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金色年华554 2018-10-05

2018年6月7日~8日高考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先是要焦急的等待考试成绩的公布,接着就要面临填报志愿时的艰难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众多天之骄子的首选。

在古代也有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分别为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书院

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如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同时一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之为书院。

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国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

白鹿洞书院(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白鹿洞书院

在唐德宗时期,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并养了一头善通人性的白鹿,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后来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修葺一新。又因此地地势底凹,俯视似洞。此地因之得名为“白鹿洞”

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建成“庐山国学”又称为“白鹿国学”,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北宋初年,宋太宗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书院得以发展。但是,白鹿洞书院真正的辉煌是在南宋时期,这与南宋理学宗师朱熹,南宋大教育家李燔【fán】密不可分。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亲自讲学,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并奏请宋孝宗赐额及御书,致使书院名声大振。

日后被誉为南宋教育家的李燔此时不过17岁,正求学于此,他的授业恩师正是朱熹,39年后他将接过老师的衣钵,白鹿洞书院也将迎来新的辉煌。

1217年(宁宗嘉定10年),朱熹第三子朱在“知南康军”,有志于兴复书院,邀请李燔去白鹿洞。

1218年(宁宗嘉定11年),李燔就任白鹿洞书院堂长。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各地学者云集,“讲学之盛,它郡无比”。把这所当时的成人大学办成全国“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因朱熹、陆九渊在此讲学、辩论因而成为理学的中心,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应天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晏殊、范仲淹教学于此,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北宋名臣求学于此。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应天书院

五代后晋时期,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创办睢阳学舍为“应天书院”前身。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书院得以发展。培养出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等后来都成为台阁重臣的著名人物。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曾一度关闭。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在邑民富人曹诚的资助下,书院重开,获得来自宋真宗的嘉奖,并由前参知政事陈尧佐“题其榜”,赐名“应天府书院”,应天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学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宋会要》里载有1009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对书院赐额的这份诏书。从此,应天书院取得了官学地位。书院得到官方承认,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应天府书院与曲阜文宣王庙建立较早,宋人有“州郡置学始此”之载。学院的基本课程是儒、道、墨家经典《诗》、《书》、《礼》、《易》、《乐》和《墨子》、《道德经》、《春秋》等,“博涉百家九流之说”。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三京之一。应天府书院又被成为“南京书院”。

公元1026年,随着一个人的到来,才真正的将应天书院推向了高峰,这个人就是范仲淹。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范仲淹因丧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第二年,应天府书院学生王尧臣、赵鰖分别中得状元和探花。

公元1028年底,范仲淹在主持书院的同时,还亲自教授《艺文》、《易经》这两门课。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同年十二月下诏应天书院升为南京 国子监,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

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这是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所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足见当年应天书院的博雅学风和恢弘气势。

岳麓书院

岳麓【lù】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书院起自唐末五代时期,初始是由智璇僧人在此地建屋办学,宋时发展壮大。在历史上因为朝代更迭,兵祸连连,岳麓书院曾先后七次被兵火大面积摧毁,却又七次重建,延绵千年而不绝。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岳麓书院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 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之所以能够位列四大书院,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朱熹。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

绍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

淳佑十年 (1246年)理宗赐“岳麓书院”匾额,别建湘西精舍于书院南。

公元1275年元军攻打长沙,岳麓书院几百名学生参加守城战,城破之后大多自杀殉国。

赵宋世忠厚,养士三百年。

时危不负主,繄彼文状元。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岳麓书院事件年表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本是道教场所,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隋唐时期改为嵩阳观,五代十国书院兴起,改建太乙书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为“太室书院”,赐印本《九经》。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嵩阳书院

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令重修书院,赐名“嵩阳书院”,并赐良田百亩,以维持常年经费,为来此听课的学生提供膳食。登封太守还奏设院长掌管院务。嵩阳书院西临九朝古都洛阳,东接五代汴梁开封,因其绝佳的区位因素,成为了当世大家传道受业解惑的绝佳场所,也引得莘莘学子汇聚于此。

宋神宗时,嵩阳书院名声日高,生众多达数百人。据宋人吕东莱在《白鹿洞书院记》中云:“国初海内向平,文风四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应天府)、白鹿,天下所谓四大书院者。”宋人把书院排为国之四大书院之首,其兴盛程度可见一斑。

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物程颢、程颐兄弟在此讲学10年,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司马光在嵩阳书院完成了《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先后又有以范仲淹、李纲、朱熹为代表的当世名臣大儒来此讲学,吸引众多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在膳食不缺、名师循循善诱下,出现了不少优秀才子。

嵩阳书院作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以传播理学著称,“程朱理学”自宋到清,对朝廷、对社会影响很大,被奉为官方哲学,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这四大书院,堪称古代版的清北复交

四大书院邮票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石鼓书院遗憾落选,而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