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近体诗用韵的思考

 杏坛归客 2018-10-03
对近体诗用韵的思考
浅议汉字读音变化与邻韵通押默认


      诗词原本是根据听觉需要,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抒发和传递作者情感、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自唐代以来有别于古体诗的律诗和绝句的总称,是中华诗词百花园里特色鲜明的一枝。它对创作的要求极为严格,不仅注重语言美,讲究语音的节奏和协调,并强调平仄的转换,词义和词性的对仗,特别是韵脚的和谐。然而,由于朝代的更替,疆域的扩展,民族的融合以及各种方言的混杂,汉字的读音应时而变,常常给我们创作近体诗带来一些困惑。


      明代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也。”四百年前的通用语,你现在听着可能已经比较费力,何况千年?如果孔夫子、李白与今人相逢,大概难以凭口耳交流了。


      时过境迁,很多汉字的发音已经变化。现今诗词大家,甚至连从事汉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也难弄清不同时代的标准读音。虽然《词林正韵》对一些汉字的读音标注了某两字“切”,但分别作为声母和韵母的字源,古时的规范读音尚待考证。现代人吟诵古诗词通常用普通话朗读,有些韵脚听起来会感觉拗口,似不太合韵。以《平水韵》为例,不难发现下列现象:




     一、是现代汉语中一些韵母不同的字,在《平水韵》中为通韵。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现读xié,韵母ie读“耶”音;“家”读jiā,韵母ia读“呀”音;“花”读huā韵母读蛙,但是却同属一个韵部。


     又:李白七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现代汉语读声,“间”读jiān,声母j读“基”,韵母iān读“烟”;“还”读huán,声母h读“喝”,韵母uān读“弯”。


     李白的五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里的韵脚“闲”汉语拼音xián,声母x读“希”,韵母ián读“烟”字的阳平音;“山”声母sh读“诗”,韵母ān读“安”。李白前首诗中的韵脚“间”与“还”,后一首韵脚“闲”与“山”是否感觉有些不太和谐?


    《平水韵》上平四支中的“垂、衰、移”,“垂”读chuí,韵母为uí,“衰”读shuāi,韵母为uāi、“移”读yí”韵母为“í”,它们的韵母各不相同。上平五微的“微”韵母为ēi,“依”和“机”的韵母皆为“ī”。依《平水韵》“移”与“依”不通韵,而“微”和“依”则相押。



      二、是按照现代拼音,韵母相同,甚至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如依《平水韵》“各自为阵”的原则,是不能通韵的。否则被判“违例”和“不合律”。             
      如“东”与“冬”现代读音毫无区别,但在《平水韵》中为两个韵部。“风”和“烽”,汉语拼音完全一致(fēng),前者为冬韵,后者为东韵。
     

又如“奇”qí与“齐”qí,前者为上平四支,后者为上平八齐。


     再如“青”与“清”,现代汉字拼音皆为qīng,声母韵母皆相同,但《平水韵》将“清”归为下平八庚,“青”为下平九青。


      又“真”与“针”,拼音皆为zhēn,平水韵前者为上平十一真,后者为下平十二侵。


     “颜”和“盐”,拼音皆为yán,前者排在上平删韵,后者列为下平盐韵。凡此种种,不遑枚举。

《切韵》、《唐韵》、《广韵》、《平水韵》等韵书的不同分韵,在当时一定有其道理,编者的初衷自然是认为不宜混用的。然而,如前文所述,字的读音应时而变,对用韵的不同意见一直存在。早在唐末,李涪即指斥“何须东冬”?实际上,从唐朝开始邻韵通押就已经出现。所谓“进退”、“葫芦”、“辘轳”等邻韵通押格式,虽然设定了某些规范,但毕竟是古人所作的探索和尝试。

考虑到《平水韵》出自南宋,此前如杜甫、王维、苏东坡、黄庭坚等诗圣大家“窜韵”的诗暂且不究,且看宋末诗人文天祥五律: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罹、诗、时”在《平水韵》里为上平四支,“违”乃上平五微,这该是邻韵通押的诗例了。
再看明朝诗人于谦七绝:
侬在西边郎在东,深堂宅院几重重。
浮麦磨来难见面,厚纸糊窗不透风。


“重”为冬韵,“风”为东韵,同样不在一个韵部。由此可见,即使在《平水韵》盛行年代,邻韵通押的诗词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了使邻韵通押合法化,我们的前人曾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明朝谢榛提出首句“孤雁出群”的概念(近体诗首句本无入韵规定),清代汪师韩又创造了尾句可“飞雁入群”的术语。这一现象,本是为超脱古韵书的束缚在寻找托辞,实则反映了诗词发展的客观要求。《词林正韵》应运而生,首先为填词作赋在邻韵通押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虽限于填词,仍似保守,但不失为吟坛史上的一大进步。继而一些诗人顺势而为,呼应跟进,或延用自唐代已有的多种邻韵通押方式,或采纳《词林正韵》样本创作近体诗。如曹雪芹的七绝:

天运无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为阴阳数不通。


“穷”和“通”为东韵,“逢”为冬韵。东与冬,按《平水韵》井水不能与河水相混,依《词林正韵》则可通押。
又如毛泽东的《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里的“闲”、“颜”属删韵,“丸”、“寒”属寒韵,若按《平水韵》泾渭分明要求,水火不容;然依《词林正韵》则无不妥。再如鲁迅的《悼柔石》:
惯于长夜过春时,携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幻变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诗里的“时”、“丝”、“旗”、“诗”属支韵,“衣”属微韵,既可谓“飞雁入群”,亦符合《词林正韵》的邻韵通押。还有当代诗词名家周笃文先生的《谢何君惠画》:
开新妙笔有何陈,处处山川怕见君。
赠我老梅金不换,清光日夕伴诗魂。


韵脚中的“陈”、“君”、“魂”在《平水韵》中分别为真韵、文韵和元韵,《词林正韵》将之列入第六部平声通用。


有些人见到不合《平水韵》的诗,就认为押错韵,是过于想当然。以前读书识字,从二、三岁就开始背诗文韵辙,对古韵书自然是耳濡目染,连《红楼梦》里的丫头都知道合不合韵。总览上述大家的诗作可避免一叶遮目。他们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是在书写着吟坛的新篇章。


随意浏览现今公开发行的各种诗刊,不合《平水韵》的诗作比比皆是,即便是中华诗词学会旗下的《中华诗词》也屡见不鲜。该刋投稿须知明确规定作品应是格律诗词(为兼顾新韵,辟有“雅韵新声”专栏)。然载于2017年第6期“情系河山”栏目的《自朔州望雁门关》:

塞上秋衔鸿去痕,朔州东向接云屯。
沧烟淡抹崖边路,紫叶浅回塬上村。
远岫渐凉鸦点点,寒原欲雪气昏昏,
停车指看险峰上,不敢轻言过雁门。


“屯”为上平十一真,其它韵脚字属上平十三元。又如2018年1期“感事抒怀”中的《乡梦》:
诗山原否旧时容?魄动魂牵梦里逢。
绿树无心迷古径,丹霞有意暖青峰。
水穿石髓山流泪,雪化梅梢雨落红。
诗似畏寒难结句,清霜一枕对疏钟。
此诗亦采纳东与冬两韵通押。


《诗词世界》刋发的新韵诗皆用括号注明,投稿要求也如此规定。但本刋不合《平水韵》且未注新韵的诗每期都有。如2017年第8期《井冈山祭拜无名烈士嘉》:
四周山似屏,啼鸟两三声。
苦战捐身首,长眠失姓名。
红花凝血泪,翠柏伴魂灵。
赋罢英雄颂,心中久不平。


“屏”和“灵”为下平九青;“声”、“名”、“平”属下平八庚。又如同期的《纪念香港回120周年》:
展示主权先驻军,炎黄儿女五洲亲。
红旗舞动山河变,骏马腾飞日月奔。
敢叫孤城添异彩,能将群岛换新春。
明珠璀璨同圆梦,华厦荣光共建村。


“军”为文韵,“亲”和“春”为真韵,“奔”和“村”为元韵。
以上例证说明,写近体诗未必一定要依据《平水韵》,参照《词林正韵》的通押模式也是被认可的。



著名诗词研究专家王力先生在其所著的《诗词格律》中说,今人写律诗,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并认为部分诗词界人士强调写近体诗只能用《平水韵》,却又认同邻韵通押,其实是自相矛盾的。然而,就目前现状来看,撇开新韵不说,坚持写近体诗必须用《平水韵》观念的大有人在。笔者不解的是,诗与词同承一脉,自当比量齐观,为何填词的自由度可以宽松些,而写诗却一定要抱着古韵书固步自封,怯步不前,道理何在?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虽然明知语言大统终是必然趋势,但不少人因割舍不了对古韵的那份情怀,且在意当下吟坛的“行情”,仍在坚守,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不过作为一种尝试,我的对策是,用现代标准审视古韵书,即便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未必都可成为一首诗的韵脚(在此不提用韵的规避问题),而是慎重选择,凡读音已变的尽量不用。诸如:间和还、台和回、斜和花、惊和宏等等,一般不会“容忍”它们在一首律诗或绝句中同时作为韵脚出现。


当代诗词毕竟是写给今人和后人看的,与时俱进理所当然。联想到全国城乡正在开展的旨在普及中华诗词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教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面对诗词天地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古韵新声比翼双飞,各领风骚这一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我们应当为之感到欢欣鼓舞,而不可孤芳自赏,厚此薄彼。事实证明,一些高雅的诗作,多为文人墨客欣赏;而那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则更为普通民众喜闻乐见,广为传颂。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二者不可偏废,我期待黄钟大吕齐奏和谐曲,让更多优美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上回荡!          

(唐昭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