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证医案 第12期

 AB向往神鹰 2018-10-04

吴某某,男,79岁,主诉:头晕头痛5天,伴纳差乏力。2012年11月19日初诊。

现病史:头晕头痛,在门诊治疗,诊断为血管性头痛,予以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治疗4天,无好转。

刻下:头额部胀痛明显,持续不断,口苦明显,伴恶心感,胃纳差,大便少,右侧胁肋部轻叩引胁下痛。舌淡胖,苔薄白,脉浮弦缓。

中医诊断:头痛。

 

六经辨证分析:

头晕,口苦明显,为少阳病。

胃纳差,有恶心感,右胁肋轻叩引胁下痛,为小柴胡汤证。

头额部胀痛,为都梁丸证。

六经辨证:少阳病。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60  黄芩18  法夏60  

干姜30  炙甘草21  红枣25

党参30  白芷30  川芎30  (4剂)

4剂服完后,头痛明显减轻,口苦基本消失,恶心感消失,胃纳大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好转,再予以原方4剂。后头痛消失,余证痊愈并出院。

本患者是一个典型少阳病,少阳病不仅有头晕,也可有头痛,如《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右侧胁肋部轻叩引胁下痛,是胸胁苦满的一个指证,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特别重视这个体征,认为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一证,有此证就可运用小柴胡汤,而且百分之百有效。都梁丸为宋代名方,专治头额部疼痛。因为本患者症状典型,处方接近原方剂量,服用后取得很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