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疫肿瘤治疗时代来临,肺癌有望进入慢性病管理

 郝汉生 2018-10-02

日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辽宁省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肺癌治疗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Nivolumab Injection)的上市,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此有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辽宁省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接受采访

据悉,欧狄沃目前已成为唯一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和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推荐用于晚期EGFR/ALK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PD-1抑制剂。对于没有EGFR和ALK基因突变的患者,在其接受含铂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时即可使用该药物,无需进行PD-L1检测。

这意味着,国内肿瘤治疗进入了免疫肿瘤治疗时代,晚期肺癌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生存。

肺癌患者 临床发现6成属晚期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78.1万例,相当于平均每10分钟就有15人罹患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沈阳市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病种,肺癌排名第一。正是因为肺癌早期症状大多不明显,所以等到有症状时,临床上诊断的肺癌患者6成以上已属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

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尽管肺癌在治疗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对于晚期鳞癌及无驱动基因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这些手段非常有限,亟需创新治疗手段来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现状,延长生存期。” 刘云鹏教授说。

免疫肿瘤治疗 激活免疫系统抗击癌症

免疫肿瘤治疗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本身,但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目前,肺癌的免疫肿瘤(I-O)治疗特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几年备受关注的PD-1/PD-L1抑制剂均属此类。

纳武利尤单抗带来了免疫治疗研究中随访时间最长的PD-1抑制剂临床研究数据,晚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期由过去的不到5%提高到了16%。刘云鹏教授介绍说,“这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期,显示出肺癌有望作为慢性病管理。而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已将其作为二线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

免疫肿瘤治疗误区须澄清

刘云鹏教授表示,得了肿瘤,首先应该到三级医疗机构,通过大医院的MDT的多学科诊疗团队进行评估,判断优先治疗方式,再进行具体治疗。

刘云鹏教授也强调,人们对肺癌免疫肿瘤治疗应该有如下了解:

首先,
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肿瘤治疗后见效比较慢,但是一旦起效获益持久。此外,免疫肿瘤治疗会出现假性进展的情况。如果用药后出现肿瘤变大,患者务必接受医生专业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停药。

另外,
疫肿瘤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但是可能出现一些免疫相关的副作用,比如说引起免疫性肺炎、乏力等等。这种情况,也需要大医院的专业医生来评估并对症治疗。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李靖

新媒体编辑:高杉 实习编辑:刘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