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时间修身养性?其实,忙的过程才是最锻炼人的修行场所

 龙岩老章1 2018-10-05
3:39

有一位王阳明的属官,长期听王阳明讲学,听的有滋有味,后来他不无遗憾的说:“先生您的学问十分好,可是文书、断案繁杂困难,无暇去学习。”

王阳明听到这句话,说:“我何时教你离开文书、断案凭空去做学问?你既然要处理官司,便在处理官司上做学问,这才是真正的格物。比如断案,不能因当事人回答时无礼就发怒;不能因其言辞婉转就高兴;不能因厌恶其说情就故意惩罚;不能因其苦苦哀求就屈意答应;不能因自己事务繁忙就随意糊弄;不能因旁人诋毁、罗织罪名就听之任之。这许多的情况都是私意在作祟,只有你自己知道,必须精细体察、反省克制,唯恐心中有一丝一毫的偏移就错断了案件的是非。这就是格物,就是致知。文书、断案之间,无非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离开了事物去做学问,反而会落空。”

王阳明曾在给弟子徐成之的一封信中明白无误地说道:政事虽剧,即是学问之地,因为修己治人,本无二道。

“修己治人,本无二道”就是对“政事虽剧,即是学问之地”的解释:修己要在治人中,凭空修己,绝对治不了人。再进一步说,修己治人是一回事。

和王阳明谈话的这位官员就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修己治人是两回事,要修己就没有时间治人,要治人就没有时间修己。

王阳明则说:我什么时候让你离开治人去凭空修己?

于是才说了上面一大段话。

认真读王阳明这一大通道理,很容易能看明白,王阳明是让对方“在事情上正念头”,也就是格物,格就是正,物就是事,王阳明所谓的格物就是在事情上正念头。

脱离了事物,凭空去格,什么都格不出来,只会流落到“枯禅”境地。

常常能听到一些人说,天天忙的要命,哪里有时间修身养性?这话的错误就在于,忙的过程中才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道场。

我们最应该搞清楚的是修身养性的目是什么,这目的无须多说,当然是应对人情事变。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人情事变。

不在随时随地的人情事变上用功,却脱离人情事变去刻意修生养性,这是画蛇添足,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

生活和工作才是最锻炼人的道场,除此而外,全是虚空。正如王阳明所说,离了事物去做学问,必然落空。我们说,离了生活和工作去修身养性,这身和性一无是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