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说文解字,让你从文字中看到春秋五霸

 bobzhong 2018-10-03
12:14

第4大国一统:小篆与《说文解字

今天这一讲叫做大国一统:小篆与《说文解字》。

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甲骨文,介绍了金文,在甲骨文,金文之后就是战国文字。

一、战国文字的特点:复杂纷乱

给大家看几幅图,这是石鼓文,这是秦国秦系的文字,


石鼓文

下一幅图是侯马盟书,这是在山西出土的晋国晋系的文字,


侯马盟书

再看下一幅图,这是楚国的简帛,这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楚简,这是楚系文字,


楚简

再看这幅图,是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是处在春秋末期战国前期,这是带有很强的装饰性的吴越文字。


越王勾践剑

这些文字的差异很大,各有不同,无论是风格写法,都有自己各自鲜明的特点,这就体现了战国文字最大的特点——复杂纷乱,各国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这和战国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春秋时期,尽管周天子已经衰微了,但是春秋五霸在政治上,在文化上,至少在形式上,还尊重周天子,到了战国,战国七雄,秦楚燕齐赵魏韩,这七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都想成为天下的共主,谁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谁都去谋求自己的权力,谋求自己的霸业和野心。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下,诸侯的文化、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制度都有所不同,而文字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所以这就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到,“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而诸侯以暴力争夺天下,谁都不服从天子的这种礼教,不服从天子的管理了。那怎么样呢?

“恶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那天子的规范就成为自己的约束,所以就不要了,把它扔掉。“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在一个分裂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的语言、文字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小篆产生的历史背景:国家一统

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分裂到统一是谁完成的呢?是秦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说的是秦始皇经过战国上百年的纷争终于统一了天下。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发现,各国的制度、语言、文字等都不同,要推行自己统一的政令就有很大的麻烦,秦始皇下一道诏书,六国人看不懂,政令无法推行。因此对于秦始皇来讲,文字的统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任务。

三、小篆产生的过程:秦始皇、李斯、赵高、胡毋敬

对于秦始皇来说,统一文字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政策,某种意义上讲,统一的汉字,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团结起来,能够凝聚起来的一种内在的文化要素。据许慎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的时候,他手下有一个能人,丞相李斯,他给秦始皇上奏章,说我们应该统一文字,把那些和秦国文字不一样的东西给去掉。

秦始皇采纳后,李斯亲自写了《仓颉篇》。之后中车府令赵高,就是那个指鹿为马的大太监,这个人虽然坏,但是懂得文字学,做《爰历篇》。太史令胡毋(wú)敬作《博学篇》。这三个人用什么写的呢?这三个人根据传统的过去的秦国文字,把这套文字“或颇省改”,有的进行简化,有的进行改异,同时把列国和秦系文字不同的废除,最后出现了小篆。所以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作为一种标准字体,来向六国向全天下推行的这样的一种字体。

四、小篆的失传与保留

遗憾的是,《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这种小篆书写的标准的字体都已经失传了,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看到这种篆字,是因为在秦始皇的一些碑刻上,还留有它的残迹。秦始皇巡游天下,他到琅邪,到会稽,登泰山、登峄(yì)山,立碑表明自己的功德,所以这些碑留下了当时秦篆,是秦始皇时期小篆的宝贵的记载。

给大家看两张图案,这两张图斑斑点点,这都是历史风化的痕迹,但是也能看到几个字。

小朋友,我们注意古人读书写字都是从右往左读,从上往下看。先看泰山石刻,第一个字是的“臣”,第二个字是“请”,第三个字是“具”,第四个字是“刻”,最后两个字,“诏”“书”,“臣请具刻诏书”,我请求把您的诏书详尽地刻下来。这六个字应该是李斯的真迹,这在中国文字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泰山刻石“臣请具刻诏书”

我们再看峄山碑,先看前四个字,“皇帝立国”,再看这里头还有几个字,第一个字是繁体字,灭,消灭的灭,第二个字是六,这个六和今天的六还很像。下面两个字,暴强,秦始皇说,皇帝要立国,灭掉了六个暴强的国家。这个小篆,这几块碑记载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是秦始皇立碑来歌颂自己的功德。


峄山刻石“皇帝立国”、“灭六暴强”

五、小篆的特点

作为一种统一的文字,小篆有几个特点:

1. 在当时所有的文字中,小篆是最规整的,非常的优美,线条很细,这种风格柔美,特别的工整;

2.小篆所记录的意义信息是最丰富的,小篆在它的不同的偏旁,不同的这种构件中,尽可能地承载意义信息和文化信息。

六、小篆与《说文解字》的关系

小篆是经过秦代的大学问家、大政治家李斯非常用心地去整理的一种文字。小篆有着方方面面的优点,正因为如此,到了东汉,《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许叔重)先生把小篆作为《说文解字》的主要的字体,许慎在当时尽可能地搜集到他所能见到的小篆,而且把一些其他字体的汉字,用小篆也进行转写。最后《说文解字》一共收录了9353个字,这些字它的字头都是小篆的形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地讲解了每一个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而且充分地分析了每一个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所以说《说文解字》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汉字学、汉字文化的巨著,里头包含了汉字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包含了汉字方方面面的奥秘。这样一部汉字学的著作,注意它是以小篆为基础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小篆在中国文字史上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给大家分析汉字,讲《说文解字》,一定是以小篆为基础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使用的是小篆,《说文解字》把小篆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字体。《说文解字》收取了9353个小篆,详尽地去讲解每一个字的形音义,而且许慎特别地提炼出汉字的部首,用部首来统摄丰富的汉字。查字典可以用拼音查,可以用部首查,这个部首就是许慎发明的,所以我们讲《说文解字》,很多基础的字实际上是讲解部首,这个思路也是延续许慎的。

七、总结

这一讲简单介绍了小篆与《说文解字》:

1.在小篆之前的战国文字是纷繁混乱的

2.到了秦始皇统一小篆,由李斯带领一支队伍规范小篆

3.秦始皇的小篆在今天的一些刻石,比如说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上可以看到

4.通过这些小篆,我们知道小篆最基本的特点是规范、意义丰富,同时形体格外的优美

5.我们所讲的《说文解字》,是以小篆为基础的,它收录了9000多个汉字,是汉字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八、思考

下一讲我们给大家讲隶变,讲隶书。既然小篆这么好,为什么还会有隶书的出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