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情 | 鉴湖菱歌

 高山仙人掌 2018-10-06


秋风送爽,正是鉴湖菱大量上市的季节,品鉴湖菱,赏鉴湖菱歌,乃人生一乐事也。绍兴的母亲湖——鉴湖,岸边水浅处多植莲,湖中水深处多种菱。



鉴湖种菱历史非常悠久


不少诗人咏唱鉴湖菱角之盛。唐代诗人朱庆馀用“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南湖》)的诗句来描写。清代诗人陈松龄的《镜湖竹枝词》,则描绘为:“一片菱花夺镜光,夜来风动满湖香。秋深沙角红堪采,好与莼丝共饷郎。”清代诗人周闲在《定风波·鉴湖亭子》词中,描写了当时“十里湖塘,廿里壶觞”这三十里鉴湖水面的菱角的繁盛:“疏翠蒙蒙照夕栏,跨湖桥外水如烟。菱叶菱花三十里,风起,红泥亭子不知寒。”


图 | 采菱角。


诗人津津乐道说采菱


鉴湖的采菱劳动也是诗人们津津乐道、乐于描绘的。陆游在不少鉴湖游赏诗词中,都写到了采菱劳动,如:“……菱歌袅袅遥相答,烟树昏昏淡欲无。端办一船多贮酒,敢辞送老向南湖?”(《小雨泛镜湖》)“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景。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镜湖女》)“柳姑庙前鱼作市,道士庄畔菱为租。”(《思故山》)这里所引的两句诗反映了当时鉴湖水面也归官家或富豪所有,佃农要种菱种荷,也得交租税现实。


明朝李昱《鉴湖舟中》写采菱颇有情趣:“鉴湖水清越女白,日暮采菱歌正长。画舫香风移不动,藕花深处看鸳鸯。” 清代诗人王继谷的《镜湖采菱曲》具有浓郁的南北朝民歌风味,其中之一是 “采菱横塘边,霎时青满船。女伴自相语,今年是小年。”小年尚且“霎时青满船”,大年菱角更多得可想而知了。


图 | 采菱角。


描写食用鉴湖菱诗歌很多


清代吴寿昌的《鉴湖十咏》:“百顷画桥西,差差水面齐。都传生角锐,不碍折腰低。论斗划船市,经风苇索携。客来便白剥,羡尔远淤泥。”首联写鉴湖菱角之盛;颈联写鉴湖菱的良种“驼背白”(折腰低);颔联写在绕屋的河中的船里买许多新摘的大菱,用苇索或稻草鞭实悬在屋檐下制作风干大菱;尾联写剥风干大菱待客和菱品的高洁。全诗描绘了鉴湖人种菱和食菱的民俗风情。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甲之二一·菱角》:“妇孺都知驼背白,雷门名物至今称。新鲜酒醉皆佳品,不及寻常煮大菱。”诗句通俗易懂,还加自注对“驼背白”作了简介:“菱角通称大菱,驼背白为四角菱之一种,色清白而拱背,出雷门坂一带。” 


图 | 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甲之二一·菱角》。


周作人在《自己的园地·菱角》中又介绍道:“越中也有两角菱,但味不甚佳,多作为‘酱大菱’……唯平常煮食总是四角者为佳;有一种名‘驼背白’,色白而拱背,故名,生熟食均美。”可见“驼背白”是鉴湖菱的名品。“水红菱”也是鉴湖多有出产的菱,在同文中,周作人简介道:“水红菱只可生食,虽然也有人把它拿去作蔬。秋日择嫰菱瀹熟,去涩衣,加酒酱油及花椒,名‘醉大菱’,为极好的下酒物(俗名过酒坯)”


-The end-

撰   文|元   元      编    辑 | 王   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