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这「1个模型、3种思维」,你的14天等于别人的1年

 南墨 2018-10-02

一、14天=1年

不知道下面的场景,已经工作1-3年的产品/运营同学们是否感觉似曾相识呢——

1、每天忙忙碌碌、停不下来,但写周报的时候,写出来的都是琐事、杂事,根本看不出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因为几次活动效果特别好,团队leader安排你做分享,你精心准备了30页PPT、但在1小时的分享结束之后,小伙伴们却反应没什么收获。

3、为了向老板汇报项目进度,在邮件里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内容,但老板没看明白你想表达的东西、单独叫让你去当面解释……

其实,这些场景都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那是1年多前的自己,一面感叹每天忙到脚不沾地、一面却也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为什么明明做了很多事、总结里却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分享中介绍了很多干货内容,可听的人却说没有收获?

为什么汇报邮件里写了那么多详细内容,老板却什么都没看明白?

为了解决这些内心困惑,我开始不断的尝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写周报、写总结;尝试PPT做好之后找前辈、找朋友问意见;尝试写邮件之前和老板先进行沟通、再去写具体内容……这么跌跌撞撞,用了1年时间才找到一些自己得心应手的心得和方法。

但这些心得和方法都比较片面、不成体系,直到我接触了「熊猫小课」的「职场写作成长营」课程。

这时,才发现自己的那些得心应手的心得和方法用「1个模型」+「3种思维」就能全部解释清楚,而且体系更全面更容易让人理解。天哪,我可是花了1年多时间才试出来的方法,现在只用14天的时间就能掌握呀。

我那跌跌撞撞的1年时间啊~~😭

二、「1个模型」

在介绍让我感觉震撼的「1个模型」、「3种思维」究竟是什么之前,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职场写作」。

「职场写作」是一种场景化的写作,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很全面的定义,但只要想象一下自己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写作场景,就能脑补出它包含的范围是多么的广:

只要你写作的目的是 :希望通过自己表达的内容/信息打动读者,促使对方采取有效行动。那都可以算作是「职场写作」,例如周报总结、工作汇报、PPT分享等。

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职场写作本身其实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1种模型」——「信息传递模型」

by「熊猫小课」

在「信息传递模型」中,只要由以下6个环节组成:

环节1【积累】:写作者对信息的搜集、积累

环节2【加工】:写作者对信息的整理、加工

环节3【呈现】:根据阅读场合,选择不同的呈现媒介

环节4【阅读】:阅读者通过媒介看到并进行阅读内容

环节5【吸收】:阅读者对传递信息的理解、吸收

环节6【行动】:阅读者吸收信息后,采取行动

信息在这6个环节之间依次传递,而环节之间必然会有信息的流失。正是这种流失造成了「我想表达的内容、对方却接收不到」的困境,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问题出现的底层原因。

如何解决这种信息流失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优化环节之间的传递效率入手。在每次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参考下面的自检&自查清单,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是否都做到了——

职场写作的自检&自查清单 

三、「3种思维」

其实,提高「信息传递模型」传递效率的方法,不仅是自查&自检清单中罗列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针对6个环节的每一步找到更多的套路和方法,但所有的这些套路和方法(包括上面罗列的那些问题),都是从以下「3种底层思维方式」发散而来的——

逻辑思维:能帮你理清思路、有条理的组织信息,方便信息接收者理解、吸收;

受众思维:站在信息接收者(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如何进行表达受众才能更好的阅读、吸收;

故事思维:用吸引人的方式包装信息,让你输出的信息更易于被对方接收。

这「3种思维」隐藏在「信息传递模型」中的每个环节之中,在我们每次写作时发挥着作用:

「逻辑思维」在积累、加工、呈现、吸收等环节中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的组织信息;

「受众思维」在阅读、吸收、行动等环节指导我们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选择优化;

「故事思维」则在阅读、吸收等环节帮助我们把内容调整成更吸引力的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