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话」朱熹写经碑

 雲泉 2018-10-03

「史话」朱熹写经碑

朱熹写经碑,又名“朱子太极石刻”,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书丹,蔡元定刻,行书擘窠字体,立于常州府,即现湖南长沙市,元仁宗延祷己未(1319年)废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学畿南按照南宋传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朱熹写经碑”,最初镶嵌于大名府学“明伦堂”大殿山墙上,1986年迁至今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碑砂石质,高1.8米,宽2.9米,厚0.3米,重4.2吨,座为丰槽角基.碑文摘录《易经》里一段文字,概括了宇宙间变化原理,共111字,每字16×13厘米见方。

朱熹(1130-1200年),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现碑稍风化,有轻度裂痕,右边中部稍破缺。此碑从翻刻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整体碑文仍能看出朱熹字体风格古朴、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神韵俊逸,具有重要书法价值和艺术价值。

台北藏朱熹的写经文,名为《书易系辞》,裱装成册,36.5×61.8厘米,由收藏家林宗毅先生捐赠。从画册存录文首六字和文末五字共两页来欣赏,更见朱熹书风之雄强沉郁、凝宕古雅,其用笔粗壮有力,笔势迅疾古拙,虽无意求其工,然点画有致,笔笔得法,不见板滞,极富生机,堪称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瑰宝。

比照大名刻石与台北的存世手迹,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书风虽然完全一致,但其字迹仍稍有区别,可以判定大名的刻石并非依据台北的手迹而镌。而大名石刻中弟子“蔡元定刻”四字,亦未见台北手迹,但从书风看,此四字也必定为朱熹所书。

可贵的是,由于台北故宫珍藏的手迹已经割裱成册,因此难见朱熹整张书法的概貌与整体气势,而这种缺憾,大名石刻的完整性正好加以补充,以弥补台北手迹的不足。有朝一日,台北故宫所藏的《书易系辞》与大名石刻博物馆的写经碑,跨过那道浅浅的海峡,同室展览,必定能使观者穿越时空的限制,感受朱熹墨珍的魅力所在。

「史话」朱熹写经碑

附:朱熹写经碑碑文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融。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朱熹书,蔡元定刻。


编辑:罗楠、王晓东

审核:冯军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