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tuó yuè)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没有仁心,将万物都视同草扎的狗,圣人没有仁心,将百姓都视同草扎的狗。天地之间,好像是风箱,虚而有故不屈,动而生生不息。说多了不利于变化(数,变也),不如抓住核心。 文章架构逻辑 举例描述由核心世界观及方法论的本质推导运用的核心之术 以天地为例,用无.有.冲之法推理圣人治世之法-非仁,法天地-冲。 心得: 天地间无有共存,吐故纳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以自然万物之系统而利万物其效法之含义前已叙述,不再繁记。然天地大仁不仁,万物众生平等,无一己之好恶,无一己之偏袒,实乃治国治企之大法,法治非人治非仁治,还治于民,治从民来,治从民变,以法固之,方为大道。君不见赈灾演变为集体贪污,救穷演变为祝贺获得贫困县称号。诸入此种皆为“仁政”之误,效法自然,当推市场风险保证机制(还治于民),当推优胜劣汰机制(强县兼并弱县)。 企治,国治欲法天地之无为,而彻底无为而治,则法错矣!天地之法有可效之处,然人类社会如同自然界其他物种,求存图强,竞争,优胜劣汰是自然之法。而人类从古至今均是在不断适应自然中改造自然才成为最为强大的物种,如人类如同较多物种其社会的无为而治,岂非笑谈!法天地,法自然当法求存图强!当然,地球史上很多高级生物均会有组织有意识的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而繁衍至今,反之再强大的物种业已成化石,此自然现象人类当法之。 国家是一群由共同民族血缘/共同文明特征/共同地域特征/共同历史背景,为着共同的求强图存目标聚合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治国防以护民,治思想以智民,治法律以矫民,治科技以强民,治民治以富民。圣人亦民,非有独立于民之圣。圣人(领导人)当为民权任命之机制,圣从民来,抑或错选,机制使然,必不成大祸。观今世之最为强大之国家,非代有圣人,但总体不差,遇有超强能力者则为大发展,是可借思。反观我中华,圣似乎成为了一脱离于民的特殊人群,查之仿若古罗马的元老院机制,妥否?知易行难,希有更多有识之士论之践之。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类对待外界事物,思想,观点的态度由情感,认知,行为三层份构成。而平均人类高估自己30%,低估他人30%。改变他人的态度可从情感,认知,行为三个角度进行,也就是设法让其感觉是好的,设法告知其好在哪里,设法让其先做,再自己感觉和认知。这充分说明,说教只是一方面影响他人的方法,感性理解以及促其行为先发生再认知均为可行之路。就认知本性,由行为转化的情感和认知更为可靠,大都人骨子里相信自己是对的,呵呵!引导,教育,影响他人当抓住核心思想,从三个方面行动,固守说教很可能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