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

 贝尔的小书房 2019-03-31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十一)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出语未涉患难,读来却令人痛苦不堪。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庄子所谓“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无形无声的道。这里可理解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
沉浮:起伏。
渌:同漉,滤。上句说满满的酒汁,要一点点往下滤。下句说花将开放时遇到秋之寒气则花开甚微。这里以滤酒和花开比喻含蓄。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悠悠、忽忽:互文见义:
悠悠:广阔悠远;
忽忽:浩瀚无边。
空尘:空中的微尘。
海沤:大海中的水泡。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绍虞注:“尘与沤之浅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虽有万途,约之只是一理,要均归于含蓄而已。”
 
{译文}:
不用一个明显的字眼,却表达了极致的风韵。没有一句话说到个人忧难,却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些文字中波澜起伏。如同满满的酒汁总是一滴一滴滤出,花苞遇到寒气不能一放无余。
广阔天空中的微尘,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从万种现象中取其一点。

[简析]:
“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司空图所理想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境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对含蓄风格的形象化的解释。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他又进而解释:“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襄阳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寻阳郭,始见香炉峰。常读远公传,永远尘外踪。东林不可见,日暮空闻钟。’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四库全书提要》说他“取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以为诗家的极则,“含蓄”是诗品中最高的艺术境界。所谓“不著一字”孙联奎《诗品臆说》解释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含蓄,就是在文字之外蕴藏着思想感情,言已尽而意犹未尽。

   在末尾四句,司空图谈了含蓄的技巧,这就是从或深或浅、时聚时散的满空浮尘、满海泡沫中“万取一收”,即万中取一,一中见万,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取其精华,就会语言精炼而含义深厚,以少胜大,称小指大。这样谈含蓄的风格,实际上已接触到艺术的典型化问题。


(十二)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观花匪禁,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有好花则去观赏,不问主人允许与否;一说禁指宫禁,在禁宫看花是豪放行为;孙联奎《诗品臆说》说花当作“化”,谓洞悉造化,
匪禁:为略无滞窒之意。
大荒:海外广漠之域。两例都是具体形容气势豪放。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本体,气由道产生。
返:变换的意思,
处:处处。
得:自得。
狂:狂放。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真力:道家认为是大钧造物者神化之力,得道者,其精神与道(真)同体,其真力自然充满于胸中。此时万种物象尽入眼底,所以说“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三辰:日、月、星。凤凰,《说文》:“凤,神鸟也。凤之象也,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穴,见则天下安宁。”
策:鞭策。
六鳌:大龟;《列子·汤问篇》:“尤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十洲记》:“扶桑在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故以“扶桑”指太阳初升的地方。

[译文]:
洞悉宇宙的造化,气吞广漠的大荒。由道化生为气,处处狂放不羁。
天空的风滚滚长驱,高山大海苍茫崔嵬。非凡的力量充沛于胸内,万种物象出现于眼前。
前面招来日月星,后面引来凤凰。清晨鞭策着六鳌,洗足于太阳初升的地方。

[简析]:
“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感情激扬,气魄宏大,属于阳刚之美。读这样风格的诗作,使人感到有一种豪迈的气势和精神力量,恢宏志气,胸襟开阔,豪情满怀。杨延芝《诗品浅解》说:“豪迈放纵。豪以内言,放以外言。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无物可羁乎我。”这是说,豪是作者内在的感情,放是表现于外,因而,作者的胸怀广阔,感情奔放,是构成豪放风格的首要因素。诗人的气魄宏大,高瞻远瞩,才能写出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诗。在表现手法上,为了表达豪纵奔放的思想感情,突出雄伟高大的不同凡俗的形象,大多不受现实的束缚,运用想象、奇幻、夸张的艺术手法,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们的意境创造,又常常吸取神话传说中的素材。司空图的这首诗,描写的形象翘首天外,气吞八荒,天风滚滚,蓬莱苍茫,他活动的场所够广阔的了,气势够雄伟的了;他前招三星,后引神凤,骑东海的巨鳌,到扶桑去濯足,这些意境够壮丽、够奇幻的了。全诗鲜明地突出了一个豪气凌空,出世逍遥的神仙般的浪漫主义形象。


(十三)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两句意思含糊,历来难解。一说:返:收敛。期:求。两句大意是说精神想收敛也是收敛不尽、敛藏不了的,总是要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一说:欲返不尽者指精聚于内,求之觉其有不尽之蕴;相期于来者指神见于外,心意于之相期则神与之俱来。一说:返:指复其天然本性,不尽,言与道同体,与化俱往,与自然大化。二句的大意是表明与道真同体,随大化俱往、复归自然的最高精神境界。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漪:水纹。
绝底:极底。
初胎:花刚放苞。二句比喻精神清明如明彻见底的水潭,含苞待放的花,形容精神清明饱满。
奇花:珍奇的花。

青春鹦鹉,杨柳池台。
碧山人来,清酒满怀。
青春:阳春。
鹦鹉在阳春振翼欲飞,绿色的杨柳掩映着池塘亭台,均别致明媚,绰约有姿。
碧山:隐居之深山。
来:指造诣。
清酒满怀:指以酒待宾相对酌饮。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生气:蓬勃生长的气势。
死灰:死气。
妙:指文思而言。
造:达到。
伊、与:语助词。
裁:裁度。
妙造自然:精美的文思与自然同化。
伊谁与裁:谁制作的呢?意思是说: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

[译文]:
精的含蕴不尽,总是会表现神采。清时像水潭明彻见底,饱满像奇花含苞待放。
阳春下鹦鹉振翼思飞,杨柳掩映着池塘亭台绰约多姿。深山的隐者来访,对酌清酒满怀。
诗蕴含蓬蓬勃勃生气,不能像死灰毫无精神。精美的文思是与自然同化,不是人工所能制作成功。

[简析]:
“精神”,说的是作品中要具有一种生气。人没有精神,就如同槁木;文章没有精神,就如同死灰。像清澈见底的流泉那么明净,像含苞待放的奇花那么饱满,作品要写得清明、饱满、活泼,精神充沛。司空图创造了一个生气盎然的完美意境:阳春万物复苏,巧语的鹦鹉振翼欲飞,杨枝柳丝轻轻飘荡,绿荫中露出一角亭台池塘,更显得娇婀多姿、春光明媚;这时碧山来人,喜之不胜;对酌对饮,倍觉欢欣。栩栩如生的明丽形象,丰约多姿的语言,生动丰富的想象,这些是构成作品生气的主要因素。怎样才能写得有“精神”呢?作者提出的方法是生动和自然。只要有真思想、真感情,任其至情至性自然流露,作品中就能有真精神,使人感到清新、自然,充满生气。


(十四)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真:指自然变化之道。
是有:有。
不可知:难以把握。
意象:意境形象。
意象欲生:一本作意象欲出。
造化:自然界之巧妙变化。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晞:晒干。
要路:重要的大道。
幽行:在幽径步行。
迟:迟缓。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犯:触,前后重复。
痴:呆板。

[译文]:
自然变化之道的确存在,只是难以把握。意境形象栩栩如生,自然界巧妙的变化多么新奇。
像水流,像花开,叶上清露未曾干。越是紧要的地方越是要使它显得眇远,好像走在幽径上那样曲折迟缓。
语言前后不能重复,思想不要呆板,像春天原野一片绿,明月照积雪一片白。

[简析]:
“缜密”的“缜”,意思是细致;“密”,意思是精密;“缜密”,指作品抒写的感情细腻熨帖,语言精致绵密。运用缜密的艺术手法,有助于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形象。诗的首四句,提出自然之美是无限丰富的,显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人们很难把大自然之美完全表现出来。其次四句,作者具体地描绘了缜密的境界:溪水波纹粼粼,花开瓣瓣层次分明,阳光下的露珠欲干未干,在远离大地幽深的小径上漫步行走,欣赏沿途风光。这样的描写是细致绵密的,也表现了作者精致的观察和细致的感情。作者认为,要形成缜密的风格,在写作方法上还要注意避免“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的弊病,语言不可前后重复,内容不要板滞,做到精炼和生动,像春天的原野一片翠绿没有杂色,像明月照积雪那样光明而纯净。


(十五)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
拾物自富,与率为期。
宅:居处。《说文》段注:“凡物所安皆曰宅。”引申这寄寓寄托。
真:本性。
弗羁:不约束。
拾物:一本作“控物”。
拾:收取、采取。
自富:自足。
率:直率、率真。
期:要求。

筑屋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时:指朝代纪年。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若期天放,如是得之。
天放:天然放浪,即任其自然的意思。

[译文]:
写作为了寄寓思想感情,就要任随本性不加约束。大自然的素材丰富多彩,要以真纯为创作的要求。
在松树下建筑茅屋,不整衣冠一心看书。只知道天亮天黑,不管它哪年哪月。
但求一时符合心意,哪里一定有什么目的。只要能够任其自然就能有疏野的风格。

[简析]:
“疏野”艺术风格的特点,是疏略简易,质朴天然,从作品的精神内容到语言形式,一任自然,质直少文,朴实无华。给人以脱略、率真的美感。作者认为,真纯是对文学创作的重要要求,而“疏野”风格的实质就是真纯,倜傥疏宕,不雕不饰,有乡野风味。在首四句,作者强调创作时要一任自然,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从其中选取一点就可以成为生动的文学作品。其次四句,具体地描绘“疏野”的意境:“筑屋松下,脱帽看书”,在松树下建筑茅屋,脱略形迹,不拘礼法,坦然自处,甚至“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连如今是何年何日都不过问。作者在这里塑造的合乎理想的“疏野”的人物,还是那个超尘拨俗、强调个性自由的人物,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末四句,作者继续在这个具有“疏野”性格的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放任自由,只求一时适意,恬静自乐,不求有所作为,不受世俗的束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