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

 安歌_ 2017-02-23
2014-11-08 13:23
一一[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
草露斋 今天11:35 浏览(2)《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
易贤案:俨然一部不让平民读下去的专说,对诗人或评诗人恐怕也难就范、楷模!诗,言美,到言志己偏向首首决心,“向地球开战”了。唐人不愧为出好诗、出反映社会动荡苦楚、凄美诗的时代,又出了一种规范条款诗论,把不同体系、范畴、概念的全人类说过的词或词语参和在一处,来解剖诗歌,真是唐谋咋没有玻色子化反映社会细胞的进化与宇宙星系间的碰撞与重组呢!加上玻变与宇撞来论,岂不更全!
论中国书、画有能神逸等说,即上品中之上上,上上上,可能还有上上上上品。你看游春图无价,吴冠中每平方中国尺一百几十万元,真还不像岩画或玉猪龙历史价值高!故为可品较恰当。
我欣赏小学老师教儿童写诗要用感情,别老是太阳出来绯红/晒得石头帮硬!中学教师教少年写诗要言义,别一派空言奔向前程!也欣赏大学教授教人写诗要重意境,别花费五十六字只会楼台呻吟。为事哭,为国为家发愤总得诗中显、隐!(教幼儿背诗父母也解说意境,因此文说唐司空论风格与意境指向高端文人,故我突出说大学文科要把写诗重意境讲好,免得文学学士写齐整诗淡薄了意境。)
传文为学习、不是一切否定。评论诗歌本有倾向性,我说边塞诗好,你说牡丹诗行,我说石壕吏反映天宝之乱后唐衰落之因,你说无题诗反映统治上层门派间的斗争矛盾……诗可偏重一事、一感慨、一吟咏,不必非属某范畴不可,因为鲁迅也会用反语骂人。
诗,唐诗好!唐人评评一设防,为就范,再也难出好!不是没有,有东坡、有杨状员、还有纳兰……当然还有两个留诗最多的诗人,崇庆令陆游和清帝乾隆。(只就现今而说诗,文发后若出诗歌新要求与此文无关。 汀涛)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一)【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体和用,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指本体和作用。司空图是崇信老庄哲学的,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虚无”,即“自然无为”之道,万物都是这“道”的表现和产物。外腓,向外伸张。真,真谛,本源。《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真体,道之真谛。虚,虚无,道家以虚无为世界的本体,虚即指道;返虚,即返归于道。浑,浑然一体的境界。积,积累。健,强。雄,指至大至刚。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具备,笼罩。横绝,横贯。荒荒,苍茫广大的样子。油云,流动的云。寥寥,空阔的样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象,物象,即具体的事物。环中,圆环之中,即中枢。枢纽。《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非强,不勉强。持之不用强求,就会无穷尽地源源而来。[译文]浩大气势的发挥,因为道的真谛充满胸中。如果与道浑然一体,便能不断加强无比刚强的力量。那雄浑之气笼罩万物,横贯太空,像广阔苍穹上流动的白云,像无边原野上激荡的长风。超然物外,掌握道的中枢,那雄浑气势不用强求,就会自然浑成而洋溢于诗章。[简析]“雄浑”一品属于“壮美”的范畴,诗人用“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这些生动的形象,来形容它气魄雄伟、汪洋浩瀚、长风过空、油云漫天的风格特点。司空图认为,道家的清虚无为的“道”,是雄伟之气的本源,因而作者的思想必须与“道”浑然一体。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实质是提倡摆脱现实,崇尚大道。他认为,没有雄浑的气魄,就写不出具有雄浑风格的诗;气魄雄伟,又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能创造风格雄浑的作品。这和现代风格学所说的“风格即人格”的命题,意思是一致的。可以说,除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决定作用之外,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二)【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素,淡泊。素处,淡泊自处。《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妙机,奥妙天机。微,幽微。太和,阴阳会合的冲和的元气。独鹤,孤鹤。古人以为鹤是仙禽,能载人入仙境。与鹤同飞,意即骑鹤遨游天外。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惠风,和暖的春风。荏苒,一本作“苒苒”,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阅,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门在右曰阅。”修,长。篁,竹丛。美曰载曰,载美而归,美指美感。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匪,同非;匪深,不深。即,接近。稀少。冲淡的意境无意中得到,并不觉得它多么幽深;专意去追求,又觉得稀少难得。脱,假若。形似,指迹象。违,不见。这两句大意是说:冲淡的诗,自然、平易,不露形迹,假若露出形迹,刚一把握,它又不见了。[译文]清虚淡泊而沉默自处,心意幽隐而妙合天机,如饮生生万物的太和之气,与孤鹤齐飞在天外遨游。又有如和暖的春风,柔和地吹拂着衣襟,听门前风吹竹林的声韵,让人满载美感而归。无心而遇并不觉得多么幽深,有意追求又实在稀少难得,假如露出一点形迹,刚一把握它又恍然若失。[简析]“冲淡”这一艺术风格,属于优美。具有冲淡风格的诗,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白清虚淡泊的胸怀,流露出闲适恬静的思想和情趣,给人以宁静、高雅、和穆、闲淡、清远的美感。司空图最为推崇的以陶渊明、王维、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就表现了这种风格。表现冲淡的风格,必须有飘然出世、优游自乐的思想境界。作者“素处于默,妙机其微”,心境恬静,少思寡欲,养生知足,个人修养达到道家所说的领悟天机,胸中充满太和之气,如《庄子·知北游》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样,就能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含有不尽余韵的深邃意境,不能有一点雕琢做作的痕迹。这就是结尾四句所说的,这类冲淡的意境只能自然化成,自然、平易地写来,冲淡之中而有不尽之韵味,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如若咬实,那就索然无味了。
(三)【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采采、鲜明的样子。形容流水鲜明,当指在阳光下流波荡漾,光彩耀眼蓬蓬,形容茂盛草木,远春,当指远处春天的原野。窈窕,幽深而美丽。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碧桃,绚烂盛开的桃花。风日,言风日晴和。阴,同荫。路曲,曲径。流莺比邻,清孙联奎《诗品臆说》注:“余尝观群莺会矣,黄鹂集树,或坐鸣,或流语,珠吭千串,百梭竞掷,俨然观织锦而听广乐也。因而悟表圣《纤秾》一品。”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乘,趁。之,代指上述大好春光。愈往、愈真,越向前观赏,越看得真切。将,语词。古,同故。[译文]流水泛着粼粼波光,春天的原野新绿丛丛,美丽幽静的深谷,时而出现美人的风姿。满树盛开绚烂的桃花,风和日丽的水边,柳荫覆盖着弯曲的小径,黄莺聚集在树梢上流利地歌唱。趁这良辰把美景观赏,越看越觉得鲜明真切,明媚的春光好像没有尽头,总是化为新的形象新的感受。[简析]“纤秾”一品也属于优美。这种风格的特色是纹理细腻(纤),色彩艳丽(秾)。这首诗用八句四组鲜明的画面来表现这种境界。清澈的流泉,粼粼的波光,春野碧绿,生气蓬勃,美丽幽静的深谷,流连着欣赏春光的美女,风日晴和的溪边,鲜艳的桃花盛开满树,曲径通幽,绿柳成荫,群莺唱和,清脆婉转,这真是浓妆艳抹,彩笔细绘,给人以鲜明、浓丽的美感,使人流连陶醉。作者认为,在大自然中这样的美景是没有穷尽的,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还会看到更美、更真的景色,会产生新的感受。因此,尽管过去有不少描绘美好景色的诗篇,还是可以写出新的意境。(四)【沉著】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绿杉,本作“绿林”。脱巾,脱去头巾,形容潇洒自若,不拘俗礼。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之子,那个人。平生,平日。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渚,水中小洲。如有佳语,大河前横,二句历来解说不一,一说佳语指精美的诗句,如若写诗的话,那么横在前面的就是大河,壮观的景象可写;一说佳语指要诉说的佳话,怎奈大河前横,不能相会诉说情怀。后一说较为切近。[译文]绿杉中的茅屋,暮色苍茫下格外清静,脱去头巾独自漫步,听着四面鸟声。没有鸿雁捎书,思念的人去向远方,可是他像还在身边,像往日一样。碧海无边波涛翻腾,夜中水洲皎皎月明,我想与他把情怀诉说,怎奈这大河前横。[简析]“沉著”风格的特色,表现为深厚的情思,豪劲的语言,使人感觉诗的情调深沉抑郁,回环往复,郁结不解,多用于抒写离情愁思。这首诗,具体地描绘了“沉著”的意境。从构思来看,首四句用粗线条勾勒出一幅幽静的画面,高大的绿杉掩映着简朴的茅屋,暮色苍茫,空气格外清爽,脱落行迹,独自漫步,三二归巢鸟雀打破山林的寂静.全诗以这样幽远、沉静的气氛,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孤寂而飘逸的心境,展开对友人的思念。中间四句进入对思友之情的抒写,先说友人远行不见音信,再说殷切思念,友人如在眼前,表明了思念的深沉.后四句又写大海碧涛,明月皎皎,海空天阔,想诉情怀。终因大川隔阻不得一见,思念绵绵,又忧而不伤,心境地开阔,发人深思,使人振奋。(五)【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畸人,与世俗不合的人。道家思想中有修养的人物,《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畴于人而侔于天。”也称“真人”,或“至人”。真,仙气。《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道家称“真”为“自然之道”,《庄子·渔父篇》:“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芙蓉,莲花。李白《古风五十九》:“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手把芙蓉,指升天的意思。泛,漂,度。劫,原为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之略,认为世界每次由创造到毁灭为一劫,每隔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一说四百三十二万年)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造世界。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劫数、浩劫等。窅,形容深远;窅然,犹渺然。空踪,了无踪迹。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东斗,星辰名,位于东方,这里代指东方。相从,指顺风而行。太华,即华山,五岳中之西岳,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南。太华夜碧,人闻清钟,意思是:华山入夜清碧幽寂,清越的钟声入耳。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虚伫,虚,心斋。伫,同贮,积。神素,心灵纯净。脱然,超然。畦封,疆界。黄唐,黄帝和唐尧。落落,寡合的样子。玄宗,指老庄的道家思想。道貌岸然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故称老庄学说为玄宗。[译文]畸人驾御着真气,手持莲花升上天空。他远离人间的苦难,渺然不见踪迹。月亮从东方升起,顺着清风飞行。夜的华山碧色葱茏,人们还能听到清越的钟声。心灵清虚纯净,超然尘世之外。独自追慕上古纯朴的时代,抱道家玄妙的宗旨而终身。[简析]“高古”的艺术风格多见于游仙诗,主旨多属于道家的出世思想,人物形象大抵取材于道家的神仙故事,表现方法则富于想象、虚构和夸张。这首诗中描绘的“畸人”的形象,超脱尘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遐举飞升,正是道家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作者赞颂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把他作理想的化身。我们从汉魏乐府和六朝的作品,如曹操、何劭、郭璞《游仙诗》:“凡游仙之诗,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露倒景,饵耳玄都。”它们的实质是渲染虚无缥渺的幻景,逃避严酷的现实。(六)【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玉壶,珍美的酒器。春,这里指酒。唐时酒名多带“春”字,如“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冻春”、“烧春”等。修竹,美竹。竹子岁晚不凋,挺拨而立,为过去的诗人所爱。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眠琴绿荫,在绿荫下枕琴而眠。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人淡如菊,人像菊花一样淡素,凌寒风,傲严霜而开放。书,书写。岁华,年华、时光。[译文]玉壶买酒,茅屋赏雨。座中有佳士,四周是美丽的竹林。初晴的天空浮白云,幽谷的鸟儿互相追逐。绿荫之下枕琴而眠,仰视飞溅的瀑布。落花默默无言,人像菊花淡泊。写下这四时景光,就是可读的好诗。[简析]典雅,指的是质朴无华、高雅不俗的风格。典训为质朴、庄重,与华丽、艳冶相对而言;雅指风雅、素雅,与粗野、卑俗相对而言。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典雅的意境;在茅屋中赏雨,玉壶自斟,四周竹林。雨后初晴,听鸟鸣相逐,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一派“高人雅士”的“雅”兴。虽然秋风袭人,落花片片,默默地凋谢,人却要像淡泊的菊花,挺寒风,傲严霜,孤芳自赏。创作风格典雅的作品,作者首先要是雅人佳士,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这样典雅的意境。(七)【洗炼】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超心,专心。绝爱,毫不爱惜。缁磷,黑云母石,非金属元素,耐火,冶炼金属时遇之必弃。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空潭,清澈的水潭。泻春,指春光映入潭面而荡漾。古镜照神,古镜明彻精莹照人神态。体素,《庄子·刻意篇》:“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成玄英疏:“体,悟解也。妙契纯素之理,则所在皆真道也。”陈寅恪《读莺莺传》:“真字即与仙字同义,会真即遇仙或游仙之谓也。”返真,即返归仙境。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载,发语词。星辰,一本作星气。幽人,隐者,超然世外者。[译文]像从金矿石炼出金,如从方铅矿提出银,炼冶要精心致志,坚决抛弃黑云母石那样的杂质。像清澈的水潭映出荡漾的春光,明亮的古镜绰约传神,修真养性使心灵升华纯净,乘着月亮返归仙境。仰望满空明灿的星辰,放声歌唱得道的幽人,今夕他像流水一样纯洁,那明月该是他的前身。[简析]“洗炼”的风格,“洗”指清洁,“炼”指精粹。在创作过程中,从语言形式到内容,都需要千锤百炼,而表现为一种艺术风格,就是作品的纯洁明净。前四句以从矿石中冶炼金、银为例,形象地说明锤炼文学作品必须抛开一切杂质.但是,要使作品达到“洗炼”、“净化”的境界,司空图认为基本上还是诗人的思想修养问题。紧接着在中间四句,描写经过修炼达到的纯净境界,“空潭泻春,古镜照神”,所以出现这样清澄、光明、洁净、了无纤尘的意境,是由于“体素、储洁,乘月返真”,作者的修真养性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就是清澈的流泉,就是明月的化身,因此,作品才有清明照人的光辉。末尾四句,作者在歌颂久经修炼而得道的“幽人”。这个人是从庄子的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中来的,使这首诗罩上神秘的色彩。我们可以撇开玄虚的外壳,作如下的领会:诗人具有明月皎洁的情怀,才能产生像流泉般纯净的作品;作者思想的成熟与净化,是作品洗炼的重要原因。(八)【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神,心神。气,气韵、气魄、气势。行神如空,说精神劲健;行气如虹,说气魄雄伟。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千寻,形容极高;每寻八尺。走云,云行。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饮、茹互文。真,自然之道。强,强力。素,指道家之道。守中,保持在心中。真和素,都是指道家之道,互文。喻彼行健,是谓存雄,行健,《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喻,晓喻。天行健,指天体运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存雄,保持雄伟之力。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与立,并存。神化,造化。期,求。御,驾驭。终,为始终之终。[译文]心神运行在太空,真气运行如长虹。巫峡高千寻,飞云连长风。修真养性健身,道义蕴含心中。天地自强不息,永葆雄伟之力。和天地并存,与造化同功。要到劲健境界,修真养性终生。[简析]“劲健”属于阳刚之美。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给人以刚健、强劲、雄伟、豪壮、轩昂、高大的美感。作者在首四句就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高大雄伟的景象:他所虚构的“心神”在苍苍茫茫的太空运行,其气势如虹贯空,又如巫峡两岸千寻高山,高山之上风云奔驰,显出无比高大的豪劲。中间四句,作者说明这种“劲健”的风格来自长期的思想修养:只有“饮真”,“蓄素”,不懈地吸收和积厚道家的思想,才能“茹强”、“守中”,修炼出雄健的气魄,使道义贯穿胸中。末四句,是说修养要达到与天地并存,与造化同功的境界,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明,必须进行长期的思想道德修养。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的“养气”说与司空图的“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在理论上是相通的。(九)【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神,精神、思想。富贵之气在于自然;而不在外表,绮丽在神而不在形,在神情上有真正宝贵气的人,是不看重堆金积玉的。露余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露余山青”一本作“雾雨水畔”。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殚,尽,完全。美襟,美好的心怀。[译文]心里有宝贵,才不看重黄金。太浓艳必然无味,清淡的常常意味深。山青露未尽,满林红杏花。月明照华屋,画桥绿荫里。金樽美酒满,伴客弹琴瑟。此景能自足,尽情畅我怀。[简析]“绮丽”这种风格的特点,《诗品臆说》曾经解释过:“绮则丝丝入扣,丽则灿烂可观”,指的是辞藻妍丽,情致优美。它给予人们的美感与“纤秾”有些差异:“纤秾”是艳丽或浓艳;“绮丽”是雅丽或清丽。司空图认为,绮丽的风格不是雕饰华艳的文句,堆砌浮丽的辞藻,如同真正富贵的人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富贵之气,是瞧不起堆金砌玉来装璜宝贵的。浓艳反而俗而无味,倒不如色彩清淡常常会意味深长。所以,绮丽的风格不在于辞句,而在于绮丽的意境。他接着画出六幅有绮丽意境的图画,它们都优美可爱,清而不艳,雅而不俗。李白《古风其一》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这里说的绮丽,指的是魏晋南北朝以来风行的一种专门雕饰华美文彩的恶劣文风,与司空图在这里说的绮丽——清雅而明丽,是不同的。(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到处都是,可以随手拈来,不必取之于他人。诸,之于的合音。俱道适往:道家认为,“道”为自然之本源,俱道,顺随自然之道,也可以解释为顺应自然。适,舒适、惬意。往,前行。适往,可以解释为自由自在地写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真予不夺,强得易贫:真正得到的东西不用去强求,强求来的东西容易失去。予,给予。贫,贫乏,无所有。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薄言,语助词。情悟,领悟自然情趣。悟,一本作“晤”。天均,《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金钧。”钧为制陶所用转轮,天钧言任天而行,像制陶掌管住转轮,可任意而为。一说天钧指自然均平之理,亦通。[译文]随手拈来不费力,不必到处去寻求。顺应自然任意行,挥手绘声绘色成春日景。鲜花到时就开放,岁月四时自更新。真属于你的谁也夺不去,勉强得来的到了还是空。幽隐之人居空山,漫步溪边采青蘋。领悟自然的奥妙,天道运行不息。[简析]“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作品具有真淳、质朴、天然之美。“自然”与“雕饰”相对,感情不矫揉做作,不雕琢辞句,不堆乇典故,而有充沛的感情洋溢其中,脱口而出,自饶情味。首四句对“自然”风格作了形象的解释,“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吐不快,所以写来不费力气,无须勉强、做作,按照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就会“着手成春”。中间四句,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自然之美的丰富无穷,鲜花到时候就会开放,岁月运行四时常新,顺应自然本身,自会得到它蕴含的美。“真予不夺,强得易贫”,这一生活中的哲理,也是艺术的辩证法。末尾四句紧承上文,说明“自然”之美并不是信笔乱写能够得来的,你看:那隐居于深谷中的幽人那样地悠闲自得,撷美摘实,是由于他领悟了自然的奥妙,能与运行不息的天道合一。我们从这首诗里,抛开道家虚渺的词语,可以把握到其中合理的内核:要信笔写来,就能达到“自然美”的意境。(十一)【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出语未涉患难,读来却令人痛苦不堪。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庄子所谓“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无形无声的道。这里可理解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沉浮,起伏。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渌,同漉,滤。上句说满满的酒汁,要一点点往下滤。下句说花将开放时遇到秋之寒气则花开甚微。这里以滤酒和花开比喻含蓄。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悠悠、忽忽,互文见义:悠悠,广阔悠远;忽忽,浩瀚无边。空尘,空中的微尘。海沤,大海中的水泡。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绍虞注:“尘与沤之浅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虽有万途,约之只是一理,要均归于含蓄而已。”{译文}不用一个明显的字眼,却表达了极致的风韵。没有一句话说到个人忧难,却让人感到痛苦不堪。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些文字中波澜起伏。如同满满的酒汁总是一滴一滴滤出,花苞遇到寒气不能一放无余。广阔天空中的微尘,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从万种现象中取其一点。[简析]“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司空图所理想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境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对含蓄风格的形象化的解释。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他又进而解释:“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襄阳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寻阳郭,始见香炉峰。常读远公传,永远尘外踪。东林不可见,日暮空闻钟。’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四库全书提要》说他“取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以为诗家的极则,“含蓄”是诗品中最高的艺术境界。所谓“不著一字”孙联奎《诗品臆说》解释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含蓄,就是在文字之外蕴藏着思想感情,言已尽而意犹未尽。在末尾四句,司空图谈了含蓄的技巧,这就是从或深或浅、时聚时散的满空浮尘、满海泡沫中“万取一收”,即万中取一,一中见万,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取其精华,就会语言精炼而含义深厚,以少胜大,称小指大。这样谈含蓄的风格,实际上已接触到艺术的典型化问题。(十二)【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观花匪禁,吞吐大荒:观花匪禁,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有好花则去观赏,不问主人允许与否;一说禁指宫禁,在禁宫看花是豪放行为;孙联奎《诗品臆说》说花当作“化”,谓洞悉造化,匪禁,为略无滞窒之意。大荒,海外广漠之域。两例都是具体形容气势豪放。由道返气,处得以狂: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本体,气由道产生。返,变换的意思,处,处处。得,自得。狂,狂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真力,道家认为是大钧造物者神化之力,得道者,其精神与道(真)同体,其真力自然充满于胸中。此时万种物象尽入眼底,所以说“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前招三辰,后引凤凰:三辰,日、月、星。凤凰,《说文》:“凤,神鸟也。凤之象也,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穴,见则天下安宁。”晓策六鳌,濯足扶桑:策,鞭策。六鳌,大龟;《列子·汤问篇》:“尤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十洲记》:“扶桑在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故以“扶桑”指太阳初升的地方。[译文]洞悉宇宙的造化,气吞广漠的大荒。由道化生为气,处处狂放不羁。天空的风滚滚长驱,高山大海苍茫崔嵬。非凡的力量充沛于胸内,万种物象出现于眼前。前面招来日月星,后面引来凤凰。清晨鞭策着六鳌,洗足于太阳初升的地方。[简析]“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感情激扬,气魄宏大,属于阳刚之美。读这样风格的诗作,使人感到有一种豪迈的气势和精神力量,恢宏志气,胸襟开阔,豪情满怀。杨延芝《诗品浅解》说:“豪迈放纵。豪以内言,放以外言。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无物可羁乎我。”这是说,豪是作者内在的感情,放是表现于外,因而,作者的胸怀广阔,感情奔放,是构成豪放风格的首要因素。诗人的气魄宏大,高瞻远瞩,才能写出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诗。在表现手法上,为了表达豪纵奔放的思想感情,突出雄伟高大的不同凡俗的形象,大多不受现实的束缚,运用想象、奇幻、夸张的艺术手法,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们的意境创造,又常常吸取神话传说中的素材。司空图的这首诗,描写的形象翘首天外,气吞八荒,天风滚滚,蓬莱苍茫,他活动的场所够广阔的了,气势够雄伟的了;他前招三星,后引神凤,骑东海的巨鳌,到扶桑去濯足,这些意境够壮丽、够奇幻的了。全诗鲜明地突出了一个豪气凌空,出世逍遥的神仙般的浪漫主义形象。(十三)【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欲返不尽,相期与来:两句意思含糊,历来难解。一说:返,收敛。期,求。两句大意是说精神想收敛也是收敛不尽、敛藏不了的,总是要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一说:欲返不尽者指精聚于内,求之觉其有不尽之蕴;相期于来者指神见于外,心意于之相期则神与之俱来。一说:返,指复其天然本性,不尽,言与道同体,与化俱往,与自然大化。二句的大意是表明与道真同体,随大化俱往、复归自然的最高精神境界。明漪绝底,奇花初胎:漪,水纹。绝底,极底。初胎,花刚放苞。二句比喻精神清明如明彻见底的水潭,含苞待放的花,形容精神清明饱满。奇花,珍奇的花。青春鹦鹉,杨柳池台:青春,阳春。鹦鹉在阳春振翼欲飞,绿色的杨柳掩映着池塘亭台,均别致明媚,绰约有姿。碧山人来,清酒满怀:碧山,隐居之深山。来,指造诣。清酒满怀,指以酒待宾相对酌饮。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生气远出,不著死灰:生气,蓬勃生长的气势。死灰,死气。妙造自然,伊谁与裁:妙,指文思而言。造,达到。伊,与,语助词。裁,裁度。妙造自然,精美的文思与自然同化。伊谁与裁,谁制作的呢?意思是说: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译文]精的含蕴不尽,总是会表现神采。清时像水潭明彻见底,饱满像奇花含苞待放。阳春下鹦鹉振翼思飞,杨柳掩映着池塘亭台绰约多姿。深山的隐者来访,对酌清酒满怀。诗蕴含蓬蓬勃勃生气,不能像死灰毫无精神。精美的文思是与自然同化,不是人工所能制作成功。[简析]“精神”,说的是作品中要具有一种生气。人没有精神,就如同槁木;文章没有精神,就如同死灰。像清澈见底的流泉那么明净,像含苞待放的奇花那么饱满,作品要写得清明、饱满、活泼,精神充沛。司空图创造了一个生气盎然的完美意境:阳春万物复苏,巧语的鹦鹉振翼欲飞,杨枝柳丝轻轻飘荡,绿荫中露出一角亭台池塘,更显得娇婀多姿、春光明媚;这时碧山来人,喜之不胜;对酌对饮,倍觉欢欣。栩栩如生的明丽形象,丰约多姿的语言,生动丰富的想象,这些是构成作品生气的主要因素。怎样才能写得有“精神”呢?作者提出的方法是生动和自然。只要有真思想、真感情,任其至情至性自然流露,作品中就能有真精神,使人感到清新、自然,充满生气。(十四)【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是有真迹,如不可知:真,指自然变化之道。是有,有。不可知,难以把握。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意象,意境形象。意象欲生,一本作意象欲出。造化,自然界之巧妙变化。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晞,晒干。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要路,重要的大道。幽行,在幽径步行。迟,迟缓。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犯,触,前后重复。痴,呆板。[译文]自然变化之道的确存在,只是难以把握。意境形象栩栩如生,自然界巧妙的变化多么新奇。像水流,像花开,叶上清露未曾干。越是紧要的地方越是要使它显得眇远,好像走在幽径上那样曲折迟缓。语言前后不能重复,思想不要呆板,像春天原野一片绿,明月照积雪一片白。[简析]“缜密”的“缜”,意思是细致;“密”,意思是精密;“缜密”,指作品抒写的感情细腻熨帖,语言精致绵密。运用缜密的艺术手法,有助于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形象。诗的首四句,提出自然之美是无限丰富的,显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人们很难把大自然之美完全表现出来。其次四句,作者具体地描绘了缜密的境界:溪水波纹粼粼,花开瓣瓣层次分明,阳光下的露珠欲干未干,在远离大地幽深的小径上漫步行走,欣赏沿途风光。这样的描写是细致绵密的,也表现了作者精致的观察和细致的感情。作者认为,要形成缜密的风格,在写作方法上还要注意避免“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的弊病,语言不可前后重复,内容不要板滞,做到精炼和生动,像春天的原野一片翠绿没有杂色,像明月照积雪那样光明而纯净。(十五)【疏野】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拾物自富,与率为期。惟性所宅,真取弗羁:宅,居处。《说文》段注:“凡物所安皆曰宅。”引申这寄寓寄托。真,本性。弗羁,不约束。拾物自富,与率为期:拾物,一本作“控物”。拾,收取、采取。自富,自足。率,直率、率真。期,要求。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时,指朝代纪年。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期天放,如是得之。天放:天然放浪,即任其自然的意思。[译文]写作为了寄寓思想感情,就要任随本性不加约束。大自然的素材丰富多彩,要以真纯为创作的要求。在松树下建筑茅屋,不整衣冠一心看书。只知道天亮天黑,不管它哪年哪月。但求一时符合心意,哪里一定有什么目的。只要能够任其自然就能有疏野的风格。[简析]“疏野”艺术风格的特点,是疏略简易,质朴天然,从作品的精神内容到语言形式,一任自然,质直少文,朴实无华。给人以脱略、率真的美感。作者认为,真纯是对文学创作的重要要求,而“疏野”风格的实质就是真纯,倜傥疏宕,不雕不饰,有乡野风味。在首四句,作者强调创作时要一任自然,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从其中选取一点就可以成为生动的文学作品。其次四句,具体地描绘“疏野”的意境:“筑屋松下,脱帽看书”,在松树下建筑茅屋,脱略形迹,不拘礼法,坦然自处,甚至“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连如今是何年何日都不过问。作者在这里塑造的合乎理想的“疏野”的人物,还是那个超尘拨俗、强调个性自由的人物,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末四句,作者继续在这个具有“疏野”性格的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放任自由,只求一时适意,恬静自乐,不求有所作为,不受世俗的束缚。《诗品》译释(十六)【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可人如玉,步屟寻幽:可人,可意的人。屟:木板拖鞋。寻幽,观赏幽静的景色。载行载止,空碧悠悠:载行载止,边走边停,走走停停。载,发语词。空碧,天空澄碧。悠悠,不尽貌,寥廓无际。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神出古异,淡不可收:神,指神情气韵。古异,高古而奇异。淡,淡泊。不可收,指其深远不可尽收眼底。[译文]秀丽的松林之下,有潺潺流动的清溪。晴日下积雪的汀洲,溪对岸信泊一只渔船。那可人洁莹如玉,踏着木屐观赏幽静的景色。他边走边看,走走停停,望着寥廓无际的澄碧的天空。神情气韵高古不凡,情致淡泊深湛。好像拂晓的月色那样疏远,有如秋气那样清澈爽凉。[简析]“清奇”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清远闲淡幽静之美。“清”,与俗浊相对而言;“奇”与平庸相对而言。这样的诗,诗意新颖,语言秀丽,有清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的诗,多表现一种超凡绝俗的艺术风格。为了说明这种风格,司空图描绘了“清奇”的境界。前四句描写一个极其清秀幽丽的景象:“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立意新颖,形象明丽,又透露出远离尘俗的清冷之气。中间四句,描写了在这样清幽境地中的“可人”的形象,其人温润洁莹如玉,他踏着木屐寻幽,潇洒出尘;边走边看,走走停停,多么闲适自如。这样一个远离尘寰、闲去野鹤般的人物,是诗人理想的对象。末四句进一步描写这个“隐士”的精神世界,歌颂他情趣的淡泊和寄寓的高远。《诗品》译释(十七)【委曲】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杳霭流玉:杳霭,云气幽深。流玉,形容云气在半山坳像玉带一样缭绕流动。一说流玉系形容溪流如碧玉。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二句历来难解,注疏纷杂。一说时力为弓名,羌声为笛声,以弓形容曲折之形,以羌笛声形容委婉之姿。一说力指才力,时指时势,才力之施展因时势而定,或大或小,或轻或重,极尽曲折之妙。似往已回,如幽匪藏:二句分别形容“委”与“曲”的情致,上句说似前往而又折回,下句说似幽隐而又非隐藏,分别形容了委婉和曲折。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水理漩洑,鹏风翱翔:水理,水纹。漩洑,回旋起伏。鹏,《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遥而上者九万里”。鹏风,指盘旋而上的旋风。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不自器,不以某种具体形体来拘束自己。圆方,指事物或圆满或方,有不同形态。之,指万物。与之圆方,以万物之方圆为形体,即没有固定的格式。[译文]登上太行山,沿着那翠绿的曲折的羊肠小道。迷茫的玉带缭绕的山坳,又嗅到悠悠的花香。它好像弓那样曲折,像羌笛那样委婉悠长。既前往又回转,像幽深又无所隐藏。它像流水回旋起伏,像大鹏乘风盘旋而上。它的规律是不拘束于一种形体,或方或圆没有固定的格式。[简析]“委曲”的艺术风格,表现为委婉曲折、百折千回、纡曲萦绕、缠绵悱恻的阴柔之美。首四句,以极为生动的形象来展现一幅委曲之美的图画:沿着翠绿的羊肠道攀上高耸入云的太行,那里云绕山间、花香悠悠。这个比喻说明经过迂曲而达到美的境地。中间四句又用弓和羌笛作比喻,弓曲折才有力,羌笛声委婉而动人;似前进而又回转,似幽深而并不掩藏,作者的基本思想是忌直露而贵含蓄纡曲,这是符合形象思维的原则的,揭露了诗歌艺术的辩证法。末四句以流水回旋起伏,大鹏扶摇直上作比喻,说明委婉曲折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要受某一形体的拘束,而要从实际出发,随物赋形。《诗品》译释(十八)【实境】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计思:构思,这里指诗的思想。道心:悟道之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妙不自寻:妙境自成,非有意寻找可得。遇之自天,泠然希音:天,天机。遇之自天,得之于天。泠然,清和之声。希音,希有的声音。《老子》:“大音希声。”[译文]用语率直,构思不深。好像忽然逢到幽人,一眼就见到道心。清涧之畔,碧松之荫,一人荷樵,一人听琴。情性的流露,自成妙境。感兴得之天机,实境也成为珍奇的诗篇。[简析]“实境”,是对眼前真事真景的具体描写,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是作者所见所闻的记实,在古代文学中题作即日、即时、即事、即景、杂兴等的作品,大都属于这一类。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称这类作品为“题纪之作”,是“直致所得,以格自奇”,他说:“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因为是直书自己的所见所闻把由视觉、听觉和直接感触的形象予以再现,无须进行艺术的概括和意境的露而不含蓄,如同忽然与人相逢,一眼就看明白其幽微的道心。中间四句,就是直书见闻,直接表达感兴,不加雕饰地描绘了一个画面:“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荷樵、听琴是古代士大夫认为“风雅”的事,这个画面就被认为是优美动人的图景。像这样抓住优美动人的景象,即兴题诗,写出来就是所谓“实境”。作者认为,写“实境”,一定不要勉强,不要做作,如后四句所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一任感情自然流露,使其自成妙境。[另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高山流水的典故!这是副对联讲俞伯牙遇知音事。俞伯牙,春秋时晋国大夫,楚郢都(今湖北江陵)人。修聘出使楚回来,游览故国山川,在汉阳江口得遇钟子期。《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第二年,伯牙复往探望,子期已故。伯牙为谢知音,挥泪一曲之后,摔碎瑶琴,永不复弹。这副对联上联讲俞伯牙(他“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下联讲钟子期,“荷樵”、听琴”,都是子期“一客”(一人)而已,因为他是樵夫(砍柴的),又是听琴知音者。(该故事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也有)!《诗品》译释(十九)【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大风卷水:大风掀起巨浪。卷,掀来。意苦若死,招憩不来:意苦若死,一本作“适苦欲死”。意苦,内心痛苦。憩,休息。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大道日往,一本作“大道日丧”。大道,天道、自然之道,也可作世道。日往,日益沦丧。若为,何,奈何。雄才,有雄心壮志的才智之士。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拂剑,拔出剑。壮士拂剑,思有所为,但无可施展,只能浩然长叹。弥哀,充满悲哀。弥,满。[译文]大风掀起巨浪,树木被风摧折。内心痛苦像要死去,难得片刻安宁。百年岁月如流水,富贵转眼似冷灰。世道日益沦丧,雄才大略的人也无可奈何。壮士拔剑无可施展,慨然长叹有无尽的悲哀。只见秋风落叶萧萧下,漏雨滴苍苔。[简析]“悲慨”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慷慨激昂、悲壮抑郁而荡气回肠的壮美,它有浓郁的抒情气氛和真挚、热烈的感人力量。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许多才智之士身世坎坷,志向难伸,因而慷慨悲歌,抒发积郁,创作了大量这类风格的诗篇。它们首先是诗人悲壮慷慨的思想感情的反映,是诗人的主观情志与现实尖锐矛盾的产物。司空图的这首诗,着重地刻划了“悲慨”的意境:“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以狂风怒吼、惊涛骇浪的场景,突出壮阔而又悲凉的气氛,衬托出痛苦孤寂的心境。情寓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构成“悲慨”意境的常用的表现方法。“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与首句“大风卷水,林木为摧”相呼应,“壮士拂剑”,拔剑出鞘,自然可以想见一个充满壮志豪情的战士跃跃欲试的战斗要求,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浩然长叹,心头无限悲痛。这些描写,构成了全诗慷慨悲凉的主调。《诗品》译释(二十)【形容】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绝伫灵素,少回清真:绝,极。伫,同贮,聚集、积存。灵,心灵。素,纯而不杂。灵素,精神纯净。绝伫灵素,聚精会神进行构思活动。少,少时。回,转回。清真,清晰真切。少回清真,少停之间,清晰真切的形象浮现眼前。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俱似大道,妙契同尘:俱似大道,《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妙契同尘,《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意思是:大道涵蓄光耀,混同尘垢,无形无象,而又无处不在。妙,奥妙。契,符合。这两句是说:大道无所不在,与尘垢混合一起,不可以形迹求之;意思是要不求形似而求其神似。离形得似,庶几斯人:离形得似,即得其神似的意思。庶几,近于,差不多。斯人,指善于形容的人。[译文]摒绝杂念聚精会神,清晰真切的形象就浮现眼前。能够寻求水中倒影,能够描绘阳春美景。风云变幻形态,花草各具精神,大海的波澜起伏,山的高岭危崖嶙峋。大道无所不在,与尘垢混合难求形迹,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就可以说是善于形容的人。[简析]“形容”,指形貌、形相、形象,谈的是描绘艺术形象的问题。作者认为,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必须“绝伫灵素”,即我们通常说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也是陆机《文赋》所说的“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专心致志进入形象思维过程,不多一会便会浮现清晰真切的形象。下面六句,举出危崖等景象,它们姿态万千,都能够得到生动的表现。作者认为,事物姿态万千,变化无穷,描绘生动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形似,而力求神似。他从庄子哲学出发,认为“道”是事物的本源,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俱似大道,妙契同尘”,要通过事物的表象去把握其内在的情性和精神境界,即所谓“离形”(脱离对形体的感性认识),“得似”(达到神形)。这样的艺术表现,不是描摹事物的表象,而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创造出反映事物本质、含有至理的艺术形象。《诗品》译释(二十一)【超诣】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匪,非。神,心神。灵,灵敏。机,天机。微,微妙。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引,招引。两句大意是:远远招引,好似相近。临近一看却又不是。这是形容超诣的意境可望而不可即。少有道契,终与俗违:少,少年。契,一本作“气”。俗,世俗。违,不合,背离。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诵之思之,其声愈稀:《庄子·物外篇》:“言者所以在意,得其而忘言。”其声愈稀,渐渐听不到声音。[译文]不是心神灵敏,不是天机微妙,好像与白云作伴,乘清风归向太空。远远招引好似达到这个境界,可是它又在虚无缥缈之中。少年时就妙合道心,长期修真而离俗超尘。看乱山中乔木耸天,踏着阳光映照的满地苍苔,一面吟诵一面凝思,渐渐消失了失音。[简析]“超诣”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作品中具有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隐逸情趣。作者在这首诗里描绘了所谓“超脱”的意境。前一半写的是神仙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伴白云,乘清风,遨游太空,归向仙境。但是,这种羽化登仙的境界不是人为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因此,这种境界“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司空图在这里宣扬的是道家的所谓“至人”、“道真同体”的玄学思想。后一半写的是隐逸山林的超诣境界。诗中的隐士从幼小起即慕道修真,以后终于超脱尘俗而遁迹山林,“乱山高木,碧苔芳晖”,他忘情于大自然的古朴肃穆的境界,浸沉于吟诵凝神之中,达到了《庄子·外物篇》所说的“得意而忘言”的忘我之境。《诗品》译释(二十二)【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落落欲往,矫矫不群: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如。矫矫,形容出众的样子。缑山之鹤,华顶之云:缑山,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列仙传》:“周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后告其家曰:‘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及期果乘白鹤谢时人而去。”这里用王子乔乘鹤飞升的典故。华项,华山顶峰。华山,五岳中之西岳,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南。高人画中,令色絪缊。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高人画中,令色絪缊:高人,飘逸出众之人。画中,一本作“惠中”。令,善。令色,指高人的容颜。絪缊:形容烟、气很盛的样子,这句是说高人容颜的色泽有如元气絪缊,飘飘若仙。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御风,乘风。蓬叶,蓬草之叶,体轻,随风飘飞万里。无垠,没有边界。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如不可执,如将有闻:执,抓住。闻,有所领会。识者已领,期之愈分:领,领悟。期,求。分,分离。二句的大意是:欲识此境者,可以领悟于飘逸无形之中,如有意求之,则离此境愈远了。[译文]潇洒自如的行止,与众不同的风采,像缑山上乘鹤登仙,像华山顶峰的云彩。像图画中高人的容颜,元气絪缊飘飘若仙,乘风驾着一片蓬叶,飘飘荡荡无边际。飘逸的情境好像恍惚抓不住,又好像能够领会其中的精神。描绘飘逸的意境只能心领神会,执着于现实反而愈离愈远。[简析]“飘逸”的艺术风格,特色是表现飘洒闲逸的意境和情致。它和“超诣”的区别在于,“超诣”着重表现超脱尘俗的精神,“飘逸”则着重表现与众不同、飘飘若仙的情致。司空图描绘了想象中的高人高远而飘酒的风貌:他潇洒自如,好像要乘鹤飞入仙境,好像飘荡在华山顶峰上的浮云,真是一尘不染,出世超群。他甚至驾一叶蓬舟,无拘无束、无羁无阻地在浩瀚的太空遨游。末四句说:“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这样的情境好像恍恍惚惚抓不住,又好像能够领会其中的精神。因此,他认为创造飘逸的意境只能心领神会,不能执着于现实。清·赵翼《瓯北诗话》评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段话,可作为理解这四句的参考。具有飘逸风格的作品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是为数不少的,也出现了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宋严羽比较李、杜风格时评论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可以说“飘逸”是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苏轼的《前赤壁赋》写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空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不正是描绘了飘逸的意境吗?《诗品》译释(二十三)【旷达】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何如尊酒,日往烟萝:尊,同樽,古代盛酒器。烟萝,指烟雾苍茫、萝藤遍野的幽僻之地。疏雨相过:疏雨,微雨。相过,偶相经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杖藜行歌:拄着藜杖,边走边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熟,谁。古,故,死。南山,终南山。峨峨,形容高峻的样子。[译文]人生有百年,算来有几何!欢乐日子少,忧愁实在多。何如携樽酒,前往烟萝处。鲜花覆茅簷,任微雨飘过。饮尽樽中酒,拄藜杖行歌。人生谁无死,只有南山巍峨。[简析]“旷达”,指的是胸怀宽广,识见通达。也即通常所说的看破人情世理。作者描写旷达的意境,与曹操《短歌行》的意境是一致的。《短歌行》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描写的也是这个内容:有感于人生短促,一切事物都逃不脱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自应对酒当歌,随遇而安。《诗品》译释(二十四)【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遗愚。若纳水輨,如转丸珠:水輨,水车。纳,容纳。水车纳水,即水车车水。丸珠,圆珠。二句都是形容转动不息,灵活自如。夫岂可道,假体遗愚:夫,那。道,说。假,借。体,指有形的具体事物。遗,给予。愚,这里指众人。高人隐士看众人是愚者。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荒荒、悠悠,互文,形容空阔无际的样子。轴,地轴。天枢,天体转动的枢机。这里指天地转动不息。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载,语气词。要,求。端,端绪。同其符,一本作“闻其符”。符,契机。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超超神明,返返冥无:超超,玄妙的意思。返返,往来不止。冥无,冥冥,幽深、深奥,神秘莫测。来往千载:千载不停地变化。[译文]像水车转动不息,像圆珠旋转自如,这精义怎么能说出来呢,只有借具体事物让众人知道。广阔的大地转动,无际的天体运动,寻求天地的本源,才能领悟运动的奥秘。玄妙的神明,运动不止而神秘莫测。变化千载不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简析]“流动”说的是天地万物、整个宇宙处于永不止息的运动之中,作者必须领悟万物运动变化的奥秘。在二十四品之中,这最后一品,谈的不是艺术风格,而提出作者的思想修养问题,以此结束全篇。司空图吸取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无处不在、变化不息的。在创作中也有精微的“道”。“夫岂可道,假体遗愚”,艺术风格的抽象的概念不易捉摸,所以他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它们。这是司空图《诗品》的特色。他认为诗人进行创作,道先是思想修养问题,在精神上达到与道同体,契合无间,顺应大自然,以天地为怀,随大化俱往,那么就会天然化成地写出能够表现事物的精致、具有象外之象,旨外之旨、意韵深长的好诗。司空图在艺术理论上运用神秘玄学,意有逃避现实、脱离生活的主观思想。文//妙慧禅心编辑题图//网络转发赞评论转载更多好友动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