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型人才已过时,创意型人才才有未来

 weimiao 2018-10-06

国庆接近尾声了,这次国庆让我印象最深的既然是有的北京有的地铁站既然不再人工售票了,全部自助的,要么自己网上充值,要么在地铁站的自动售票机上买票。

我不禁想,售票员的工作可能在某天就要全部人工智能被替代了。

然后我又不禁在想,我们的孩子以后要从事哪些工作才不能被孩子代替。

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再到人工智能时代,体力劳动被知识性工作替代,知识性的工作慢慢将被人工智能替代,那未来孩子们可以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呢?

我想应该是创意性的工作吧。

为什么呢?

因为任何工作一旦可以流程化,那么就可以复制,一旦可以复制,人工智能就可以完成,当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人类就没有竞争力了。

像售票这个工作,无非就是付钱,出票,找零几个步骤,当钱币电子化后,找零这个步骤都可以省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有自动售卖机的地方很少有人排队,而一旦是人工售票总是排很长的队。

所以,当人和机器竞争一定是比不过机器的。

既然比不过机器,那我们人类就只能做机器人无法做的工作。

那什么是机器人无法做的工作呢?

一般来说,机器人做的工作都是从1到1000或是1000000,就是可以复制的工作。

而人类只需要做从0-1的工作就可以了,就是创意一个新东西来,这就需要创意了。

那什么是创意呢?

创意工作就是创造性地或是系统性地解决问题。如创作者、程序员、管理者、创业者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意是核心源头,然后多人协同,共同构建一个系统,产出创意成果或作品。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创意的人首先得有创意思维,其次需要能够与人合作。

那对于孩子,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意性思维呢?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很好奇,创意性思维还能培养吗?

很多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他的灵感是怎么迸发的,例如,牛顿在发呆的时候苹果掉下来激发他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洗澡的发现的如何测量国王的黄冠重量等等。

虽然我们不知道创意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但是科学家还是发现了一些与创意相关的秘密。

例如,科学家发现,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比如发呆、出神时,大脑其实是没有休息的,仍然有很多脑区在工作着,而且这些脑区所消耗的能量比开动大脑完成的某些任务消耗的能量还要多。

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的创意都是发生在人们闲暇时了。

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大脑静息网络,被科学家形象的叫做大脑暗量,它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运行,所以我们无法察觉,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虽说我们无法表达,但是科学家还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这种现象做了很多的研究,发现多和孩子玩一些发散性思维游戏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意性思维的。

例如: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像孩子板登除了坐还可以干什么呢?

还有筷子除了吃饭还可以干什么呢?

用这些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当孩子在思考的时候大脑的潜意识就开始工作,这时大脑的暗能量就被调动起来了,说不定一个伟大的创意在这个时候就诞生了。

创意不一定必需要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作家,未来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意,相信自己的创意潜能,因为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创意性,则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这也是一种创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