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博览会与丝绸

 吴越尽说 2018-10-05

———纪念西湖博览会70 周年

周德华

【摘要】1929年6月6日至10月10日, 规模宏大的西湖博览会在杭州举行。参展展品均为国货, 其中丝绸展品设有专馆。从参展丝绸展品的数量、地区及获奖情况, 反映出我国20年代末丝绸行业的地理配置及其制造工艺和产品的质量水平。西湖博览会对当时处于危机之中的中国丝绸业是一个促进, 它增强了丝绸行业的忧患和竞争意识。

1、发起

举办西湖博览会之动议始于1924年7月。9月3日,江浙军阀战争爆发, 办会之举无奈只得搁浅。

北伐胜利后, 南北统一, 浙江省政府再议办会。《西湖博览会报告书》云:“(民国)17年秋, 北伐告成, 中夏(华)底定, 浙江省为纪念统一, 奖进国产起见, 爰有筹备西湖博览会之提议。”以“借西湖之名胜, 集国产之精英。”1928年11月, 张人杰(静江)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积极支持办会, 并从省库中拨出经费。翌年春, 张人杰就任西湖博览会会长, 副会长由建设厅厅长任之。会务机构由参议部、执行部组成, 另设筹备委员会, 下设征集、场务、宣传、编审、运输、警卫、游艺、交际、财务及工艺等10个职能组。博览会初定于1929 年3月1日开幕, 因筹备及布置延期, 改在6月6日开幕。

2、展品

西湖博览会征集的展品以国货为限, 送展单位亦以国人所办厂矿企业、研究机构为限。展品分染织工业、工艺品、机电工业、化学工业、矿产、医学用品、教育用品、文艺品、农产品、饮食制品、动物、革命纪念品等12大类。凡棉、丝、麻、毛、草等原料及其织成之布、绸、缎、纱、绉、绢、绡、葛、呢、绒、毯、草席等织物、编织物, 以及染色、印花产品皆属染织工业类范畴。但征集得来的展品则分陈在10个馆中展出。

西湖博览会将丝绸单独设馆, 列为第7馆, 足见其在近代我国特别是江浙沪地区产业结构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 也是行业危机感使然, 正如杨石湖在《西湖博览会之概况及其使命》一文中所言:“丝绸出品, 为我国物产之精华, 惟近年以来, 丝之出品不良, 销路日滞……至于绸业, 更危机迫切,恐慌异常。即以西湖博览会所在地杭州一市而论,民国16、17两年中, 绸厂倒闭停歇者, 计达30余家之多。丝绸事业大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特设(丝绸)专馆, 正以唤起国人之注意。于丝茧之标本, 纺织之模型, 绸缎之花色, 服装之式样, 以及其他风景织物、照相织物、印花装饰织物等等, 广为陈列, 详加说明。当地丝绸事业存亡危急之秋,所以便利出品之比较, 鼓励该业之竞争, 以望丝绸事业之进步改良者。”

杨荫溥在《西湖博览会与吾国之丝绸业》一文中言及:“丝绸馆筹设之日, 正丝绸事业风雨飘摇之时, 身受切肤之痛苦, 其希望外界之赞助提倡, 必较深于平时……此实为吾国丝绸事业振作刷新之千载一时机会。”

西湖博览会仿照南洋劝业会设置参考陈列所,以求“一经比较, 优劣自见,”“优劣既分, 竞争庶起。出品恶劣者固当力求改良, 以推广其销路;即出品优良者亦应精益求精, 以保守其固有之地位。”“凡外国原料机器足供我国建设事业及制造商之参考者, 无不广为征求, 分别陈列, 所以资他山之攻错,为国人之观摩, 以期舍短取长, 力谋改良者。” 足见西湖博览会在提倡爱国, 使用国货的同时并不排斥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西湖博览会在展出国产缫丝机的同时, 也展出日、意、法的缫丝设备, 加以观摩比较。

3、丝绸馆

  丝绸馆馆长朱光焘, 总干事长沈清钊, 共聘参事43 人。

(土)丝茧厂商56家, 厂丝厂商107家, 丝织品及服饰厂商近240家参赛, 荟萃了全国丝绸精品。

丝绸馆馆址东起地藏殿西至西泠桥, 分地藏殿、葛荫山庄和严庄三处展出。馆前沿湖用电灯泡组装成“丝绸馆”三个盈丈大字, 入晚熠熠发光, 倒映湖中, 即使湖之对岸也清晰可见, 场内挂满绸制国旗, 其上悬的天幕由百余匹彩绸缝制而成, 系各绸厂捐赠, 颇具专业特色。“不用国货丝绸, 是国人莫大耻辱”;“真正爱国的人, 必定要穿国货绸缎”;“救济国产丝绸业, 可以振兴百业”;“丝绸是江浙的命脉, 亦是中国的富源”;“中国唯有提倡丝绸, 庶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等标语口号在会场内外广为张贴, 气氛至为热烈。

丝绸馆的概说(前言)谓:“我国自黄帝时嫘妃教民养蚕, 是为利用蚕丝之滥觞。嗣后文明日进,衣服体制愈备, 而丝绸之用愈大, 数千年来流传世界, 衣被全球。乃最近30年间, 内则不知进步改良, 外则日、法强敌继起, 以致数千年来世界丝绸第一之荣誉一旦丧失, 而为日本所夺。盖彼则精心研究, 进步神速;我则墨守成法, 幼稚如恒, 以致出口之统计日益减少,国内之失业者日益加多, 若不急起直追, 则世界丝绸市场我国将永无立足之地矣! ……故丝绸衰落之问题不仅关系于丝绸业, 全国人士所宜共谋对付也!”又言:“今日欲挽回丝绸之厄运, 对于养育当加以改进, 而合于科学化;对于织造当利用机械, 而合于工业化。至如色泽花纹, 当合于艺术化、资本价值、经济化, 袭他国之长, 去旧日之短, 则出品日益优良, 不难挽回过去失败之耻辱……数千年光华灿烂之丝绸庶有复苏之望。”

丝绸馆分四部一室展出, 即:

(1) 丝茧部 设于地藏殿正殿, 正中悬孙中山、西陵氏(嫘祖)及林迪臣(清末杭州太守, 蚕学馆创办人)三幅丝织人像。部内分别陈列各牌厂丝,产地为浙、苏、鲁、鄂、川、闽、粤等省;各种土丝、丝经, 产地为浙、苏、鲁、皖、黔等省;各种蚕茧, 产地为苏、浙、鲁、冀、陕、皖、湘、鄂、闽、黔等省;柞蚕丝茧, 辽宁所产;丝绵, 浙、皖、晋、黔等省所产;纺(绢)丝, 上海中孚绢丝公司及浙江纬成公司所产;丝茧之比较陈列及运销海外生丝样包均系杭州各丝厂送展;丝线及绒线, 出自浙、苏、鄂三省;丝鱼网, 江苏产;蚕箔模型, 广东送展。

地藏殿西首厢房展出上海环球铁工厂生产的全套缫丝机械设备, 并进行现场操作表演。

(2)绸缎部 设于葛荫山庄西部, 分为二个陈列室。第一陈列室展出各种绸、缎、绉、葛、纱、绫、锦、绮等, 产地为辽、冀、鲁、苏、浙、鄂、川、粤、黔等省;第二陈列室展出各种绸、缎、绮、葛、罗、绢、纱、线春等, 系浙、苏、鄂等省所产。

(3)服饰部 设于严庄中部, 分为8个陈列室,其中第一陈列室展出丝织挂屏、漳绒挂屏、丝线毯、缎鞋等, 系浙苏所产;第二陈列室展出各种刺绣、妆花饰物及缎幛、缎帽等, 浙、皖所产;第三陈列室展出丝领带、丝衬衫、丝舞衣(裙)、手提袋、锦垫、丝手帕等, 江、浙所产;第四陈列室展出丝花边、丝手套、丝袜、丝内衣等, 江、浙所产;第五陈列室展出上海时新昌公司等出产的刺绣挂屏;第六陈列室展出刺绣品及刺绣舞衣, 系浙、湘、粤、皖等所产。第七陈列室最为引人注目, 布置成结婚礼堂, 辉煌富丽, 雍容华贵, 喜气纷呈;由天津提供12具人体模型, 举凡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男女傧相、乐师、来宾所穿之吉服、礼服、中山装、学生装等均由杭州绸业会馆以国产丝绸制成赠展。其余如椅帔、桌毯、绣像、丝织风景等系苏、浙、湘、粤、北平出品;第八陈列室俱为刺绣品如衣、巾、帕、被面等。

丝绸馆以品类和地域、厂家企业相结合的方式陈列, 上述茧丝、绸缎、服饰三个部是“物以类聚”, 另外还辟特别陈列室, 以产地和厂家为展出单元, 以求其详, 这种条块结合的陈列方式如实地反映出我国茧丝绸产品之丰和产区地域之广。

特别陈列室分设于葛荫山庄和严庄两处, 其中以产地为单位辟专室的有5个, 即吴兴绉业陈列室,展品160余件, 以绉类为多, 葛、绸、缎、纺等次之;杭州绸业陈列室, 展品50余件, 以绸、缎、线春为多, 葛、罗、缎、绨等次之;上海电机同业陈列室展品70余件, 以绉、葛为多, 绸、绫、锦、缎、绨、绡、纺、纱等次之;盛泾公所陈列室展品200余件, 以纺、葛、绸、绫为多, 纱、绉、缎、罗、绢、绨、丝帕等次之;苏州绸业陈列室展品70余件, 以绉、缎为多, 葛、绚、缇、锦、绢、绫、纱、绸等次之。

以生产厂家为单元专设陈列室者有7家, 即美亚绸厂陈列室, 展品50余件, 以绉、纺为多, 次为葛、罗、缎、绨, 还独具匠心地展出唐代缫丝车及织机模型各一, 引起与会者的兴趣;烈丰织绸厂陈列室展出绸、绉、绫、缎、绮等20 余件;纬成公司陈列室展出纺丝(绢纺)原料及纺丝(绢丝、丝)以及绢、纺、碧绉、绡和绢纺服装。鉴于绢纺在当时是新兴行业, 该厂还图示纺丝(绢纺)各道工艺流程, 广为宣传;天章缫织厂陈列室展出绉、绸、葛、纺、纱等30余件;都锦生丝织厂陈列室展出丝织风景和人像10余件, 线条细腻, 形象逼真;袁震和丝织厂陈列室展出绉、葛、绫、绸20余件;震旦丝织公司陈列室展出绉、绸、绫、绡等10余件;虎林公司陈列室展出绸、缎、茧、丝等30余件。

丝绸馆在严庄西部设统计部以图表显示我国茧、土丝、丝经、丝吐、厂丝、绸缎产量及出口数、人造丝进口数, 还有丝行、丝厂和绸厂、缫丝机和丝织机的统计数, 其中浙江省的有关数据和地理分布尤为详备。

4、评奖

  丝绸馆内陈列的丝织品均详细载明原料及成品规格、价格和用途等, 并聘请专家从织物原料、工艺技术、组织、色泽、质量、穿着性能、耐用程度及至销路等给予分项评语, 评语分上、中、下三个等级, 经过汇总结算积成总分作为评奖依据。另外还对每件丝织成品给予具体评判(语)并提出改进意见, 以振亚锦(苏州振亚织物有限公司出品)为例:“价格:每码3.45 元。原料:半数国货。技术:极佳。评判:质优技佳, 组织尤属新艳, 可称上乘,惜定价较昂, 恐出销不易普遍。”又如对上海锦云绸厂出产之两面缎评语:“两面光滑, 无正反之分, 用为衣料, 可免糙毛之弊, 且其纬线, 均以天然丝捻线织成, 无论挫揉, 均无揉痕, 经久耐用, 是其特点。”

西湖博览会还对丝织品进行类比评论, 如该会总报告书第五章75页对绸类进行综合评论说:“观市上流行之印度绸, 初时非不美观, 一经洗濯, 即不堪入目, 在盛(泽)绸则尽洗无妨, 故以之制为衣服, 适体而幽雅。南洋一带, 天气炎热, 服之更觉舒爽。”

西湖博览会对展出的茧、丝、绸及丝绸复制品以特、优、一、二4 个等第给奖, 给奖面较宽, 着眼于鼓励。

特等奖共65项, 浙江获40项, 居首位, 其中杭州15项, 杭县9项, 吴兴16项;江苏获10项,次之, 其中吴江8项, 苏州2项;上海获7项, 居三;余依次为广东3项, 山东2 项, 四川、湖南、福建各1 项。

优等奖共150项, 江苏得53项, 居首位, 其中吴江19项, 苏州17项, 南京7项;浙江得52项,居二位, 其中吴兴30项, 杭州10项;上海占15项, 居三位。以下依次为广州14项, 四川、山东各4项, 辽宁3项, 河北、湖北、安徽、陕西爪哇(侨商办厂)各1项。

一等奖119项, 江苏31项, 居首位, 其中南京14项。以下依次为浙江30项, 上海24 项, 广东13项, 山东7项, 安徽、四川各5项, 湖北、山西、天津、福建各1项。

二等奖72项, 浙江29项, 居首位。以下依次为江苏14项, 上海11项, 山东4项, 湖北、贵州各3项, 陕西、广东、北平各2项, 湖南、安徽各1项。

得奖产品中绸类约占三分之二以上, 丝类(包括丝线、丝绵)约占五分之一。得奖省市中江、浙、沪居前三名, 完全反映出20年代末我国丝绸行业的地理配置及其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水平。

5、蚕桑部

  蚕桑部作为农业馆的一个组成部分, 设于中山公园内, 馆前特辟示范桑园, 展出布种、嫁接、插条、攀压等栽桑新法以及各种刈法。

蚕桑部内设置:

(1)蚕桑标本室 陈列桑、蚕种、蚕体、蚕茧、蚕蛹、蚕蛾、细菌及蚕体解剖标本, 生丝、丝绵、丝标本, 还附有各式图示及详细文字说明。由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浙江省立蚕业改良场, 浙江省立高级蚕丝科中学和浙江省立女子蚕业讲习所等单位布展。

(2) 栽桑室 展示桑株各种栽植法。

(3) 育蚕室 展示家蚕各类饲育法。

(4) 标本仪器室 展示各类检验研究仪器及标本。

(5) 生丝检验室 陈列黑板检验机和电光检验等装置。

(6)上蔟室 展示各种蚕箔、制种架和上蔟器具。

(7) 浙江蚕业改良场推广部成绩陈列室 展出浙江各地茧、丝标本、给桑量、采茧量等统计数字,各地蚕业指导所指导蚕户成绩表(共同催青和饲育蚁蚕量), 各蚕桑指导区蚕户生活状况表等。

6、意义

  西湖博览会前二年, 也即1927年, 国际蚕茧丰收, 供过于求, 丝价看跌, 日本乃削价大量抛售存丝,华丝受其影响惨落, 上海厂经价格从年初至年末下泻5成, 上海丝厂协会多次呼吁救济, 再经上海市政府两次呈请国民政府扶持, 始得在1928年11月拨款150万两救急, 使丝业勉强维持下去。

值西湖博览会开幕之际, 业内人士, 专家学者们聚集一堂, 各抒己见, 研讨我国丝业失败原因, 归结其外因为:(1)政府非但保护奖励不力, 反而对丝业课以苛重税捐, 如茧行、丝行除牙贴外还有茧捐、丝捐、出口税和厘税等。(2)日丝由于日本政府和中央丝商协会给予出口财政补贴支持, 在国际丝市上稳操胜券。专家们在对比中日两国蚕丝出口政策后评说:“一予一取, 其相去何可以道理计。”(3)人造丝的侵袭, 如1923年人造丝输入仅8千担, 至1927年增至8万余担, 4年间增至10倍余, 而其售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当于桑蚕丝的二分之一, 1927年则降至蚕丝的三分之一。再则我国缫丝厂家资力单薄, 仰赖洋商, 受制于洋商也是一个因素。

至于内因是农家“成茧缫丝复沿土法”, 导致土丝“条份不匀, 或粗或细, 线支多病, 质脆易断;丝身不净, 乱头交杂;扎缚不合, 丝绞错乱。” 即使当时全国150余家缫丝厂家, 多数规模较小, 设备陈旧落后, 抗风险能力低。加以缫丝厂主心存苟且投机心理, 乏思改良, 缺乏远见卓识, 难以一致与日丝竞争。另外, 国产厂丝牌号繁复杂乱, 罕见拳头商标,使外商无所适从, 影响外销。

西湖博览会前数年, 绸业亦步丝业之后尘而一落千丈。如1926年, 杭州有绸厂60家, 织机4007台, 至1928年, 绸厂仅存22家, 织机降至1089台, 减少了四分之三。苏州绸业亦有“营业不振”之说。

与丝业危机相似, 税捐之重, 成本之高亦为绸业危机的主因, 其次因连年战争, 交通受阻而致内销不畅, 外销则因门幅太窄, 价格过昂而呆滞。相反, 舶来毛织物和人造丝织物因价廉风行而大举挤占国内市场。

西湖博览会内设立丝绸专馆, 以引起国人之瞩目,可谓用心良苦。丝绸馆一方面罗陈全国丝绸精品以鼓舞人心, 一方面由专家和业内人士集议, 坦言当时丝绸业面临的困境, 以唤起官方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警觉和反思, 呼吁政府支持扶植, 提出了振兴刷新之策, 终于使“救济国产丝绸业, 可以振兴百业”;“要充裕民生, 必须救济国产丝绸”等指导思想成为共识。

西湖博览会对丝绸业始而引起忧患意识, 继而转化为竞争意识, 可谓积极的一步, 正如上海电机丝织同业公会陈列室说明所言:“丝织一业, 占我国工艺界重要地位, 而尤以江浙为最, 其出品畅销于国内外者甚多……乃自西绸东来, 国人厌故喜新,制衣之料, 大多取诸洋货, 以致我国丝织业一落千丈, 大有岌岌可危之势。我同业惄焉忧之, 于是纷纷改用电机, 而于色于料, 复加研究, 近今所出之品, 莫不鲜艳夺目, 轻软无比, 其选料之精, 织工之巧, 超舶来品而上之, 此非同业自赞, 亦国人之所深许者也。今西湖博览会开幕, 征集同业出品,陈列一馆, 互相比较, 以供众览, 若者为优, 若者为劣, 自有公评。夫物以比较而竞争, 以竞争而进步。今我同业各将出品陈列于西湖博览会, 比较而竞争之, 则他日进步之速可预祝焉!” 烈丰织绸厂陈列室说明上亦言:“此次目标, 在求征集全国著名之物产,分类陈列, 藉供国人观览, 以资研究, 使优者精益求精, 劣者可以竭力改良,从此国产之发达,正有无穷之希望也!”

西湖博览会耗资近50万元, 于当年10月10日降下帷幕, 由于西湖佳景的衬托, 寓展览于旅游娱乐活动中, 红花绿叶,烘云托月, 相映成趣, 观众号称两千万, 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展博览会。

1999年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