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那些皇帝们(三)

 老骆驼4753 2018-10-03

    朱棣很像他的父亲朱元璋,英勇善战,有谋略,有胆识,或者在战场上见惯了杀人流血的事件,对于阻挡他们的人和事,他们都是不会手软的皇帝。当年朱元璋费尽心思杀掉了一众开国大臣,朱棣则毫不含糊地诛杀了建文帝期间参与靖难的大臣,甚至有被“诛连十族”的臣子,许多无辜的人因此被罚没甚至死于非命。

    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这位身体有残疾的儿子,朱棣其实看不上,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一直犹豫不决,最后只因他是长子,且有一个聪慧的儿子,他的太子之位才得以实现。

    然而这位身体有残疾的皇帝,却做出了一件意志坚定的大事,堪称身残志坚的典范。1424年,朱棣驾崩不久,朱高炽登基,他在尚未站稳脚跟的时候就下了诏令,凡建文帝期间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老百姓,赏以土地,以使其安居乐业。

   这位宽厚的明仁宗朱高炽继位时已经47岁,在位仅仅十个月。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凭借自己的正义感和良心改正了父亲的错误,不畏人言,不怕反对,仁厚也有勇气,不愧为明仁宗的称号。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1425-1435)也是位仁心宅厚的好皇帝,他勤于政事,恢复生产,关心民间疾苦,经常微服私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是一个能够体谅百姓疾苦的人。

  他统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十年,这十年来,他最重要的政绩就是休养生息,清净养民。这个政策的施行大大缓解了民间的疾苦,使朱棣时期连年征战带给百姓的高赋税的压力得以缓解,也因此被历代的史学家称为堪与“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

    其实,在明朝当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强大的文官集团的存在,特别是之前曾经提到过的言官,他们饱读诗书,整日专研圣贤之道,经常以圣贤的要求约束皇帝,比如,明宣宗朱瞻基有一个爱好闲暇之余斗蛐蛐,也被批判了很多次,还被取了外号“蛐蛐皇帝”;而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希望修整宫殿、选侍女、几天没有上朝也被批驳得体无完肤。皇帝和文官集团就像拔河的两端,不够强大的,往往一泻千里,很不自在,朱瞻基也感受到了这样的不自在。

    于是,这位皇帝就想出了一个制衡的办法,让太监参与其中,而其中最重要的几件事就是设置内书堂,教宦官们读书。于是,在这位皇帝的组织下,朱元璋时期集中的权利被分散出去了,内阁、太监和皇帝成为新的政治权力体系,内阁负责票拟、太监代理批红,皇帝最后审核,而太监成为了皇帝的代理人,这样权利分治的方式短期内形成了制衡。

    明朝朱瞻基和他父亲朱高炽统治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被称为明朝的黄金时代。只是很可惜,1435年,年仅38岁的朱瞻基去世。而年仅9岁的儿子登基,这样的皇帝如何驾驭这样的制度?朱瞻基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待续)


第二次叔侄之争:明朝历史上第一次叔侄之争是朱棣和朱允炆,第二次的叔侄之争是朱高煦和朱瞻基,后来,朱高被火烤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