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crosoft:最终取胜的是最好的平台,而不是最好的产品

 亲斤彳正禾呈 2018-10-03

1

 

19807月,IBM的高管拜访比尔·盖茨,寻求新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起初,盖茨并没有开发DOS操作系统的计划,他提出异议,并且建议他们与另一家公司的CEO聊一下。

 

那家公司的CEO也不想要这个业务,IBM又回到了盖茨那里。

 

经过一番内部讨论之后,盖茨决定与IBM合作。他付给了一家西雅图的企业75000美元来制作了一个初步的操作系统,他和他的工程师将其改善后提交给了IBM

 

从那之后,微软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主导了个人电脑软件平台的业务。

 

许多人觉得微软获得这次机会非常侥幸,如果IBM没有再次去找微软的话,也就没有后面什么事了。

 

但比尔·盖茨为什么从一开始不看好这个业务,到当IBM第二次来找他时同意合作呢?

 

因为他很有前瞻性地发现,对于IBM的这个项目,不能仅仅当作提供产品,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个建立行业平台的机会。

 

2

 

盖茨知道,围绕着IBM大型机有一个兼容机的克隆产业,他相信对于IBM个人电脑而言,也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如果他拥有将DOS卖给个人电脑克隆机产业的能力,那么微软就不仅是IBM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会是一个全新产业的关键元素。

 

基于以上考虑,盖茨决定微软将只收取IBM大约5万美元的一次性费用,而不用IBM为出货的每一台个人电脑付一次DOS使用费。

 

不过,微软保留将DOS授权给其他企业的权利。也就是说,未来的个人电脑克隆制造商都可以使用DOS系统。

 

IBM的高管觉得这是个非常不错的交易,因为当时IBM在硬件的销售中挣的钱最多,如果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没用使用费的话,它就能赚得更多。

 

而且,IBM的高管预计市场上没有多少企业会使用DOS。因为IBM制造了一种特殊芯片让操作系统能够和硬件组件进行通信,如果没有IBM这种芯片,个人电脑就无法工作。

 

但是,到了1982年,微软就帮助康柏和其他公司对IBM芯片进行了破解,使得其他公司也能制造出可以装载DOS的个人电脑了。

 

于是,DOS与之后的Windows很快就成为了个人电脑唯一的软件平台。

 

3

 

一旦行业平台获得了客观的市场份额,就很难被撼动。

 

比如,一家大型机构在微软的软件授权与培训上已经投资了几百万美元,就不太可能或者根本无法一夜之间将Windows电脑换成苹果电脑。

 

而平台业务的繁荣却不仅仅依赖自己产品的力量,还要依赖于其他企业的创新。

 

微软就极大依赖于上下游的很多企业。如果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不围绕DOSWindows设计新的软件,或者开发在微软操作系统上运行的新应用,消费者就没有什么理由付费购买或升级操作系统。

 

盖茨很早就认识到这个关系,于是采取了一个策略。

 

一方面,微软鼓励其他硬件和软件企业基于DOSWindows进行开发。

 

1981年,有了DOS第一个版本, 微软可以说是通过赠送软件开发者工具来鼓励他们围绕DOS进行应用开发。

 

微软还推出了惠及整个行业的创新,比如促进网络发展的技术以及加速软件编写速度的技术。

 

90年代末期,微软的这些努力推动了几百万Windows应用的普及。

 

而另一方面,盖茨从来没有想让微软完全开放,否则消费者就很容易转向微软以外的技术了。

 

毕竟,在应用市场上,微软与其想要帮助的许多软件企业存在直接竞争。微软在这个竞争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操作系统就是他们开发的,他们知道操作系统路线图指向何方。

 

有时,微软战略中不开放的一面会导致公司越界产生不合法的行为,带来诉讼和处罚,但微软还是从盖茨的开放,但不放开的平台战略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他让微软保持足够的开放,吸引了上万的补充者,巩固了其业界平台的地位。但是同时足够不放开以保持其相对应用开发者占有优势。

 

4

 

平台市场是一个通过越来越多用户与补充性产品和服务驱动的,以技术与网络效应为基础的产业。

 

在这个市场里,不论是录像机、个人电脑还是智能手机,过去的发展结果都表明,长期来说,取胜的是最好的平台,而不是最好的产品。

 

成功的案例几乎有着相同的剧本:

 

第一,在做出设计、性能以及价格方面的关键决策时,先考虑平台,再考虑产品。

 

第二,通过推动补充产品的成功,并且方便它们接入你的平台,鼓励一个强有力的生态系统的成长。

 

第三,通过自己创造一些补充产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推动对于平台新版本的需求。

 

最后,不要停留太久,不要仅仅满足于销售原有技术,即便消费者还在持续购买。

 



周掌柜:知名商业战略专家,中国商业实战调研第一人。为多家全球化公司提供商业战略咨询服务,同时,周掌柜是北京周掌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