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鹤亮翅之五、六

 天地虚怀xia 2018-10-02

《二水居士拳学札记》之六十八、

白鹤亮翅之五

白鹤亮翅之五、六 - 双丰收 - 双丰收的博客小屋


  杨澄甫老师的《太极拳使用法》与《太极拳体用全书》两书,在白鹤亮翅这一拳势的文字表述上,稍有不同。名称上也有差异,《太极拳使用法》作“白鹤亮翅”,郑曼青校点的《太极拳体用全书》,改作“白鹤晾翅”,而郑曼青自己编著的《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又改作了“白鹤亮翅”。
  《太极拳使用法》第七节“白鹤亮翅用法”云:“由前势,设敌人从我身前用双手来击,我速将右脚提起,向左前方踏出,脚跟着地,稍往里转,膝微屈坐实。身随右脚同时向正面转,左脚移至右脚前,脚尖点地。两手随右脚同时动作,左手由右而左而上落至胸前,手心向下,右手随落随转至腹前,手心朝上。左手,手急往下往左侧展开彼之右腕,右手同时往上往右侧展开彼之左腕,则彼之力,即而分散不整矣”。《太极拳体用全书》第八节“白鹤亮翅”改作:“由前势,设敌人从我左侧,用双手来击,我速将右脚收回,即提起直前蹈出,稍屈坐实,身随右脚同时转向左方正面,左脚移至右脚前,脚尖点地,左手心同时合于右手肘里,沉下至腹时,右手随沉随起,提获至右额头上展开,右手心向上侧,左手急往下,从左侧向下展开至左胯旁,手心向下,则彼之力即分散而不整矣”。两书最为重要的区别,在于两手前后的节拍。《太极拳使用法》强调“左手先往下往左侧展开”,之后“右手同时往上往右侧展开”,而《太极拳体用全书》则是“右手随沉随起,提获至右额头上展开”,之后才是“左手急往下,从左侧向下展开至左胯旁”。左手先往下往左,再右手往上往右的作派,无论是《太极拳使用法》还是《太极拳体用全书》中,与退步跨虎式的两手先后次序相同。《太极拳体用全书》第八十九节“退步跨虎”云:“由前式,设敌人用双手按来。我即将两腕粘在敌之两腕里,左手往左侧下方挒开,右手往右侧上方黏起,两手心随向外翻”。
  由此可见,郑曼青先生在校点《太极拳体用全书》时,重新梳理了该式拳势的动作次序,校正了《太极拳使用法》在动作次序上的疏漏。由此也昭示后学,杨澄甫老师晚年拳式中,白鹤亮翅与退步跨虎的定式拳势,即便外形相近或相同,其动作次序以及内在的劲路,却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其实,白鹤亮翅与退步跨虎的区别,远非于此。两者区别更重要的在于前后上下的焊接处。白鹤亮翅,承接前势“提手上势”,启发下势“搂膝拗步”,身形随拳势由右向左转动,步法为并步提脚虚点,以助长展翅之劲。而退步跨虎,承接前势“上步七星”,启发下势“转身摆莲”,身形方向虽然没有改变,但是步法上先由退步,左脚随势撤回虚点步,一为右手左挒劲作支点,后为转身作准备。所以,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退步跨虎中的“左膝上升”,或许正为下势的“转身摆莲”之转身做了铺垫,两手前后展开,左膝盖上升,呈现“跨虎”之势。
  由此可见,倘若要进一步理解杨家太极拳各派的实质,从细节入手,从这些承上启下的过度动作来考量拳势的变化,或许显得更为重要。而今坊间流行的诸派杨式大架定式架,相比于传统的杨式太极拳之间,缺少的也正是这些承上启下过度动作的劲路劲别变化。
  1998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牛筱灵、林合成、牛晨整理的《牛春明太极拳》一书,其第五式白鹤亮翅分作“肘、靠”与“白鹤亮翅”两动。“肘、靠”中的“肘”,是为了承接提手上势。云:“接提手上势,腰微往左转,左臂随腰从上往下向左上绕大圈,当绕到与肩平时,右臂同时由前向上往内弯,转为肘尖朝外,肘尖下对右膝,为肘劲,随即右脚向前上一步之地,眼视肘前方”。之后的“靠势”云:“右脚向前迈步的同时,右肘下伸,垂下右大腿之内侧,松腰胯,上身随右腿往右松,右肩下对右膝盖,并将左手绕到右肩胸前,手心向下,身躯中正,眼向前平视,此为靠势”。之后的白鹤亮翅式定势前,强调的是:“右手向上提至右额头上展开,左手同时下採于胯外侧”。这定势左右手的动作次序,与《太极拳体用全书》相同。只是《牛春明太极拳》,不但明确了之前过度动作的“肘”、“靠”,还明确了白鹤亮翅定势时,左手的“採”劲。
  田兆麟老师口述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卷五“太极拳”第(十),名目写作“白鹤凉翅”,凉字,概系《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白鹤晾翅之“晾”的误植。动作说明中云:“由前提手式,右足收回提起,随身腰向左转落着地,少屈坐实(该时身腰已转向左侧正面,内含一右靠)”。过度动作中,较《牛春明太极拳》一书,少了一“肘”,“靠”劲则相同。白鹤亮翅的定势,“右手提至胸齐,向右展开至右额上,掌心向外。左手同时向下往左採分,至胯旁,掌心向下”。左右手的动作次序,也与《太极拳体用全书》一致,左手的劲路,除了採劲,尚有“分”的概念。
  为杨澄甫老师校点《太极拳使用法》的董英杰先生,在他自己编著的《太极拳释义》一书中,将白鹤亮翅分作(图一)、(图二)两节讲解。图一是承接上势的过度,图二是白鹤亮翅的定势。董英杰先生在详解动作之后,括号中特地注解云:“白鹤亮翅图一寓提意。图二提右手往上,谓提手上式。作成后谓白鹤亮翅”。他将《太极拳使用法》白鹤亮翅中的“右手同时往上往右侧展开”,当作是提手上式。在用法上,也一改《太极拳使用法》中“甲往上将右膊抬起,托乙肘处,身法再往上长、往外掤劲,将乙打出”,这种“仰之弥高”的长劲,而是改作“左掌摸住敌右肘,自己随用右腕或前膊往上提,抬至敌右膊根处,右足站实,右膊向上往外反猛抖劲”,这种冷炸弹脆的翻抖短劲。
  为杨澄甫老师校点《太极拳体用全书》的郑曼青先生,在他自己编著的《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中,过度动作比《太极拳体用全书》还简单,只是“由前式,坐实右腿,左足变虚”、“提起左足,向左侧前正方,足尖点地”。至于两手在白鹤亮翅时的定势,也相当简洁。云:“右臂同时提起,右掌护于右额角旁,掌心向右前侧。左手旋降落,即作搂膝护裆势,辅于左胯旁”。左右手动作次序,一依《太极拳体用全书》,只是两手的劲别、劲路不甚明确。两手的作用,都改作了护额、护裆。较之董英杰先生,其一虎虎生威,其一楚楚尤怜,风格迥异。
  相对于其他武术形式而言,各派太极拳之间,确实有其共同的属性,就此而论,所谓“天下太极拳是一家”。陈、杨、武、孙、吴五派太极,或者而今有称七派、十派之称,就其式、派而论,一开始或许只是某一姓氏来命名的,而最终,我们所谈论的,其实也是这一脉传承拳势中的特性。这一区别于其他流派的特性,由此也成为这一脉的共性。探究这些特性与共性,这或许正是分门别派的真实意义所在。即便是同一流派的太极拳,譬如杨式太极拳,由于传承时代的久远,杨式几代传人或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性,探寻杨家几代拳学家拳势风格的沿革过程,对我们准确的了解自己所习练的太极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再进一步而论,即便是同一流派,同一历史时期,同一老师所传承的不同学生之间,由于每一位传承者不同的学拳经历、不同的体形条件、不同的领悟能力,凡此等等,都将影响不同习练者的不同拳势风格。我们尽量的通过手中所掌握的资料,来梳理杨澄甫老师所传承的各派拳技的不同特点,也能帮助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这一脉所传承拳技的得失。
  太极拳,一种以人的躯体为传载体的传统文化遗产,与我们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严格遵循规矩法度,在极端苛刻的条件下,力求个体个性魅力的极大张扬。一门技艺,倘若在规矩与法度之间,能尽情的展现怀技者个性的魅力,可谓技近乎道矣!

[page]

《二水居士拳学札记》之六十九、

白鹤亮翅之六
  金仁霖老师讲解白鹤亮翅,从承接提手上势开始,到白鹤亮翅的定势,主要的劲别分作“平捋、靠、挤、闪、提、穿分、采、擎、按”。其中“平捋、靠、挤”是过度动作中的劲别,“闪、提、穿分、采、擎、按”是白鹤亮翅的劲别。
  承提手上势,以左肩里根、左胯里根连线为轴线,两手随身躯向左转,左手屈肘覆掌,手心朝下,右手自然下落,两手如持枪贴地横扫。此时,左手为平捋劲,右手辅佐左手,以助拳势。左手平捋势中,当身躯左向转动时,两胯应仍然维持提手上势时的姿势,如旧时的磨盘,上盘转动,下盘稳固不能牵动。另外,上盘顺着“轴线”而转,“轴线”应该像是铰链内的“轴线”,不能随之而转,此所谓“磨转,心不转”者。老师讲拳,嘴里常常念叨着:“平捋、抱”。之后,右脚就势收归左脚旁,稍作休整,眼神即向右,右脚随之向右出步。脚跟着地后,脚尖随即左转,脚尖朝向正东。右脚平伏贴地后,右手顺势直前提起,手心向左,手指也朝向正东。身躯随之平整的向右位移,如撞击在直前伸展的右手臂上,此为平靠劲。左掌托付于右手前臂内侧,作平挤劲。此时重心寄于右足。金老师口中念叨:“平挤平靠”。平挤平靠之后,身躯再向左平整移动,两手劲路依然有“平捋、抱”之意,左手屈肘覆掌,手心朝下,右手自然下落。随即,重心再度整体的向右移动,右手下垂,呈圆弧状,顺着身躯的右移而成下趟之势,如往下运行的输送带,有下探之意,此为下靠劲。左手顺着身躯右移之势,立掌,掌心朝右后侧,由胸向右肩乃至右耳后作搧掌,初为上挤劲,成势后为“闪”。金老师边演示拳势,边念叨着口诀:“上挤下靠,一闪。也叫搧掌,或扇面掌”。拳势至此,才完成提手上势到白鹤亮翅之间的过度。
  这一过度动作中,金老师比较强调“平挤平靠”、“上挤下靠”之间的劲路变化,他总是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听劲,也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喂劲,稍有不对,就会扳着我们的身形,某一局部、某一关节的让我们改正。二水理解的“平挤平靠”:当对手双手接住我的右手,他的左手甚至已经将劲路渗透到了我的右肩,我则顺势将右手臂直伸,整条胳膊就势让给对手,就势横于对手胸前。金老师说,这叫“舍得”,敢于舍弃,方能有所收益。金老师说,嘉兴白中,与舍得相反的含义,叫做“肉麻”。这“肉麻”与普通话中的字面含义不同。嘉兴白,意指“舍不得”。整条胳膊就势让给对手后,像是垫片,垫在对手与我身躯之间,稍稍一停,有相对定位的意思,对手即会不由自主的使出劲力来推我的右胳膊。我的身躯随即向自己的这条胳膊追加压力,左手也随之挤向右臂,对手即被整体的弹出。此拳势的要领,一方面在于,右肩应该有卸肩的意思,才能使得右胳膊直伸横置对手胸前时,能够做到相对定位。能卸肩,才能“舍得”。可见,拳势之“舍得”与否,还不单只是一个人的“局器”大小问题,而是涉及间架结构是否完整,基本功是否扎实。右胳膊的直伸横置与即刻的停顿与相对定位,能够引动对手不由自主的反抗。另一方面,当对手的劲力,作用在我的右胳膊时,我即在保持右胳膊相对定位的前提下,身躯平整的向右移动,整个身躯如重磅油捶,横向的向右胳膊捶去,右胳膊的相对定位,像是一个垫片,将劲力渗透进正在推挤我右胳膊的对手身上,由此,对手则被不由自主的弹出。“平挤平靠”中,我的作用方向,虽然是右向水平方向的,而作用于对手身上,却犹如被全身抛起的感觉。
  “上挤下靠”的劲路,更为有趣。二水双手按在金老师右胳膊上,倘若右手的劲路稍稍大于左手,金老师即会顺着我的右手劲路,将整条的右胳膊顺势垂下,顺着我的劲力,弯曲成圆弧形,二水即刻感觉,金老师的这条胳膊,像是一个由上而下,由右而左转动的球状物体,二水的双手顺着金老师下探的右胳膊,如进去万劫不复之地。二水刚刚萌生恐惧心,想回撤劲路,仅此一念,金老师的身躯,整体的像是一个硕大无比的钟摆,向二水撞来,他的左手立掌,撑圆着虎口,已经叉向二水的喉结处了,二水即被跌飞出去。“上挤下靠”之中,对手触及金老师下探的右胳膊,整个人像是坐在了下趟着的滑板上。这种感觉既惊又恐的。龙龙与顾揖明常与二水一起去上海学拳,有次回来,乘上海南站的扶梯去候车室,扶梯抵到三楼候车厅时,大凡是经过一天的劳顿,人有些疲惫了,小顾扶在的扶梯的手,被扶手上的输送带,顺势下滑了,他差点跌倒。定神之后,他呼叫起来:“龙龙,喏,这扶手上的劲,跟金老师的劲一样的!”两人遂又下电梯,重新顺着扶梯,再次去感受手被扶梯的输送带,顺势下滑的感觉。之后,每次从沪上回嘉,在上海南站乘火车上候车厅,他们都会有意无意的顺着输送带,去感受这种下探劲。其实,这一劲路,在前述“揽雀尾”之前的过度动作中,曾有谈及的。揽雀尾定势前的一些过度动作“下探、搧掌”,与此势中的“上挤下靠”,其实只是左右手位置置换罢了。
  金老师将“搧掌”作“闪”,意在调动对手的惊恐反应。倘若对手莫知莫觉,对调动意气的“闪”字,没有实质性的反应,对手依然蛮冲直撞的过来,左掌的虎口,直指对手喉头,对方便会跌出。金老师说,太极拳手势之中,掌形时,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应该尽量舒展撑圆,形如虎口。且两虎口应有相对之意,方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手撮拳时,大拇指轻触于握屈的四指上,与食指中节相接,食指与拇指之间,形成的小空隙,状如凤眼。虎口与凤眼,拳势各不相同,或威猛,或锐利,随形就势,不一而足。
  近来有人主张,将太极拳分作“讲求意气派”与“追求实力派”,两派之间。两派代表着当今太极拳界截然不同的两种推手风格。纯粹“意气”派,缺少真实调动对手意气的有效拳势;而“实力”派,往往缺少引动对手反抗劲力的意气训练。两派互有欠缺,互相说服不了对方,以致双方不作手谈互搏之戏。倘若能在拳势之中寻找切入点,或许就能调和两派的对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