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夏1289辉 2018-10-02

中国古典小说,不论是作者创作还是文人评点,一部作品框架的布局经营向来都被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创作者对作品进行整体上的设计,让结构之技与结构之道相结合,就成为决定一部作品是否创作成功的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步。而对于古代小说批评家来说,“文势”、“笔法”及作品的结构和层次逻辑向来被视作是评判一部作品优劣的基本尺度。明清小说评点家在评点作品时经常使用“大起结”、“大关锁”、“极大章法”等词来指明和解释作品的整体框架与主体结构。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鲁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作为世情小说的代表作,《金瓶梅》着力为读者再现了明代中晚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这一百回的内容里,作者洋洋洒洒,挥毫泼墨,不管是皇亲贵胃、为官做宰的上层社会还是妓女狎客、哄骗乞食的下层黎民,作者都不厌其烦、形神毕肖地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

小说中涉及很多日常生活的琐事,如婚丧嫁娶、朋友聚会、出游远行、祷告祝福、表赠人情,游戏取乐等等。哪怕只是故事章节中的一次宴请吃饭,作者也要详细叙述宴请的时间,宴请的人数,人物的座次,菜肴名目,席间谈话,宾客的表情、动作,饭后的主宾相送,甚至连仆人看了黄历说此时不适合表赠礼物,也都被作者细致地再现了出来。这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如果出现在一个才华平平作家的笔下,很可能会让观者生困意,但是兰陵笑笑生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撮散做整,以清晰的结构层次,严谨的脉络布局,使得小说行文通畅,上下勾连并且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纵观小说的整体结构,作者非常善于把对偶运用在行文布局之中。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相互对立、首尾连贯,显然对偶结构是出于作者严谨、奇巧的构思。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1、冷热金针

“冷热金针”这一提法源起于张竹坡对《金瓶梅》的创意性点评。“冷热”即作者创作时的“冷写”和“热写”。“冷写”多指用哀婉的笔调,描写一些凄冷、悲惨的事件,而“热写”多指用一些积极的笔调,描写一些热闹、繁盛的事件。“金针”可以看作是张竹坡对作者这种“冷热”写作手法的褒扬之词。

张竹坡在《冷热金针》一文中直接表达了他对“冷热”的看法:“《金瓶》以冷热二字开讲,抑孰不知此二字,为一部之金匙乎?” 在《金瓶梅》读法里他又继续补充道:“《金瓶梅》是两半截书,上半截热,下半截冷”,“故前五十回,渐渐热出来,此后五十回,又渐渐冷将去。”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在张竹坡看来,“冷热”实在是小说结构层次的核心点所在。全书开头以“政和年间”起,第七十一回转至“重和元年”,需知这“冷热”的分界点就在这“重和元年”四个字上。

张竹坡在七十一回的回评中写道:“盖政和叙起‘热’字,重合接写‘冷’字,一百回大书,固应有许多对峙关键也。”前一部分写的极热极盛,而“重合元年”以后就转入冷机矣。

上半部分,西门庆娶妻纳妾、生意兴隆、官运亨通,可谓顺风顺水,官员、亲戚、朋友、仆人、丫鬟等极力奉承,馅媚肋肩纷沓而至,整个西门府门庭若市,往来人员络绎不绝。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后半部分,随着西门庆的纵欲身亡,情况逆转直下,树倒妻妾散,玉楼改嫁、娇儿归院;结拜的弟兄薄情寡义,另投他人门下;仆人忘恩负义,拐骗钱财,落井下石,昔日繁华的西门府,如今门可罗雀,无限凄凉。在热极时,安葬李瓶儿的是重金置办的上等棺木“桃花洞”,前来祭奠的人员众多,祭祀的场面浩大,不仅请了永福寺的长老,还请了宝庆寺的喇嘛甚至还出动了巡捕军士,填街塞巷,隆重之极。

在冷极时,西门庆死时还没有准备棺材,后来只花了四锭银子买了口棺材,前来祭奠的仅应伯爵、何千户等几个朋友,祭祀过了四七就没曾念经。透过李瓶儿与西门庆葬礼描写的对比,看出了这一大家的繁华兴盛与后来的沦落衰败,反映了当时社会膨胀的人欲和世情的冷暖。

张竹坡说《金瓶梅》是一部“炎凉书”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不写其热极,如何令其冷极”。作品在结构上呈现出冷热对比的两个部分,需分开来看,才能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金瓶梅》在结构上大致可分为前半部分热,后半部分冷,但是不是意味着热中只写热,冷中只写冷,冷热截然分开?如果这样去理解显然失于偏颇,实际上在小说当中,有很多情节都是冷热交替,热中有冷,冷中有热的。

薛媒婆与西门庆说媒,孟玉楼凭借其出众的外貌和可观的陪嫁,让西门庆下定了娶她的决心。要知此时西门庆刚刚与潘金莲联手药鸩了武大,他二人正是浓情蜜意,暗结终身之时。可自从有了孟玉楼,潘金莲就被弃之脑后,从端午分别到六月初二,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西门庆都忙着相看玉楼,准备纳彩、请期、迎亲等诸多事宜,“金莲处冷落,玉楼处自亲热也;玉楼处亲热,观西门庆之渐疏金莲处更可知也”。潘金莲屡次找人催促西门庆前来,都没有消息,无奈潘金莲只能在房中暗自垂泪,打起相思卦,苦盼情郎的到来。潘金莲处的一分冷落正是衬托了孟玉楼处的一分热闹。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又如小说第一回西门庆等十兄弟的结拜,又是收分资,又是知会道士,酝酿充分,考虑周全。在热闹的结拜气氛中,兄弟之间表面上看似重情重义,相互谦让。这一回同样写了另一对亲兄弟的相认,武大郎与武松,二人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自从分别后却再也不曾相见。兄弟二人的再次团聚竟然在清河县的大街上。街边的偶然撞见,没有潸然泪下的场面,更没有复杂客套的人物对白,只有武大郎轻轻喊了声“兄弟”。

有心结识,认作干亲的西门庆和他的兄弟们是“热结”;无心撞着,却是嫡亲的武氏兄弟是“冷遇”。“冷遇亲哥嫂”并不是在第一回就戛然而止,直到第八十七回武松遇赦,回到清河县找到潘金莲,在武大灵前杀嫂祭兄,才算是真正结了“冷遇”之文。“热结”的假兄弟只是因财而聚,财去人散;而“冷遇”的亲兄弟,哪怕阴阳相隔,也要为兄报仇,“假”与“真”特特相照。冷热交替进行的情节在小说中屡见不鲜,结构上的大开大阖与冷热不间断转换,使故事的铺陈与生发更加具有层次感和逻辑性,在张弛之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2、起于道结于佛

小说围绕着玉皇庙和永福寺这两个地方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故事,张竹坡毫不掩饰地在《读法》中指出:“起以玉皇庙,终于永福寺,而一回中己一齐说出,是大关键处”,“玉皇庙、永福寺是一部大起结。”在张竹坡看来,贯穿小说大起大结是玉皇庙和永福寺这种虚无性的宗教化意象。玉皇庙代表着道家,永福寺代表着佛家,小说当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展开都与这两个地点密切相连。

先来看玉皇庙,玉皇庙在结构上起着聚拢人物的功能。张竹坡云:

“玉皇庙发源,言人之善恶,皆从心出。”

“玉皇庙下,众人出身也。故瓶儿以玉皇庙邀子虚上会时出,金莲以玉皇庙元坛座之虎出,而春梅又以天福来送玉皇庙会分月娘叫大丫头时出。然则三人俱发源于玉皇庙也。”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第一回通过玉皇庙做结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随即登场亮相。通过西门庆热结十兄弟,便把其周围的一群帮闲朋友的基本情况给读者做个交代。花子虚顶了卜志道的缺,目的是为了引出李瓶儿。玉皇庙插入打虎的笑话,实际上是为了引出武松,再从武松寻找哥哥武大郎,最终水到渠成顺利引出潘金莲。因此,第一回玉皇庙就直接或者间接介绍了小说中的主角,为下面故事情节的铺展做足了准备。

与玉皇庙聚拢人物的功能相反,永福寺起着结穴角色的结构功能,张竹坡认为:

“永福寺收煞,言生我之门死我户也。”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永福寺,如封神台一样,却不像一对魂旗引去之恶套。如武大死,永福寺念经, 结穴于永福寺也。杨宗保非数内人,故其念经用素僧。子虚又用永福寺僧念经,一样结穴也。瓶儿虽并用吴道官,实结穴于永福寺,千金喜舍,本为官哥也。至梵僧药,实自永福得来,自为瓶儿致病之由,而西门溺血之故,亦由此药起。则西门又结穴于此寺。

至于敬济,亦葬永福。玉楼由永福寺来,而遇李衙内。月娘、孝哥、小玉,俱自永福而悟道。他如守备、雪峨、大姐、蕙莲、张胜、周义等,以及诸残形怨愤之鬼,皆于永福寺脱化而去。是永福寺,即封神台之意。但用笔参差矫健,真如天际神龙,令人有风云不测之概,以视《封神》,真有金矢之别。”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小说中重要的人物都直接或间接结穴于永福寺。武大郎、花子虚、陈敬济、西门庆、潘金莲直接葬在永福寺。李瓶儿虽未直接葬于永福寺,但是间接导致她死亡的却正是永福寺。西门庆正是吃了永福寺梵僧赠的药,强迫李瓶儿不顾病体与之试药,才最终导致瓶儿病情加重,不治身亡。玉楼在从永福寺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李衙内,月娘、孝哥、小玉俱于永福寺而悟道。至于大姐,周守备一干人等,皆于永福寺的脱化下洗去罪孽,获得新生。

玉皇庙和永福寺除了具有聚拢和结穴人物的结构功能,在故事情节方面,它也是一部大起结。小说中的前半部分大都围绕着玉皇庙展开,西门庆十兄弟结拜地点在玉皇庙、官哥打醋庆生与葬礼举办是在玉皇庙、李瓶儿命悬一线,西门庆为其寻求救命符也是到玉皇庙等等。

一热一冷·一庙一寺:《金瓶梅》里的生死轮回!

小说的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围绕永福寺展开的,潘金莲埋葬在永福寺、陈敬济父亲的灵枢存放于永福寺、西门庆等一干人超升于永福寺、孝哥在永福寺出家。一般来说,小说中西门庆家的热事、盛事多在上半部分围绕着玉皇庙展开,玉皇庙处的生子加官,标志着西门庆人生鼎盛时期的到来。但以第四十九回为转折点,从永福寺梵僧赠药起,西门庆便开始他肆无忌惮、淫欲放纵的生活,为家族的衰败埋下伏笔。

张竹坡认为玉皇庙是热盛之所,一些热闹、喜庆的事情多在此处发生,而永福寺是死寂之所,一些丧事和罪孽的洗涤都在此处进行。

事实上,《金瓶梅》起于玉皇庙,结于永福寺。玉皇庙是道家的,而永福寺是佛家的,人们在玉皇庙祷告祝福、祛病消灾,热热闹闹追求着生,在永福寺洗涤罪孽、悟道忏悔,凄凄凉凉超度着死。西门庆家族及其周边众人都置身在起与结、生与死的浓重宗教化意味的潜在结构之中。小说的这种结构一道对一佛,一起对一结,使小说首尾贯通,前后照应。

来稿/永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