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经方理论:六经八纲解读伤寒论 中医临床理论 仲景学说 第4期 阳明病

 AB向往神鹰 2018-10-04

第二章  阳明病

 

一、阳明病的特征

阳明病的特征,可由里外两方面来辨认,即:

1、腹证为胃家实。

2、外证为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就是说,凡诊得胃家实、或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时,便称为阳明病。

 

二、阳明病的病理概述

机体在大脑皮质主导作用下,把病邪驱集于肠胃之里,欲借排便机能将其驱逐于体外,因病邪与机体相互作用,而自然良能有限,反致大便秘结或滞下,乃发胃家实的阳明病。

 

三、阳明病的三因二类

太阳病、少阳病的误治或失治,均可转属阳明病,并另有所谓直中的阳明病,故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明和正阳阳明三种不同的患病原因,而称为阳明病的三因。无论原因如何,凡初发病,若能食者名中风,不能食者名中寒,此即阳明病的两大类别。

 

四、阳明病的治疗原则

由于以上病理的说明,机体欲自大便排除病邪;反在病邪与机体二者间相互作用下,促成热亢津虚的里实证。中医以利热、存津、泻下以治本病,适应机体的自然要求,达成全面的病因疗法。有关此类方剂,计有以下数例:

1、调胃承气汤证

(已见于太阳篇,兹不重述,可参阅)。

 

2、小承气汤证

以厚朴、枳实宽胀去满,大黄功能催大便,故就药物的配合解之,本方证的适应证为:腹胀满,而大便不通者。

方:大黄六钱,厚朴三钱,枳实三钱。

水煎温服。

 

3、大承气汤证

于小承气汤内又加化结峻下的芒硝,厚朴、枳实又增大其量,不但宽胀去满较有力,而攻坚破锐亦非前方所能及,故其主症当为:腹坚满,大便结硬,或滞下臭恶者。

方:大黄六钱,厚朴一两二钱,枳实七钱五分,芒硝四钱。

 

4、麻子仁丸证  

本方为润燥通便剂,主津液虚无充实病邪而大便秘者。

方:麻子仁六两,芍药二两四钱,枳实二两四钱,厚朴二两四钱,大黄二两八钱。

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五、阳明病宜清法

阳明病为无形之热邪内结而无俱形之结实为候,宜以寒凉清肃之方剂治之。见于本篇者,有以下数则:

1、白虎汤证。

2、白虎加人参汤证。

3、栀子豉汤证。

以上方证,均详于太阳篇,故不重赘。

 

六、阳明病的蓄血证

应以驱瘀为治,而见于本篇的只有抵当汤一则。因详于太阳篇,故不重赘。

 

七、阳明病的水毒为病

阳明病虽以热亢津消为病根,利小便本所当禁,不过亦有水毒为病之变,利尿剂亦有时不得不用。见于本篇的有以下二则:

1、五苓散证

已详于太阳篇,不再解。

 

2、猪苓汤证

主为小便不利,或频数,或淋漓脓血,或尿道疼而渴者。

方: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三钱。

 

八、阳明病发黄证治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瘀热于里,每致黄疸病,见于本篇,有以下各方证:

1、茵陈蒿汤证  

就师论及药物考之,则本方证当为黄疸、心烦、腹微满、小便不利者。

方:茵陈六钱,栀子三钱,大黄二钱。

水煎温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2、栀子柏皮汤证

主黄疸,心烦,发热者。

方:栀子四钱,黄柏三钱,炙甘草一钱半。

水煎温服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就师论及药物考之,则本方证为黄疸表不解,发热喘咳而小便不利者。

方:麻黄二钱,连翘二钱,赤小豆,杏仁二钱,生姜二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梓柏皮五钱。[无生梓柏皮,后世谓以茵陈或桑白皮代之,今并存以待考。]

 

九、太阳阳明合病并病 少阳阳明合病并病

太阳或少阳转阳明病,若太阳或少阳证未罢,仍需先解表,或半表半里,然后再治其里,故本篇有麻黄、桂枝及小柴胡等方证之论述。因太阳篇详述过,故此从略。

 

十、里证的变化

病由外传里,每随个人的体质不同,或因热化而为实证,或因寒化而为虚证,故治实当虑其虚,治热当虑其寒,见于本篇之虚寒方证有以下二则:

1、四逆汤

已详于太阳篇,兹从略。

 

2、吴茱萸汤证

就师论及组成药物观之,则本方证当为呕恶、胸满,心下痞硬、或头疼,或腹疼者。

方:吴茱萸五钱,人参三钱,生姜六钱,大枣四枚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