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木香草堂 2018-10-03
 

提问人: 震泽实小-沈亚囡(学员)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般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大家意见: 1

盛泽镇中心-潘晓芬(学员)

最后发表时间为: 2011-02-21

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特点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的发展须建立在感知觉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感知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它所认识的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是观察的基础。观察力是认知活动的先决条件。

随着小学生对声音、颜色、时间、运动等的感知觉的发展,观察力也在发展着。

1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可分为四个阶段:

1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此阶段的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某一个方面。

2 )认识“空间联系”阶段。此阶段儿童能感知到各个对象之间能直接感知到的空间联系。

幼儿的图画认识能力大部分属于认识“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

3 )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

4 )认识“对象总体”阶段。此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的把握对象整体,理解图画主题。

小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阶段;中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认识“因果联系”阶段;高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另外,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也受材料熟悉程度的影响。若所观察的对象是儿童生活中经验过的,能为他们所理解的,就能表现出较高的观察水平;反之,所观察的若是儿童不熟悉的材料,观察水平就不高。

2 .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

有研究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 )观察的精确性方面:小学一年级学生不能全面细致的感知对象的细节,只能说出对象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精确性水平很低;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五年级又优于三年级。

2 )观察的有序性方面: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不系统、零乱,看到哪里就是哪里;中高年级学生的观察有序性明显提高,一般能从头到尾进行观察,而且在表述观察结果时常常先想后说。但五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观察的有序性方面差异不显著。

3 )观察的目的性方面:一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随意性较差,排除干扰能力较差,不能较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观察对象,观察错误较多。三年级、五年级有所改进,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4 )观察中的判断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作出整体概括的能力很差,对于主要和次要特征的判断力较差,导致观察事物特征不系统、主次不分,常常观察到了无意义特征而忽略了有意义的特征;三年级学生观察中的判断力有较大提高;五年级学生观察中的分辨力、判断力明显提高。

小学阶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儿童观察力的上述四种品质的发展表现出逐渐提高的整体趋势。这可能是自然成熟和教育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3 .小学生观察的特点

小学生的观察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才能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

(二)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与特点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能保障人对事物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并做出更准确的反应,是个体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的必要保证。小学生的注意力对其知识获得和认知发展影响巨大,良好的注意力是认知发展的必要保证。

1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入学后,学习活动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作为小学生,他们必须按照《小学生守则》及教师的要求行事,比如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课堂上应认真听讲,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等。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对自己感兴趣的任务进行注意,而且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对自己也许并不感兴趣的任务进行注意。这就要求小学生对自己原有的注意特点进行发展,以适应新情境、新任务的需要。小学阶段儿童注意的发展一般表现出如下特点:

1 )有意注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在注意的发展上仍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无意注意是一种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主要受到刺激物的性质、强度等影响。一般来讲,新异的、个体感兴趣的对象容易吸引儿童的无意注意。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会受教具的直观性、形象性所吸引,这是一种无意注意。因而他们上课容易精力分散,会不由自主地“开小差”。在做作业时,常常需要家长的督促。这是因为他们的有意注意还没有达到自主的程度。当然,注意的这种发展水平也是同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等生理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志参与的注意。它的发展一方面受教学及训练的影响,另一方面同四、五年级学生大脑的不断成熟,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逐步协调有密切联系。

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小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选择的去注意有意义的认知材料,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实质上来说,有意注意是通过内部言语形式实现的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与有意注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 通过成人的言语指令而引发的有意注意; ② 通过自己出生的言语活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③ 经过内化过程,儿童可以用内部言语指令来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这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高级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达到了这一阶段。

2 )带有显著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显著的情绪色彩,因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线索判断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已经理解了教学内容。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没有充分形成,因而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的器官的活动,导致面部表情,手脚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他们的注意会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3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有限,思维的发展上仍是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而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年级的提高,出现了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教材的注意能力会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注意的发展,对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除了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外,还有一些科学概念、原理、原则都是较为抽象的知识。因而,在小学阶段,既要发展基础性的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注意力,又要发展对抽象、概括的事物的注意力。

2 .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及注意的分配几个方面。小学阶段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主要如下:

1 )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指向于一定事物时的聚精会神程度。注意一经集中于某一事物,此事物则成为知觉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品质对学生来讲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习时的注意集中性呈正相关。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呈不断发展的趋势。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一般较低,但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好转。整个小学阶段,注意集中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 注意集中的时间延续性不够,时间较短; ② 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够,只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表象而不能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等。

2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的集中性紧密相连,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注意集中于某一具体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对儿童注意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许多一般性结论。在一般情况下, 7-10 岁学生可以集中注意 20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学生可以集中注意 25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学生可以集中注意 30 分钟左右。

当然,注意的稳定性时间还会受一些相关变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年龄、个性、兴趣、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教材性质等对注意的稳定性都会有影响。教学得法、生动有趣的教学可以使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达 45 分钟。而且,有意注意同无意注意的交替进行,有助于增强注意的稳定性。比如,当要求个体完成一项连几秒钟都不允许有注意力的分散的工作时,人们的注意力能稳定 20 分钟左右,甚至 10 分钟, 5 分钟。因而,在注意高度集中一段时间后,应允许有意注意由无意注意替代一会儿,是神经的极度兴奋得到缓解。这样,注意的稳定性就可以保持几个小时之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出现,以延长课堂注意的稳定时间。

有研究对注意稳定性发展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做了分析(姜涛,刘景全, 1988 ),结果表明,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稳定性成绩显著低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成绩。这表明从小学二年级至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发展速度很快;在性别差异上,不论二年级还是五年级,女生的注意稳定性都要优于男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

3 )注意的广度

注意广度也称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知觉客体时所能注意到的数量。注意广度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关系密切。对注意广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下列方面。

注意广度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广度的发展随年级升高而出现提高的趋势。天津师范大学教科所儿童心理组同北师大心理系 1985年的研究中考察了儿童估计点子数目时的注意广度。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 5-6个。

注意广度的影响因素。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条理性,系统性,可理解性等。有研究表明(姜涛, 1988),刺激物的排列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的性别差异。姜涛,刘景全等人对小学生注意广度的性别差异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广度方面均表现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4)注意分配及转移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有一种是不熟悉的,需要集中注意去完成的,而其余活动均达到“自动化”程度,无需有意注意。因此,个体达到“自动化”的动作越多,越容易对注意进行分配。有研究表明,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注意分配的发展较平缓。

注意的转移就是主动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其他对象上的能力。这是根据任务需要进行的主动的注意力转移,同注意分散程度不同。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同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及引起新注意的材料性质有关。有研究表明(林镜秋, 1988 ),小学生注意转移的综合反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三)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特点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或形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的想象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它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人在实践之前就必须通过想象确定实践的目的、设想或预见实践的结果。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

1 .有意想象增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具有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再造想象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确度亦明显提高。

2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就更接近现实。

3 .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象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象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多。

(四)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与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大大加快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进程,同时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来理解抽象的字、词。在数学的计算中,小学生往往需要实物或手指的帮助才能运算。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和面前的具体事物及生动的记忆表象联系着。小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思维发展“过渡”的实现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不断“消亡”及改造而实现的。实现显著质变的决定因素是小学生的生理成熟、集体生活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简单地由哪一个方面所决定的。小学生思维发展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他们的思维就不存在具体形象性了。相反,小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实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性成分占优势,而抽象逻辑思维居次要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占主导地位。

2 .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 说出思 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4 .思维缺乏批判性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按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

5. 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