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视野下的新教学支持系统|新课标|新高考|新课程|现代课程网

 wupin 2020-08-22

杨晓哲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

本文内容整理自杨晓哲博士在“首届中国基础教育‘新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小学语文、初中语文专场)”作的主题报告《新教学支持系统》,略有编辑。文末附现场报告完整视频。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也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互联网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

过去,知识的传播方式是金字塔模式,现在则是网状模式。

过去,知识生产方式主要是传统专家,现在社交媒体发达到几乎人人都可以是知识的生产者。

过去,知识的本质主要是书本文字,现在则是网络信息,随着新技术发展应用,知识更深入到连接本身。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怎样来回应时代之“新”呢?这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座的大多是语文老师,对语言文字非常敏感。我想大家会发现生活的变化。比如过去我们常说“你吃了吗?”现在我们则经常问“这里有WiFi吗?密码是多少?”等诸如此类,说明我们的语言环境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你还会看到我们的语言环境还在变化。近几年出现的更多是另外一句话,比如小朋友去菜市场买菜,他问大妈:可以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吗?很多卖菜的阿姨都会说“可以”。

再举个例子,这张图画了智能手机、滴滴打车等很多应用程序。

通过这张图,我想告诉各位老师,七年之前,包括我,都没有机会接触到智能手机、硬件软件,但是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都把它们作为常态化的使用工具、软件和平台。时代就是这样子,我们必须面对它。

对教育者来说,我们必须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而基于真实的对话,我们不应该逃避这个世界。

现在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可能就像朱司长所说的,我们正处于一个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各样的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无处不在且能力惊人。

机器人可以在两天时间里完成房子打造,可以充当快递员,可以生出两千多道不同的菜肴,还可以自动驾驶,甚至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很夸张的预测,到了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整体智能的总和,它意味着奇点时代即将到来。对此美国时代杂志也给出了报道,它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到2045年,不仅奇点将到来,人类也将获得永生。

基于现实环境,所以,让今天的学习者具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就成了一件非常具有使命感、非常迫切的事。这是我们需要不断面对的话题。这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决定民族的未来。对此我们项目组有三个追求,概括为三句话:1、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2、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3、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
01

核心素养,已经纳入课程标准,它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以学生的学习作为中心,通过大单元、大任务、大主题实现单元设计,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一条主线。

大单元的学习不是碎片化的,不是目标的堆砌,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指向核心素养,围绕一个核心任务或核心问题,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要实现这个大的学习活动,离不开一些重要的单元设计元素,比如要有名称与课时、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以及教学后的反思等。我们的很多案例就围绕这些元素来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这个生物案例,基于前几个月出现的社会热点“基因编辑儿童”事件,我们的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群:

还有更细化的任务:

这些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比如有个任务活动,小朋友在学习人的血液循环时,就是让他们在做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

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
02

教学过程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真实情境,突出项目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案。要让学习成为质疑和反思、交流与讨论、探究和创造的过程。

所以我们运用了很多方式来推进真实情景下的深度学习,也在融合技术的元素中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当然,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设计可能不一定产生深度学习,但它可以产生联结,比如很多老师开始开放使用搜索引擎,

不过,开放搜索引擎虽然是一个学习环节,但还不足以称为深度学习。但答案越容易找到,是不是就越容易引发新的问题?面对现实情境,当找到的答案质量越高,提问就显得越重要。所以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群的方式实现深度学习。

比如老师可以抛出这样一张图和学生探讨。

人类第一次拍到了黑洞,学生们很好奇为什么能拍出来,接着设置任务让学生打开引擎搜索,你会看到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他们各有各的解释,老师需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有学生质疑我们是如何拍出这张照片的,是不是虚拟出来的……学生们不断发现更多不同维度的信息。

这是学生去探索黑洞找到的视角和角度。所以从搜索开始,我们可以不断深入深度学习。

这是一片漆黑,我在夜空中发现有一颗星,它特别亮,原来是我们一直想去的地方,叫火星。我们打开星空这个软件就能找到。

比如,这些形形色色的花花草草,因为有了形色这个软件,我们都能知道它的名字。这棵不起眼的竟是蚊母树。

例如这是一个热的小火锅,只要加水就能自己加热的小火锅,我们的学生是否用它来思索化学的问题?是否用它模拟地理的火山?……

如此把真实生活与情境勾连一起。基于搜索,又超越简单的搜索。它们引起我们不断探索,纳入到真实的情境。但有一天我们的学生发现,我们的真实情境不再是老师给他创设的真实情境,不再给他设定好问题,他都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自觉运用时,他就获得了可迁移的核心素养。

所以一个个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很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比如我们项目组以地理学科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做事的出发点。当然,任务的层级又是不一样的。

设计了四个任务:

1.请你担当导游,向游客介绍你的家乡。

对象是游客。

2.请你录制一段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吸引海外游客到你的家乡。

对象是海外游客。对象有所转变。

3.请你规划家乡的城市建设。

这需要综合利用地理冲击带等知识,不是随便就能做好的。

4.家乡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请小组合作撰写一份申请报告,并制作一张海报。

这个出发点又不一样。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地理学科知识。

地理老师通过非常巧妙的设计,让一个又一个看似独立的小目标融为一体,变成一个任务群,它就覆盖了整个地理学科的知识、观念、素养,这是深层次的嵌入。

在项目组,这样的设计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例子不断冒出来,老师们也越来越上手。例如根据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我的文学三国”这一主题,就有三个情境任务:一是十大经典场景PK,一是三国英雄排行榜,一是史料与小说人物对比。

为了完成这三个任务,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这需要学生高投入的学习才可能完成任务。

任务虽然一开始就确定了,但老师还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让目标和任务保持一致。

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03

很多老师还在犹豫是否在课堂开展智能系统的教学,但是我想,我们已经来到了5G时代。这是高宽带、无延时、万物联的时代,从文本、图片、视频再到虚拟现实等不断迭代,我们不应该让课堂还停留在0G时代。

这是我们项目组在广州的一所学校开展的教学,这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之前很少接触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每两个学生使用一台平板电脑。结果他们非常适合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来完成线上线下的挑战,这样的线上线下交互式混合学习,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能与时俱进地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必备素养。

平台还有交互的系统,不仅用来传递信息,更可以当作设计教学任务、学习活动的环节,

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具有情境资源层、互动学习层、个性化评价层这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层次。

老师如何使用好平台资源呢?有几个策略我们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策略1

从线性的资源支持到可沉浸的情境构建

平台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建构。

策略2

从接收信息的载体到参与互动任务的工具

这样一个平台系统记录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分享,让学生创造,学生在此不断深化理解。

当然,还可以把创造的过程不断演化,例如把作业变成作品,变成产品的设计,甚至组织产品的交易。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让学生在同伴多元的评价中,收获反馈与成就感。这是平台优势,并且过程是可记录的。

策略3

从单向的师生交互到多向的单元协作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整合的、情境化的、开放性的任务。

引导学生结合资源与工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环境,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充分交流,平等交互,高频互动。

建构开放的教学格局,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

策略4

从一次性流程设计到个性化教学评一致

在平台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思考成果、过程中的提问与回答、学习同伴的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得以收集。

教师能够通过课堂内外的过程性学习数据,针对地设计不同教学引导路径,个性化地帮助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更多个性化的调整设计。

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这是我们项目组追求的三个原则,老师参与我们,可以展开更多的互动。我们真诚邀请与我们有共同理念的老师们加入项目组,一起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一起把以学习者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是一个团队,可以为老师提供一条系统成长的路径。

专家团队
01

我们专家团队包括朱司长、陆志平老师等,可以为老师们提供“新教学”的学术指导。

学习手册和教师手册
02

专家团队不够可操作性怎么办?项目组用两年时间把理念变成了文本的形式,即学习手册和教师手册。这是成体系的单元设计。任务的设计、评价的设计,都可以在书中都找到。

教师研修平台
03

有老师问,学习手册,教师手册看不懂,不理解怎么办?项目组结合公司研发了一个研修平台,录制了一系列的新教学学科观摩课、说课评课等视频。也有专家三人行解读新课标的通识课。

当你看不懂有疑惑的时候,可以和我们有更多的互动,这是一种开放的方式。希望老师来这个平台积极活跃,不断创造,这是一个共创共享、互助提升的社区。

教学平台
04

当然,研修平台,有老师说是不错,但实践中如何得到支持与指导?为此,我们项目组还设置了教学平台,老师不仅在课堂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这是一个师生交互的平台。

新教学系统资源▲

这个平台有这样一些资源,可以帮助老师提升专业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我想,这些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你。我们期待每一个加入者,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更是引领者和推广者。

最后我从技术角度再跟大家回顾之前提到的一张图。

我们可以看到七年的变化很大。过去七年不可思议,但未来七年可能更加不可思议。我想说的是,教育是迷恋人的成长。七年的变化,人的变化要比这些技术更加迅猛,更加快。大家可能已经不记得七年之前自己的模样,我也不记得七年之前自己读书的模样,但我们都在不断地成长。未来已来,可以见证,更可以创造。与大家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