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的本意是什么?

 宛平2008 2018-10-03

 

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的本意是什么?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之一,后流传至今,现代人一般把它的意思理解为做人要难得糊涂,吃了亏是福气。在清代之前很少有史料提起这八个字,那么这种提法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大清国是以异族身份夺取了汉人江山,满族统治者害怕江山不稳,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和文化摧残政策,消除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培养汉人的奴性思想便于维护统治,特别是到了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控制汉人思想,从而导致了乾隆后期朝廷政治腐败、民间风气非常坏。

     郑板桥是清代的汉人书生,康熙年间考取秀才,然后以设私塾教学为生,一直到四十岁才中得举人,此时已是雍正十年。

    之后在乾隆元年入京会考,考取进士,入京等待官缺,后受慎郡王允禧赏识才担任范县县令,此时郑板桥已经50岁,可见清代仕途之路对于汉人来说多么艰难。

    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十二岁的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潍县发生百年一遇的大灾,郑板桥为民请命,要求朝廷赈灾,朝廷派钦差姚耀宗前往潍县赈灾,姚耀宗对灾情不闻不问,还向郑板桥索取书画,郑板桥很生气,百姓危在旦夕,钦差还有心思索贿,就送鬼画讽刺姚耀宗,姚耀宗恼羞成怒将画撕掉,郑板桥的妻子劝他说:“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呀!”

    郑板桥愤怒地回答道:“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

    郑板桥十年为官,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于是在潍县大灾之后辞官归隐,以卖书画为生,之后便写下“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副著名的匾额。

    郑板桥在“难得糊涂”这一副匾额上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聪明难,糊涂也难,由聪明变成糊涂更难,放一放,退一步,只是为了当下心安,不是为了贪图将来的福报!”

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的本意是什么?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难得糊涂”变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词,遇到不平事,一句“难得糊涂”就可以求心安不再反抗,变成彻彻底底的奴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文章《难得糊涂》中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坚持着什么,例如道德上的正统,文学上的正宗之类.......    

    “难得糊涂”造就的奴性思想,在革命先烈鲜血的洗礼下,在革命者的摇旗呐喊下,惊醒了被奴役的人们,满清政府被人们推翻,迎来了民国和新中国。

   吃亏是福”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被苏醒的人们看穿,吃亏就是被剥削和压迫,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捍卫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力,每个人都应该有维权意识,“吃亏不是福”,只知道吃亏,不知道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人,是傻子而不是有福气,不然国家也不会提倡“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综上所述:“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在晚清已经变成奴役人们的一种工具,面对晚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人们不得不“难得糊涂、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并不是中华传统,而是异族统治中国时期对人们的奴性统治。如今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不能糊涂,清醒做人,社会才有正气,保证人人不吃亏,才是真正的幸福。

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的本意是什么?

本图与文中内容无关
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的本意是什么?



更多精彩博文: 

唐宋八大家因何而成名?

苏东坡受邀品尝“西施乳”后的四字评

欧阳修当年发现苏轼乃是一段文坛佳

话说“一代道宗”欧阳修的风流韵事

“白衣卿相”柳永的绝世名篇

李清照再婚百天为何“闪离”?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溯源

与李清照齐名的南宋问题美女作家


中国史上首开文字狱的人竟然是他?

揭秘:传奇人物刘伯温死因之谜

揭秘一代巨贪和珅的生财之道 

谁才是中国旅游业的首创者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更是一个不凡人物

诗魔白居易缘何以诗逼死了痴情才女

诗仙李白的喝酒钱都是从哪儿来的?

美酒与女人是李白诗歌的创作源泉

李白与王维因谁而争风吃醋?

两宋时期缘何僧道蓄妓尼姑做妾?

闲情解读三首古诗词的精妙之处 


宰相“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

揭秘:乾隆帝与他的四大无价之宝    

揭秘:孔子同时也是一个勇武之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