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你终生受益的七项学习能力

 愚然楼 2018-10-06

曾几何时,作为讲师的我们经历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新手讲师一天天点滴积累——成长——演讲——写作,甚至你已经被评为为资深讲师、培训部门负责人,心里憧憬着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诗和远方。但是不要忘了田老师的金句“自满和评判,是通往智慧道路上的死敌。 因为多数人距离专家型讲师还隔着一道厚围墙,如果你想要实现自我价值、令更多的人从与我们授课中实实在在地受益,那么为专家型讲师几乎是我们无法绕行的一条路。行业里大概80%的人会止步于满足现状,夸夸其谈评判他人,那另外20%的人可能会翻越围墙——潜心精进技能成长为专家型讲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20%的人都有什么“超能力”?



我们已经从这篇推文里《这就是你跟“专家型讲师”的差别》可以了解到专家型讲师应该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第一,专家水平的知识。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要拥有深厚的知识,他们能在教学中更多的应用教学的策略与技巧,他们比新老师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第二,高效。专家型老师比新老师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创造性的洞察力

那么怎么才能拥有这些特点呢?——弟子班的学员们肯定记得田老师这句金句:“老师是站着的学生,学生是坐着的老师”,专家型讲师通常也是专家型学习者。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他们身上具备的7项学习能力,助你早日修炼成为专家型讲师。


1

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家型讲师很清楚在汲取、记忆和提取信息时采取一定的策略的重要性。这些策略可能来自之前的经验,也可能来自于高手的指点或者社交见闻中的学习经历。这也就是说,专家型讲师并非天生就是专家,他们也是通过跟我们相似的授课经历,外加一些用心,才成长为专家的。研究表明,专家型讲师常常主动使用特定的策略来加深理解,而一般讲师更可能是被动地采用与学习内容相关度低的策略,只能获得一个对知识的粗浅印象。



其中记忆策略是众多的策略中最为常用的一项,参与我们弟子班拆书都学过《认知心理学》,了解到不同脑区的功能分工,而专家型讲师更是擅长利用这一点。比如通过”记忆宫殿“的形式来组合排放不同的知识,比如通过图片联想功能来组合记忆晦涩难懂毫不相关的知识点。

跟策略同等重要的是对策略进行评估的能力。很多时候思维具有强烈的隐蔽性,并不是可以随时能够与高维灵感连接上,如何从多种策略中评估出哪个更适合当下的场景,并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的用心积累。就好比每个策略上有一套平衡轮,系统地将你的策略和功能有一个精确的定位,方便用的时候调出。


2

对智力持增长观


智力并非天生的、固定不变的。一旦你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就会倾向于消极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我就是不够聪明,所以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将自己不够聪明作为无法成功的借口。

这不仅仅是自信心,更多的是专家型讲师通过实践认知到,不同起点的学员是可以经过培训和努力提高自身智力,由一个领域的小白演变成为行业专家的。一旦有了这种认知,讲师就会距离专家型讲师更近了一步,这帮他开启了自我激励的一扇大门。把批评性的反馈作为警示,自己更加努力地改善缺陷,失败后会更加勤奋,他们寻求挑战,以便增加经验。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就跟智力实体观(认为智力不变)的人拉开巨大的差别。

3

远大的志向


专家型讲师把职业视作一场修行,认为诗和远方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他们具有远大的志向,并相信自己的人生能够获得伟大的成就,竭尽全力去实现它,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即使身处不利的环境,也能够迸发出极大的热情,不想命运低头,迎难而上,创造奇迹。

“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七十岁才埋葬”,是因为他们只是重复地日复一日的活着,缺乏远大的志向。条件一样,坏境一样,可依旧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一个对人生没有希望,没有信念的人,人生就如井底的青蛙一样,要么在牢笼里孤独终老,要么成为一盘水煮牛蛙。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赋予能量,生命也就对他更青睐了。田老师的“正态曲线”理论里,有20%是让自己保持处于挑战、压力甚至恐惧的区域,就是说我们要正视恐惧,才能享受克服这20%困难后胜利的成果。


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层次:恐惧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个层次:觉得没有能力去应对失去。


恐惧是一个懦夫,当你做好接受事情最坏结果的打算,然后准备跟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4

高自我效能感


专家型讲师在自我提升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就。自我效能是对自己能力的感知,它影响到自身对任务的选择、付出和努力、对任务的坚持和取得的成绩。自我效能受个人成绩、直接和间接经验、社会互动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婴儿想要够前面的水瓶喝水,如果母亲见孩子比较吃力,直接把水瓶递在孩子手里,孩子会觉得“妈妈好厉害啊!”,形成的是孩子心中妈妈的效能。如果母亲坚持让孩子自己拿水瓶,虽然孩子可能连滚带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够到,但是这一过程增加了孩子自己的自我效能,无疑这是一位智慧的妈妈。


明白了这个效应,我们就可以在通往专家型讲师之路上,给自己制定不同的提升台阶。比如上完“牛师课”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牛”,带着这种成就感的内啡肽,趁热打铁,再来参加一下“弟子班”,就如学员们的课堂反馈一样——“接上高维能量的自来水之后,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厉害。”


5

坚持完成任务


坚持不仅仅是专家型讲师具备的特质,任何人若想成功,都需要在一个领域里面持之以恒。专家型讲师往往更能够智慧的坚持,在完成一件任务时,会寻找各种办法降低任务的难度,以渡过难关。

我们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每个人身边都有成天说“我要减肥”的朋友,信誓旦旦的说“我每天要跑10公里有氧”,但是几个月下来貌似并没有实现。这个时候,专业的教练老师通常会制定一个低难度的计划,按步骤、有节奏的锻炼,每当达到一个里程碑,就会及时的给自己打气鼓励“看,我真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任务本身上,抵抗任务难度带来的焦虑,以便之后更高效的坚持到底。



6

对自己及自己行为的负责


人们在对自身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归因方面有很大差别。专家型讲师善于自我批评,能够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为自己的优良表现而自豪。属于典型的内部归因者,而一般的外部归因者,习惯把责任归结为外部环境,尤其是事情进展不顺利或者是失败时.比如课堂隔音不好,学员底子太差,教材设计不符合我的授课习惯等等。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成功时内部归因,是我自己的努力才取得这样的成就,而失败时选择外部归因,都是外部条件不好才导致的失败。其实,无论成败都是自己与他人交互作用的结果。



7

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当你的努力没有得到即时回报时,能够为一项任务做长期的努力,以获得的更大的收获或者满足。


延迟满足感在工作和学习中已经得到了过渡消费,只不过你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学生在没有完成作业时就无法抵制游戏的诱惑而选择玩游戏,结果玩的过程潜意识一直提醒自己还有没完成的作业,结果游戏没有玩好,作业也耽误了,如果一个意志力比较强的孩子,会延迟满足感,提前写作业,写完作业后玩游戏,会带来更大的满足感。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人员让数十名儿童面前摆放了孩子们爱吃的小零食,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

1.马上吃掉;

2.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可以额外再得到一颗棉花糖的奖励;

3.忍不住时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沃尔特·米歇尔回忆说,“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著名的实验最后告诉我们:有效控制自己欲望,延迟满足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会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任务是通往专家之路的必备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