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中”以应无穷

 黎荔专辑 2021-12-17
“环中”以应无穷
黎荔

有一个庄子的概念,叫“环中”。


出自于《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环中,指圆环的中心。如果圆环是指具体的、严格的现实世界,那么“环中”则是抽象、空灵、自由之处。庄子认为“环”中,是非并行,“环”中,时空同在,“环”中,物我两忘,“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其实,“环中”这一“中空”思想,在《老子》中就早已产生,“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认为虚静无为的道就像一个风箱一样,中间是虚空,真气充盈,产生出能量,化为万物,以“无”驾驭“有”,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万物中空,化而为一,在宇宙这个大“环”中,万物于虚空,不见其发源也不见其终极,立于“环中”就是“游心”于虚空,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的境界,是一种向内发现的“中空”之虚,是“出六极之外,而游于无何有之乡”(《应帝王》),是“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在这样万物合一的虚空中,时间既流动又静止,空间既变动又固定,时间和空间无限远大,无限超越。


庄子的“环中”思想流播于后世,庄子之后,宗炳、陆机、刘勰、刘禹锡、司空图、苏轼、严羽、王国维等人都发挥并完善了虚静说。其中,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上的不朽篇章。司空图将诗歌风格归纳为二十四种: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其中,第一章的《雄浑》即是对庄子“环中”思想的阐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


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超以象外”为虚,“得其环中”为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返虚入浑”,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行不息的一团元气,最高的美为天地自然之美,“返虚入浑”的诗境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虚空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孙联奎《诗品臆说》中点评道:“'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我体会“环中”之美,是指言有尽而意无穷,“环中”通过“心”对空灵虚静的体验,而最终归于精神之“逍遥”。心有多空灵,美就有多深邃。


非常喜欢庄子的“环中”思想,我也非常认同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的名言:“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侧,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宗白华《禅境的表现》)。庄子的“环中”思想,的确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沿着山溪走到了水的尽头,但这仅仅是水的尽头。你倘若并不曾预设一个固定的目标,就会看到世界充满着奇妙的变化。在远处的山谷,在跟你走过的路毫不相干的地方,云渐渐涌起,升向高敞的天空,景象如此动人,视野无比广阔。如果你在“水穷处”沮丧不已,心境闭塞,就看不到“云起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的灵动在不断涌现。如果一个人能虚怀若谷,沉浸涵泳,消弭固执和对立,消弭贪欲与妄念,消弭紧张和焦虑,便能以空灵玄妙的智慧,朴素自然的心情,随缘自适的态度,打开万物之门,融入这蕴涵着丰富内涵的自然时空,空灵之美就会变成真实的存在,万物皆可品,品风、品雨、品月、品花、品万籁俱寂……触手成春,处处皆美。这是一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迎叶微笑,其空灵,其高远,既逮及庄子境界,又暗合中国最始源的无言文化。那种虚静的审美方式,用高山流水般的相知,方可表达。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同样的雄浑苍茫之境,仅二十个字,就把空灵的大地,俱寂的万物,纷飞的大雪,一个穿蓑戴笠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钓的老翁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读来让人感到明净、空灵、悠远,恰似一幅美不胜收、横绝天地的画卷。最高妙的艺境,都要超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在写实的时候往往要进入虚境,虚到了茫茫意识中,虚到了终极浑然中,始得包罗万物,横绝太空。


返虚入浑,容纳万境,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文末以小诗一首,来表达我对“环中”之向往。

《停顿的时刻》


滑翔  在乐声最幽微的转折处

无名之物扑面而来


镜头转慢  阅读的某个瞬间

一滴蕴蓄已久的檐下的雨

訇然落下 

砸在午夜梦回的恍惚上

童年在指缝间溜走的那只蝴蝶

蓬蓬翻飞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池塘


人生是一堵坚实的灰墙

偶有几个透风的洞

徐徐吹来 

飘忽不定的辽远气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