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病误治解析及19条原文总结

 有你真好c2mu22 2018-10-05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胡希恕注:阳旦汤即桂枝汤的别名,有人这样问:形象桂枝汤证,但依法治之而增剧,以至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当时师言:夜半时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来果如师言,何以知此呢?答曰:诊其寸口脉浮而大,浮为外感风邪,大为津液虚。风邪则生微热,津液虚则两胫挛。病形很象桂枝加附汤证(参看20),因加附子于桂枝汤中,并增量桂枝令汗出以驱风邪,殊不知附子温经,乃致大汗亡阳,故厥逆、咽中干,由于胃中水分被夺,因使阳明内结而谵语、烦乱,以是更易其治法,饮以甘草干姜汤、理中气而滋津液,夜半阴气尽阳气还,则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再与芍药甘草汤,缓其痉挛,则两胫当伸,而后以承气汤,微使大便溏,即当止其谵语,故知病可痊愈也。

  按:本条是承上条的证候言,当亦必有小便数的一证,否则只以汗出津虚两胫拘急,与桂枝加附子汤最为妥当,又何误治之有?总之,小便数者,绝不可发汗,桂枝汤不行,桂枝加附子汤亦不行,尤其后者更易误施,因又特设问答,以明其义。

  冯世纶解读:本条有“师曰”、“答曰”,杨绍伊考证认为,《伤寒论》是由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法》而成,有“师曰”者,为仲景在世时所讲,后由其弟子整理加入,本条即是其例。其考证虽是一家之言,有待共识,但它反映了《伤寒论》的发展史,即该书的撰成,是几代人不断总结方证经验、教训完成的。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后19条小结


  以上共十九条,主述桂枝汤的应用,如前所述,中风、伤寒为太阳病的二大类型,桂枝汤即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即其主要的适应证,它与麻黄汤虽同是太阳病的发汗法剂,但其作用大不相同。麻黄汤宜于无汗的表实证,其作用在于发表;桂枝汤宜于自汗出的表虚证,其作用在于解肌。桂枝汤虽是解表解热剂,但所谓热是表热而非里热,若里热者切不可与之,故酒客病则不宜与服桂枝汤。

  此外,又提出加减和合方数则,不外为了示人随证用方用药的法则。至于白虎加人参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等,都不是表证用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虽属桂枝汤的加减方,但治属少阴亦非太阳病的发汗法剂,均出于应急制变的临时手段,不要看作都是太阳病的治剂。

  最后提到,表证若小便不利,内有停水者,若不兼利小便以逐水,则表必不解。若小便数者,更不可发汗,此于治疗颇关重要,以后为例很多,学者不可等闲视之。

 冯世纶解读:胡希恕老师善于读仲景书,最主要的方法是仔细分析原文,以理解经方原旨。《伤寒论》开篇,首述太阳病概念及中风、伤寒概念,皆是以症状反应为依据,并未述以经络、病因为依据,最值得注意的是,伤寒不是伤于寒,中风不是中于风,而是太阳病症状反应的表实证和表虚证。通过19条有关桂枝汤证的论述,不但明确了桂枝汤证概念及治疗法则,亦明确了其加减方证治疗法则,更明确了桂枝汤证经正确治疗和不正确治疗所呈现的证候及治疗,也显示了表解病愈,或病不愈传里的各种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变化传变,皆是表里相传,无经络脏腑相传概念。


古真思考:此条可与此文互参,或对太阳病的认识有所启发。太阳病为阳证,却为何不用辛凉而用辛温解表法呢?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编冯世纶。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