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但不要强化自尊

 szm12315 2018-10-03

 

推荐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每个人都知道,成功的关键是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前进。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这样去做。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加措活佛



 如果你看看亚马逊网上书店“自尊”这一标题,你会发现在“自尊”分目录下有大约5,000本书。这些书绝大部分的宗旨不仅仅是告诉你为什么你的自尊可能较低,而且教给你怎样得到更多自尊。因为自尊被认为是个人成功的基石(至少在西方文化中是这样),这也使得这一行当欣欣向荣。他们的逻辑是:除非你相信自己非常棒,否则你不可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当然,为了保持你的自信,你“必须是”完美的——由此,犯错的可能性使你生活在默默的恐怖中,当你真的犯错了,你就会感到极其震惊和难过。此时你唯一的防护手段是将你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你的长处,并对自我不断进行精神安抚,直到它忘记了这一不完美的可怕插曲,并把注意力转向更令人满意的事情。

 

当你仔细思考时,这方法听起来不太像是成功的秘诀,是不是?实际上,最近研究高度自尊的文献综述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结论,那就是自尊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好。高度自尊并不预示着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更大的成功。虽然具有高度自尊的人们认为他们更成功,但客观地来说,事实并非如此。高度自尊并不能使你成为更有效率的领导、更有吸引力的爱人、生活方式更健康、或在面试时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然而,如果斯图尔特·斯莫利(译者注:斯图尔特·斯莫利是美国讽刺作家Al  Franken创作并亲自扮演的一个电视角色,后来据此出版小说《我相当好!我相当聪明!去你的吧,大家都喜欢我!》)是错的,并且高度自尊(与此相伴的是每天反复肯定自己的完美)也不是你所有问题的答案,那什么才是呢?

 

越来越多的研究(包括伯克利学院的朱莉安娜·布雷尼斯和塞丽娜·陈的新研究)表明,自我同情,而非自尊,可能是打开真正的卓越潜能的钥匙。

 

现在,我知道你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对这个词——“自我同情”表示怀疑。但是,这是一个科学的、有数据支持的论点——并非感觉良好的通俗心理学。所以,请您坚持读下去,并保持开放的心态。

 

自我同情是指一种以仁慈和体谅的心态对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的意愿——它包含了这样的事实: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若你面临困难时自我怜惜,那么你既不会严厉地指责自己,也不会觉得有必要为了保护自我而去关注自己的所有优点。理所当然地,就像许多研究表明的那样,自我同情能给人带来更高水平的健康、乐观和幸福,并能减少焦虑和抑郁。

 

  但它的后果如何呢?自我同情虽然“感觉”起来不错,但那些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们永远被鼓励成为最好,最终是不是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去理解自我同情“不是”什么。虽然自我同情的精神在表达上某种程度类似于“给自己放个假”或“让自己放松一下”,但它肯定不是“使自己摆脱困境”或“降低标准”的意思。你可以在自我同情的同时,仍旧对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你也可以在自我同情的同时,追求最具挑战性的目标——不同之处不在于你想在哪里结束,而在于你如何看待旅途中的沉沉浮浮。事实上,新近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能够自我同情,反而更可能真正地到达目的地。

 

  在她们的研究中,布雷尼斯和陈要求参加者各持一种由自我同情或自尊强化的、对待挫折或失败的观点。例如,当要求参与者反省个人的弱点时,一些人被要求去“想象你正从体谅和同情的角度跟自己谈论这些弱点,你会说什么?”

 

另一些人则被要求去专注于提高他们的自尊:“想象你正从肯定自己的优秀品质的角度跟自己谈论这些弱点,你会说什么?”

 

体验了自我同情的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他们的缺点是可以改进的。实际上,自我同情绝非逃避困境,反而增强了人们改进错误和避免将来重蹈覆辙的积极性。

 

而积极性增强也引发了显而易见的优秀表现。比如,在一项研究中,初次测试失败的参与者被给予第二次机会以提高成绩。比起专注于提高自尊的参与者,那些对自己的早期失败采取自我同情观点的参与者学习时间延长了25%,而且第二次测试的分数也更高。

 

为什么自我同情的作用这么大?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非评价性的——换句话说,与你的自我完全不相干——因此,你能直面你的缺点和弱点。这样你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就有实事求是的认知,因此也能找出下次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进。

当你关注于保护自尊时,你就不能真实而公正地审视自己。你不会承认自己需要提高,因为那意味着要承认弱点和缺点——这会威胁自尊,并使人焦虑和沮丧。一旦你认错,即使仅仅是对自己,就会要了你的命,那你怎么可能学会如何正确地做事情呢?

 

这是个无可避免的事实:你一定会搞砸的。每个人——包括非常成功的人——都会犯许许多多的错误。每个人都知道,成功的关键是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前进。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这样去做。而自我同情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方法。因此,请让自己放松放松吧。


翻译:圆悲

校对:阿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