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四十不迷失,只须重读《传习录》

 昵称M5233 2018-10-06

人生四十不迷失,只须重读《传习录》

01.午后看平川先生的新作《独坐》,如在时空里穿梭,感念古人“独坐”的悲情,心有戚戚。

李陵独坐异域,王维独坐幽篁里,李白独坐敬亭山,阮籍独坐空堂上,韩维独坐清涟矶,桑悦独坐书轩中,李贽独坐送残霞……尽管他们独坐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发生在各自人生的中晚年时期。

李白独坐敬亭山,时年已逾花甲。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和蒙冤入狱,他已经没有了先前纵酒论诗的潇洒,但却也还没能从怀才不遇的藩篱中解脱。阮籍是聪明人,他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经常假装醉酒,小心翼翼地保全自己,可他终究摆脱不了害怕孤独寂寞的心理,一不小心就暴露了“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的心思。

至于身为名将李广之孙的李陵,兵尽粮绝被迫归降匈奴,全家遭受汉武汉 屠杀绝尽,心怀故土却又归国无门,绝望之情,自古无出其右。

看来,人到中年的惶惑,其实古来已有,并非只是冯唐的油腻发嗲。

少年时期,前程未定,勇往直前,成败皆属正常。或一部《论语》安身立命,或一卷老庄远遁山野,都是不错的选择。及至中年,烦事俗务,上老下小,人生并无多大的选择 。又或耽于名利,湎于酒色,悔于自失,落于失意,迷茫而不知所以者比比皆是。

中年惶惑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心中的无力感,另一方面来自于心有不甘的念头。或说,生活进入了一种“拿不起,放不下”的境况了。

中年问题的出路,是要能在预见的死亡到来之前,活出明白,活出境界,用孔子的话说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其本质就是“悟道”。但环顾整个古代,能够“悟道”的人其实不多。

王阳明算是做的很好的一个,临死之际,了悟内心: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2.王阳明天赋异禀,从小立志要当圣人。他一边苦读圣贤参加科举考试,一边寻师访友探求成圣之道。

十七岁时他到江西上饶拜谒娄谅,探求朱子格物致知之道。归家之后,王阳明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一无所获,只落得个高烧晕倒的结果。再后来宦海浮沉,得罪了太监刘瑾被发配贵州龙场。

龙场是穷荒之地,几乎没有开化,更没有多少书籍读物,王阳明开动思维,回省昔日所读,一日突然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到龙场的那一年,王阳明34岁,正值壮年,这个年纪完成“悟道”是十分不容易的。被喻为圣人的孔子五十几岁了还奔赴于列国之间,被戏称为“遑遑然如丧家之犬”;同是文人用兵被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捻军、兴办洋务等建功立业之举都是50多岁以后的事情。而一般人,一辈子也达不到“悟道”的高度。

然而,人还是要有一点追求的,要不,就会陷入苦闷无聊的“独坐”之中 。而人一旦有了追求,就算达不到“悟道”的高度,达到悟道的状态也是不错的,有人概括起来,悟道的状态大体上有三点:一是成为自己所在行业最顶尖的人物;二是不再追求名利声色;三是一心为公。

也许能否达到行业最顶尖还需要看个人的禀赋和机遇,但不再追求名利声色却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做到这一点,又怎么会再苦闷 “独坐”哀伤悲己?

03.退一步讲,就算没有追求的人生,也难免会有不期而至的豺狼虎豹、荆棘毒瘴。这个世界抛弃你的时候,是一声招呼也不会跟你打的,同样,这个世界伤害你的时候,也并不会跟你打一声招呼。中年人经历比年轻人丰富,遇到的人比年轻人多,受到的伤害也就必然会更多,就更需要有面对风雨安之若素的淡定与智慧。但许多人最后还是被伤害了,一种是因为直接被谣言中伤而愤怒,另一种是被谣言蒙蔽了双眼而对身边人与事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幡然醒悟之后,不管是被中伤或被蒙蔽,诸般之错,根源都在你自己,因为你内心不够强大,轻易就受外界影响了。

因此,能救你走出人生泥淖的人,最终只能是你自己。用王阳明的话说,这即所谓凡事“内求储已,不假外求”。

我的良师益友常心上师说,人的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的变硬。当我们不再因为卿卿我我儿女情长而感怀悲伤时,就容易走出七情六欲对理性的误导。心硬了,我们就更多了理性。因此,这种理性并不来源于外部世界,而是我们清扫了心灵的蒙尘。王阳明说:“存天理,去人欲。”

认识一位在福州北峰隐居的老师,早年从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写一手漂亮的好文章,在纸媒折腾了大半辈子,突然有一天跑到北峰划山种桔柚养鸡养猪,可他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为何?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却从他的一句话里找到了答案,他说:“我不愿意在耗费我生命的人与事上花费哪怕一分钟。”

隐居老师的出走,是因为他不愿意与这个世界哪怕只有一分钟的妥协。把心活得这么硬的人,内心该要有多么强大啊。我佩服他,就是因为他的心硬。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收了许多学生,传授传播心学理论。王阳明去世后,他的学说几百年长盛不衰,甚至在日本、东南亚也有很大的影响,两党的领袖也十分崇尚,但解放后,我们甚少听闻,其中的原因简单百度就可以找到。这几年心学又盛行起来,应了那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对于我个人,学习《传习录》,简单的目的是让自己在年轮的转换中不妄求、不迷失、不自我、不自卑,达到忘记名利声色的境界。

为了更好的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写感受,尽管可能理解有偏差也不打紧,因为后面可以觉悟,可以修正,毕竟圣人之学,本身就有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

这个过程,我告诉自己即人生四十不迷失,只须重读《传习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