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3D电影有哪几种吗?

 学习永远乐 2018-10-06

最近刚看了《红海行动》,想给各位小伙伴们讲一讲3D的种类及其原理,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们了解呢?


3D产生的原理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知道,3D主要是利用了人眼视差的原理,由于人的左右眼观察到的图像并不是相同的,两只眼睛不同的图像经过大脑的合成,就产生了3D效果。

3D视觉原理图

        因此只要保证人的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不相同,就可以形成3D视觉。从眼镜的种类上分,3D可以分为3类:红蓝式、偏振式和快门式,还有一种非常“牛逼”的裸眼3D。


一、红蓝式3D

        红蓝式3D的主要原理是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也就是说红蓝式3D眼镜红色的镜片只能透过红色的光,蓝色的光被阻挡,而蓝色的镜片只能透过蓝色的光,红色的光被阻挡。

红蓝式3D眼镜


        因此,经过特殊处理后的画面透过两个镜片时,两组画面被分开后分别进入左右眼,在大脑中便产生了3D的效果。但由于显示的画面偏色非常严重,属于淘汰货。

        优点:眼镜非常便宜

        缺点:显示画面偏色非常严重

红蓝式3D图


二、偏振式3D

       偏振式3D主要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光只能透过振动方向与狭缝方向相同的光,其他振动方向的光被阻挡。

光的偏振原理


       偏振式3D眼镜的两个镜片就有狭缝,不过由于非常小而看不到。左右两个镜片狭缝的方向不同,这样就可以将透过两个镜片的画面分开来,从而产生3D效果。偏振式3D也是目前几乎所有影院采用的方案,不过是采用的更复杂的圆偏振技术,镜片也是圆偏振片。

        优点:眼镜较便宜,3D效果好

        缺点:画面的分辨率会降低,画面亮度也会降低

偏振式3D原理示意图

(这个图片左右镜片的光居然是反的,可是有什么办法,毕竟我自己又不会画图)


三、快门式3D

        快门式3D主要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当影像消失后,影像仍然后在人眼中保留0.1~0.4秒,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灯每0.1秒闪烁一次的话,人眼是无法观察到灯在闪烁的。

        快门式3D眼镜的两个镜片会交替闪烁,而放映的影像则交替出现左右眼的画面,当两者频率保持一致时,会由于视觉暂留效应而在大脑中产生3D效果。这种3D的眼镜比较贵,且需要安装电池,眼镜也会相对较重,对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也要求较高,至少要达到120Hz,这样人眼看到的才是60帧的流畅画面。

        优点:画面分辨率不会打折扣,3D效果好

        缺点:画面亮度会降低,眼镜较贵且较重

快门式3D原理示意图


四、裸眼3D

        裸眼3D的原理与偏振式3D类似。在显示器的表面有一层光栅,由于人眼观察的角度不同,透过光栅左右眼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从而产生3D效果,但需要人从一个固定的距离固定的角度观看,才能看到3D效果,同时分辨率也会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裸眼3D没有得到大力发展的原因。

        优点:不需要戴眼镜

        缺点:需从固定的距离固定的角度观看,分辨率会打折扣

裸眼3D原理示意图


        以上就是3D的种类以及3D的显示原理啦!


科技导盲犬

除了干货,其他什么也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