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的三个方法

 皓哥儿 2018-10-06

你说你想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看到一本书你就会兴致勃勃地找来翻看,微信公众号上一些成长类、管理类的文章你是一篇不落,你也在坚持每天写写写,可是总感觉输入容易输出难,你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那我问你,你在读一本书之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思考作者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他的看法?读书写作相辅相助,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好的方法将书中的内容化为己用?

如果你没有想过上面这三个问题,请你花两分钟的时间把这篇文章读下去。

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的三个方法

1.读和用结合起来

我们读一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解决目前困扰自己最大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职场人,想要快速了解和解决自己所在领域的问题,那么带着这个问题出发,找同类的书籍进行主题阅读,这个方法是最快也是最直接的。

我曾经在好多课app上听过何川老师的多节限时免费课,何川老师是插坐学院的创始人,主要是为职场人提供帮助。在其中一场免费直播当中,他就问我们一个问题:怎样学习最有效率?不是你拿起一本书来就看,也不是要你每天看很多的书,而是你看的书和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他说为什么我记得很多书中的内容呢?因为他把书中的内容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互相联系,也就是说,他实实在在把书中的内容用起来了。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看到,作者介绍她的一位学霸朋友是如何写作的。学霸除了和大多数人一样每天坚持阅读外,还将每天读到的美词美句精简成十条以内,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之后不断迭代更新,固定的时间内将本子上的句子精简成五十条以内,最后把这些句子拿出来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除了美词美句,文章的框架结构等,我们都可以积累下来,在自己的文章里使用。科学研究表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率完全不一样,如果只阅读效率只有10%,而动手实践将看到的内容用到自己的文章里面,效率是75%。可见,读了之后用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2.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思考

你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读了,可能效果不大,但是,你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这篇本书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如果是你自己写,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想起以前有看图选内容的题目,一位老师开玩笑地说:“你们把图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然后把图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给你们五分钟。”话刚说完,同学们都傻眼了。五分钟后,老师笑着说,“编书的人就是考虑你们能力不高,特意把答案先写好了。好了,翻开下一页,它都已经把顺序给排好了,内容也写好了,你们只需要找到图片所对应的文字就行了。”

这五分钟的时间,其实是在心理预习,当正确答案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才知道语言可以这么表达,内容可以那么衔接,只有自己先去做一遍,然后跟标准答案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你自己和别人有多大的差距。

读书写文章同样如此,读的时候,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对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研究之后,在自己写作时尝试用起来。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每天练习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一个简单的小问题,搜集素材,思维发散,然后将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加,一步步挑战自己。

3.没灵感时使用卡片法

纳博科夫号称是卡片写作大师,他将卡片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他的小说《天赋》便是在卡片法的帮助下完成的。

卡片法的操作具体是什么?

纳博科夫在写《天赋》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空白的卡片,不必按照章节的逻辑顺序。对小说的某一个情节若是有了很大的灵感,就立刻在卡片上写,如果写得不好,可以立即替换。

我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一篇文章要讲三点内容,第一点暂时写不出来。可是第二点我突然有灵感,那么我会立刻在第二张卡片上写上我的想法。有些人一定要按照顺序写,即使写不出来,就也会在那里干耗着让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为什么不能跳过第一点,直接写第二点呢?

卡片法写作时是抓住自己稍纵即逝的灵感,读到一句特别触动的心弦的句子时,你可以拿出卡片记录你的想法;写作没有思绪时,在卡片上画画写写,说不定你的灵感就来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