况,首先针对班级的授课形式以及学生布局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作为客观因素存在。通过调查问卷第7题的设计,我们得出结论,高中语文课堂所引发的教学变故大都是由环境型与情感型教学事件构成。教师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心理变化大都较为紧张,但可以有效控制,在少数的年轻教师中,这种状况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因此,针对此次调查,笔者认为恰当处理教学变故是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语文教师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加强语文素养的积淀:

  首先,反思精神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应变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据调查将近86.66%老师在课后都会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认真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真实了解学生的状况,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缺乏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是阻碍教师发展的一大因素,大多语文教师以工作忙、学要备课为借口,忽略了语文理论知识的汲取,应对教学变故时,大多都是临时发挥,较少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导致一些教学变故成了教学“事故”。

  最后,缺乏沟通与指导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困难之一,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教师需要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及相关理论方法的指导,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应变方面的不足,又深知具备教学应变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却又怯与改变,而只注重知识的教授。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处理教学变故时所采用的方法,不仅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变化,同时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端正其应对的态度,增强自身的教学技能与素质的修养,不仅是自身负责,更体现着对学生负责人的态度。

(二)恰当处理教学变故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及作用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近30名学生的现场访问,我们多角度的对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突发事件进行了了解,大多数的高中语文课堂都会出现教学的突发事件,而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学生的态度也不一:如果身为当事人,学生通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甚至不知所措;如果自己不是当事人,那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会稍微放松,但也有些同学是一种看客的姿态,反正事不关己。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探讨,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恰当的处理教学变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处事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的课本的知识,更多的是有关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期望是什么,课堂上小小的失误,其恰当的处理往往能带给学生无穷的智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品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其次,教师的巧妙处理或延伸拓展,让学生学到更多除了知识以外的东西,简单来讲就是,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让课堂生动有趣不死板,小小的教学变故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体验课程。从这点看来,学生内心对于活跃积极的课堂是非常向往的,多延伸关课堂以外的知识供他们了解是极为必要的。

   因此,语文教师既要究其根源,深入了解教学变故发生的原因,增强自身的教学应变能力与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在不断的反思中行动于实践,站在为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沿,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实施门径与建议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教学应变能力方面的调查,以及对学生进行的现场访谈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思想形态与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形成期,因此,小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常态,他们更需要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正所谓,变化才是教学不断追求的较高境。因此,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对于教师来讲都是一次机会也是一种考验。教师若能够较好的把握教育时机,创造性地、巧妙的进行教学应变,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不有利条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深刻的启迪,那么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所谓,小小的课堂,拥有大大的智慧,因此,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势在必行。基于上述的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以下的启示:

(一)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它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课程、教科书、广播等形式的信息载体,同时也为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教室、校园等)。基于从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校作为教师的培训机构,自身素质发展以及专业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有关教师调查问卷的整理,我们了解到,教师缺乏有关教学应变方面理论知识的补充,以及互相沟通的平台,因此,学校要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会,为教师专业化进修提供宽松的条件和保障,制定有助于教师发展的规划意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真正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2.学校作为教师的监督机构,有责任和义务督促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进步,尽管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在课后都会总结反思,但其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应变方面仍然不够成熟,因此,学校作为教师的监督机构,应该建立在校监督体制,调动各个学科之间的互动性,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学校定时安排督促团及时反馈课堂记录,与老师加强沟通,争取将理论知识及时有效的运用与实践的教学当中,进而形成:校促教,教促学,学映情的良好教学氛围。

   3.学校作为教师与学生的管理机构,承担着教师与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各种事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深入到教师与学生群体中,切实体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发挥自身的管理者身份,在每周召开的教职工会议上,领导干部要倾听教师不同的声音,了解教师所需,并及时对教师工作进行调整,切实把教师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到实处,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教师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教师方面

   教育机智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基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态度,教师需要创造性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取客观理性的处事原则,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验相结合,才能够“对症下药”,做到对于突发事件及时、灵活、有效的处理。                                                                                                 

   1.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应变的基础。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每一名人民教师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更是提高教学应变能力的基础。凡是优秀的教师,他们的全部工作与生活都向我们共同揭示了一个真理——教师的根本素质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因而全身心的投入的到教学工作当中,用有限的生命去从事无限的事业。正是具备这样的职业道德,才能源源不断的带给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对于学生的热爱,更是教学工作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在处理时,都应该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坦诚宽容,这样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带来的将是智慧的启迪。

    2.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应变的关键。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是恰当处理教学变故的关键,更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恰当使用教学语言,是教师在不断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积累获得的能力,在处理教学变故时,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艺术性、和谐型、交流性等都是语言具备的基本特征,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语言的精妙,使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成为教学突发事件的代名词,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如行云流水般的美感体验,使得课堂小小的失误,变成学生获得智慧的启迪,因此,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是经过艰苦的改造,来规范和净化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才能为恰当处理教学突发事件提供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其次,教师塑造的人格魅力,是恰当处理教学变故的润滑剂,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师的教学,不仅仅知识的引导与传授,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做到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而学生对教师形象美德感知过程是由外在美到达内在美,语文教师应该以外在美为自然条件,通过一次次的课堂中发生的教学变故,让学生感受自身的内在美,教师举止的庄重、热情、深思慎取而又机智果断,与学生碰撞出一次次的火花,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而当前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是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能够善于和学生交流,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只有通过建立起的良好师生关系,面对突发的教学事件时,教师才能够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已经建立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应对,对于恰当处理教学变故提供了有利条件。

   3.教学研究能力的开展,教学应变的保证。

    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提高教学,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通过上述的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身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明显存在偏实践而轻理论的现象,除了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培训,语文教师自身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话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这些理论层面上探究教学应变能力的根源,从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中汲取相关理论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自身的课堂应变实况,在不断反思学习中寻求进步。

(三)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既是语文课堂的参与者,也是有效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推动者,通过有关教师的调查问卷我们得知,语文教学当中的突发事件大都是由环境型与情感型构成,学生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学变故,有效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学生从以下方面努力:

    1.严于律己,慎独慎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发的教学突发事件屡见不鲜,有些甚至影响到课程的进度,给班级带来不良的风气,为从源头避免这种学生故意而为之的教学事件,语文教师应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从潜意识中就认识到,即便在无人监督额情况下,依然要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2.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知,面对教学突发事件,学生呈现的态度一般为两种:事不关己,看客心态;息息相关,不知所措。无论学生处于哪种状态,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当事人、老师的处境,将心比心,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道德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突发事件,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3.敞开心扉,及时沟通。坦诚相待,是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前提,很多教师不能恰当的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跟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因此,作为学生,要学会主动跟老师沟通,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有在这平等的交流气氛下,才是成就教师一堂好课的基础,学生才能从一些小小的课堂事件中,获得大大的智慧。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节课能体现教师的人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课堂,而当教学变故产生时,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教育契机,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要勇敢接受挑战,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应变的能力,增强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契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冲锋.课堂教学应变:案例与指导[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0:45-50.

[2]马郑豫.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45-47.

[3]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9-330.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Basedon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investigation of the strain capacity of teaching

Hong-wei geng   Wang na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liberal arts, henan xinxiang 453007)

 

Abstract: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strength of the increase,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s gradually being broken, in view of the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 we know that call forflexible students, teaching and education wit as a teacher should have straincapacity,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o the parts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and student survey, analyzed the high schoollanguage teacher has the necessity of the strain capacity and future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influence of three aspects from schools, teachersand students to give guiding opinions.

Keywords: high school language; The teaching changes;Teaching strain capacity

 



[1]

王楠(1993—),女,河南鹤壁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现在深圳市福田区北环中学工作。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化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YYB-027)

 


此文发表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发表时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