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结构化课程》讲书

 昵称65158185 2022-07-23 发布于湖南

罗长江先生曾任职于名仕领袖学院重庆与成都分公司

罗长江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词语——敏课。依我的理解,敏课就是快速(instant)、针对(directive)、有效(effective)。通过阅读本书,大家也会很快就发现,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就是“如何构思一个非常有用的三小时内训课程”。

余世雄说:让我强调两件事:

1.我去美国/英国读书,在日本/德国工作,最大的启发是先进或高度开发国家一直在探讨“方法”(methodology),而不是仅拿一个模糊的“概念”或“道理”在那里搬弄

  2.越是古老的国家,越是有很多落后、封闭、固执的观念拖住他们开发的脚步。要改变这些,除了教育(家庭/学校/企业),我们应该思考,怎样给广大群众建立起新思想、新行为、新习惯

本书核心由5大模块和11项任务构成。5大模块用5个S来表示,分别是情境层(situation)、结构层(structure)、脚本层(script)、策略层(strategy)和表现层(surface)。

   而11项任务则是指:1.分析课程需求;2.描述教学目标;3.规划主体框架;4.设计首尾流程;5.开发知识内容;6.刻画信息细节;7.设计老师“讲”的策略;8.设计学员“做”的策略;9.设计氛围“燃”的策略;10.美化讲师课件;11.完善配套资料。作者围绕本书的核心内容,通过列举较多的例子,对上述5大模块和11项任务的操作步骤进行了翔实的描述和说明,并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开发体系,启发读者用结构化的思维方法,开发结构化的培训课程,为企业的内部讲师和与之相关的学习者提供了有效、快捷的课程开发工具。同时,这也是作者这些年从事培训工作的积累和总结。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应时刻提醒自己: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前言 一套简单、高效、易用的方法论

这套敏课技术方法论试图提供一种方便内训师快速上手的课程开发框架。它背后的支持理论是国际上本领域大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如加涅、梅里尔、迪克、凯瑞等的研究理论。本书站在巨人肩膀上,结合企业内训师的群体特征与时代特征,对经典的教学理论进行了精简与重构,试图为内训师提供一套“简单、高效、易用”的开发逻辑与方法。其使命是,复杂的教学系统简单化,深奥的设计原理工具化。

章节逻辑敏课开发技术把课程的开发逻辑划分成5个顺序层级,从下往上依次是情境层(situation)、结构层(structure)、脚本层(script)、策略层(strategy)和表现层(surface),每个层级会有很多具体任务,敏课开发过程只聚焦那些影响课程进度、质量、难以掌握的最关键的2~3个任务。5个层级加起来共11个任务,分别是:任务1:分析课程需求;任务2:描述教学目标;

任务3:规划主体框架;任务4:设计首尾流程;任务5:开发知识内容;任务6:刻画信息细节;任务7:设计老师“讲”的策略;任务8:设计学员“做”的策略;任务9:设计氛围“燃”的策略;任务10:美化讲师课件

应付交差的做法并不是你的初衷,你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ADDIE模型

课程开发如何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0到1?最经典的过程指导模型是ADDIE模型[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它已经成了几乎所有教学设计或课程开发模型的母模型。

    ADDIE模型的流程与包含内容如表1-1所示。(来源于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在此没有做改动。)

要了解敏课开发的5个层级,我们从参加一场普通的培训开始。

表现层

早上,你是第一位来到培训教室的学员,教室里正播放着优美的音乐,你一眼就看到了讲台投影仪上讲师的PPT,第一页里写着今天要培训的主题;你在签到处签了名,找了个位置坐下,发现在精美的桌布上摆好了学员讲义,封面设计得很漂亮;你随手翻开,阅读了前面的提示语及课程说明,进一步了解了课程的主题内容,此时你已经做好了接受培训的心理准备;

    这时你抬头看到墙上贴了不少海报,有的是图片,有的是模型,有的是需要填充内容的线框;环顾一圈后你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讲台处有不少卡片与活页试题,还有用于积分奖励的金币及一些礼品。

    与以往的培训相比,今天教室的布置确实有不少变化。你等待其他学员的到来,对课程充满期待。策略层终于,课程开始了。课程助教介绍了基本情况后,带大家做了个时长五分钟的bingo寻人游戏。助教“现在开始”的话音刚落,大家的热情就被点燃了,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争分夺秒地找到其他人在对应描述的单元格中签名。如此热闹,空气中满是令人兴奋的元素。游戏结束,五分钟前大家因不认识的陌生感消失大半,几乎所有人都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更和睦的心态迎接课程。老师讲得很精彩,所用的案例大多与学员实际工作相关,加上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大家听得很入神。在讲到“制度与人情的权衡”模块时,老师抛出两个问题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你的组长积极负责,做好组织促进工作,大家越讨论越兴奋,问题也越深入,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位组员记录了大家的想法,并提炼汇总成小组的观点与解决办法。之后老师让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并对分享内容做了点评与补充,肯定方案亮点,也指出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要知识点。

脚本层(素材和内容的重要性)

本主题讨论的最后,老师在总结时给了一种综合大家意见的解决方案,并呈现在一页PPT上,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并纷纷记录在自己的讲义上。其实要做笔记的地方不算多,讲义里面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大多数知识点,但不完整,那些空缺处正是需要现场完善的。有些时候来不及记笔记,尤其是带有模型图的内容,有人用手机拍了当页幻灯片,并共享到班级学习群里。

  结构层(如何开发设计这个课程)

你翻看整本讲义,发现这些具体内容其实是有一定逻辑的,从最开始的角色认知到最后的领导艺术,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形成顺序关系,有一条线索串联其中。在每个模块的内部,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很严谨,很有逻辑性。比如每个模块开始时,总会有一个包含相同角色的故事,这些故事按一定的情节发展编排,每个故事都会引出一个与本模块相关的话题。而在每个模块结尾必有总结,同时提出一个引发学员深入思考的延伸问题。

情境层(为什么要开发这个课程,设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这并不是你与本次课程的初次接触,你想起在课程开始前一周的一些事情,当时,你收到培训组织者发来的一个问卷链接,要你在当天认真填写并提交。问卷内容包含你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你的相关工作困惑,还了解了你对本次内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是问你对本次培训的一些期望。培训结束后过了两天,你接到培训老师打来的电话,他就几个开放式的问题和你深入地双向沟通。当你提到一些现象与问题时,老师试图引导你分析其中的原因。你们相谈甚欢,你甚至主动分享了你对公司开展本次培训的一些个人看法和态度。

策略层

教学策略分解为三类最常见的集合:老师“讲”的策略、学员“做”的策略、氛围“燃”的策略。每一策略下都提供了相应的要素、流程或方法。

表现层

应用敏课开发要素的原则

敏课开发由这样的要素组成:5个层级,11个关键任务,多个具体步骤与方法。

从下往上

叠加思考

随时评估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句话点醒了无数传统的教育工作者,也包括我自己。这句话是教育理念中的“道”,指导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动作,融入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环节。内训师的教学设计过程,也要处处体现这句话的理念精髓,在设计中了解成人的学习特点,随时把学员放在教学的中心,以问题解决为教学设计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积极学习氛围的营造,等等。了解成人的学习特点成人学习者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者有不少相似点,又存在着大量不同。成人的学习是获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目的是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他们想要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是能够自我指导的个体。以下是传统教育中的学习者与成人学习者的部分特征对比,如表2-1所示。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内容开发,我们都要考虑学习对象的特点,这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当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尤其是人本主义的学者主张,相信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人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只要提供适当的水分、温度种子就一定会发芽一样。时下流行的行动学习、引导技术、教练技术、私董会等学习形式也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