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 初识鉴湖,是在清商曲词、吴歌诗韵里。那鸥鹭横波,烟柳藏舟的画面和人文荟萃的稽山鉴水,对于生长在竹乡山野的我,除了歆羡,更多了一份憧憬。于是心存梦想:览一次鉴湖,得些古越儒雅之气,以慰长久的魂牵梦萦。 辛丑阳月,一个清风和畅的日子,我与鉴湖不期而遇。 风很轻,径直登上一船,漫溯于碧色水岸间。移船换景,潮般的绿意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水草的清香。偶尔,几只不知名的小鸟被我们的欢声惊醒,扑棱一下拍着翅膀飞过湖面,激起水花点点。船行间,幽清秀色尽入眼底。湖中有山,湖水如彩带,紧随着小山逶迤,在灰白的天幕下勾勒出优美的弧线。 鉴湖以一个温婉女子姿态织就了如诗若画的美锦:山树是她熠熠生辉的钿翠;绿水是她灵动飘逸的裙裾;兰舟是她玲珑作响的环佩,荻花是她漫溯百里的别韵……观湖山此刻,水秀岚青,波光船影交织,花树荫晴相错。远山如屏,浓黄夹翠绿,深深浅浅,宛如细腻工笔在淡青的绢上濡染着水墨写意。沿湖蜿蜒的白玉长堤、楼台烟柳、粉墙黛瓦,掩映在碧波、微风、桨声、船影、青霭里,构成一帧淡雅的风景,恰似羲之的行笔,气韵隽秀,婉曲翩然。 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湖上桥堤相连,渔舟时现,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被鉴湖的一泓清波所陶醉,他们一路扬帆而来,或泛舟湖上,饮酒赋诗;或千里寄锦,畅怀抒情,留下无数佳句华章。 太白见湖景而生情:“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在游历鉴湖后,写下了“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的佳句,诗人们将美景与美人比肩糅合,抒发了对越州山水人情的由衷赞叹。白居易的“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描绘了鉴湖烟波浩淼之势。羲之的名句:“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让人诗情萌动画意顿生。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卜筑于镜湖三山,他深深地热爱着镜湖山水,吟咏着绵绵诗情:“吾庐镜湖上,傍水开云扃。秋浅叶未丹,日落山更青。孤鹤从西来,长鸣掠沙汀。” “我摇画楫镜湖中,碧水青天两奇绝。“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每一个清晨和夜晚,鉴湖都让诗人有新的发现。清晨的鉴湖是“露拆渚莲红渐闹,雨催陂稻绿初齐”,傍晚诗人“揽衣独立镜湖边”,看到的是“风露万顷秋渺然”的烟波浩渺之景,令诗人生出“骑鲸便可追飞仙”之畅想。月光下的鉴湖,分外迷人,让诗人浮想联翩:“新月纤纤淡欲无,时闻鱼跃隔菰蒲。篮舆小放湖堤上,信有人间白玉壶。”鉴湖更让诗人魂牵梦绕:“五更欹枕一凄然,梦里扁舟水接天,红蕖绿芰梅山下,白塔朱楼禹庙边。” 诗人贺知章对鉴湖也是一往情深,这位仕途多舛的老人,知遇鉴湖,被其恬雅清丽的景色吸引,吟哦着:“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茭荷”的心曲,并引领开启了浙东唐诗之路的新篇章,焕发了生命第二春。若干年后,故地重游,一句“唯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咏叹,深深倾注了诗人对鉴湖的偏爱之情。千百年来,盈盈鉴湖水流淌着人们对她不息的憧憬和缱绻…… 鉴湖之美,不仅美在一隅清幽佳境,更美在一种云骨风格。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稽山鉴水,充溢着浓厚的文化韵味,让人们在流连中不禁追怀缅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伟岸的身躯,静卧于鉴湖之畔;越王勾践十年磨一剑,其“箪醪劳师,壶酒兴邦”的故事至今在鉴湖传唱;“鉴湖女侠”秋瑾,在风雨如晦,民族危难之际,以一个女子的侠骨柔情,践行了“一腔热血化碧涛”的誓言……他们的坚毅之举已熔铸成鉴湖的一缕精魂,赋予越中儿女儒雅的禀性和刚柔相济的风骨。恰如这一湖鉴水酿成的黄酒,幽雅持久,柔绵醇香,回味悠长。 “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着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篷艇东归客,尽目相看忆楚乡。”此刻,移船返航,莹澈的湖面在夕晖的映衬下溢彩流光。清波微漾,风的视野里依然有飞鸟轻灵的羽翼,携着远山的青霭、曼舒的绿草、夹岸的垂柳、卧波的石桥、古朴的村舍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一幅静谧的风景画。不经意间,湖上飘来一曲悠扬的丝竹琴声,伴着晚风,撩拨起这恬趣的一泓碧水,沉醉了你我邂逅鉴湖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