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卡片 | 14张图卡教你《最高学以致用法》(上篇)

 长沙7喜 2021-07-08
图片
晚上19:30,相约导图卡片屋,一起用图卡读书。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IVY给我们带来《最高学以致用法》这本书的知识卡片分享,以及她的阅读收获和制图思路,如果你看完今天的分享,很有启发,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感受哦~

今天先给大家带来IVY制作的这套图卡的前14张,后14张+知识地图将在周三晚上19:30分享给你

#制图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IVY,2021年立志每月一书图卡输出练习的实践者。

一月带来了这本在日本Amazon商业书籍部门第1名的《最高学以致用法》让学习发挥最大成果的输出大全,我使用的版本是繁体版。

为什麽会选择这本书呢?有一天到公司楼下7-11买下午茶,正在等微波时间,就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

被"最高学以致用"中的学以致用四字吸引眼球,随手翻开书中的一页,我竟然不考虑书价和是否有时间读?立马就买了,而且还制作了现在的图卡。

说自己不是一个视觉者,那是伪心之论。除了内容,封面的设计,也是令人想不想拥有它的原因之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约,放大'OUTPUT"字,又再度敲动了我的内心关键字:输出。是第二个关键购买因素。

这本书将输出的重要性,以及输出单元三方面:说丶写丶行动一一依据不同场景和需求面,用小单元来呈现,令人可以在快时间中,迅速掌握知识面,最后还有输出的七大训练,可说是自我练丹宝典。

那我们就称七龙珠,不用去集结世界各地的龙珠,自己就可以练就自己的龙珠。

我的收获是,放大再放大自己的输出,透过行动,透过改变,来实现人生成长之路。

整本书共有80篇,我依自己的所需和合并,制了28张学习图卡,今天为大家带来前14张知识卡片的分享

#制图心得#

取其书中的封面颜色,蓝白配,加一点亮色橘点缀重要点,不过多的花样和花边,保持最原始的感觉,OUTPUT是整本书的要点,因此背景图片都有其字样。

同时也是提醒自己,今年要多输出。

内容排版上,以多样和简约为主,希望每篇都有不同的样式之外,同时注意主题是否有前后上下呼应,作者这本书篇篇几乎都有图解,除了好理解之外;

同时要告诉自己,要自己多思考,不能照本宣科,要有自己的制图思路。

做了二个版本:繁简,一开始以为会很难转换,后来发现,先订好繁体内容,在複制内容至简体版的版面,用一键转简体的方式,比自己之前在做卡时,一直切换转简体时的效率提高很多。

一月完成了自己的目标,选了这本输出大全,提醒自己,最高学以致用法,在输入丶输出丶反馈之中,获得最大的成长。
不要比量,而要比质,向自己内心贪多的不切实际,透过输出,获得真正的踏实。

没有奇蹟,只有累积,今年累积的是'输出"量。

#卡片来啦#

· 卡片共计 14
· 阅读预计需要 15-25 分钟
· 来源 桦泽紫苑《最高学以致用法》

▋ 01 输出是改变真实世界的好方法

我们其实都有发现一件事,就是我们都不断地在学习,一直深深地焦虑,我们的不足,一直学丶一直看书丶一直听讲座,一直......永无止境的像极了海绵在吸收。

然后呢......还是觉得不足。

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只停留在输入,即吸收,没有变成我们身体上的记忆。

因此,作者藉由他的经验,写出了这一本书,告诉我们,唯有透过输出,我们人生才能改变。

输出有什麽呢?作者提到,用说的丶用写的行动,可以创造记忆,同时不会忘。

我个人的体会,加上制图卡,在还没有环境可以说时,运用图卡+写作的方式,也能达到输出的效果。同时图卡又好回忆知识点,做完成后,还能举办读书会,可说是输出的大结合。

达到有说丶有写丶有留下作品的学习效果。

当然输出的好处,作者也提到六点,这个好理解,大家就看图卡囉!

因此,输出能改变真实事实,今年起,把原本只看丶只读丶只听的习惯,稍加上,一些写作丶分享,或者来报小小sha老师的知识小卡课程,一起来制卡,也是一种改变哦。
图片
▋ 02 掌握输出原则如同成长加速器
前一张图卡我们都有共同的见解和认同度,输出一定要大于输入,除了有着六大好处外,同时它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将讯息,暂存在海马迴,而我们经常在用的讯息,转化至长期记忆区,即颞叶。

这也是作者本书的核心所在,运用脑科学的方法,来帮助自我成长。不断强调输出一定要大于输入,这样讲很抽象,我们来用数字来看,输入3:输入7,这样是否清晰很多呢?

简单来理解,就是要把进入到脑袋的资讯,要想尽方法,去输出,不要只停留在收藏丶库存之。

不论输出成果如何?都要自我反馈,即检讨原因或者修整方向等。

就拿自己现在做图卡的制图思路来说:

我看了书中24-31页共计八页的内容,就在想著如何整理成一张图卡,如何化繁为简?如何清楚表达?如何让人看懂?如何自我複习时,也能印象深刻?并且对著图卡说出我的理解,说不出来的地方,反覆的修正,以及现在写文。

为什麽要这样做?我在做一件事?输出,让自己读到的资讯,透过如上方法,获得长期记忆。
图片
▋ 03 练习输出的技巧之一'说'
输出的第一关'说',要会能言善道吗?作者没有提到此,倒像是告诉我们自我修持,说出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丶意见,说不是乱说,而是说正向语,有能量的话语,不说他人之坏话,因为这样会使自己的身体变差,是不是看得当下有些手足无措呢?

我们不急哦!后面篇章,作者从许多要用到'说'的场合,用科学的方法,来告诉我们表达术的全貌,让我们一点一滴来吸收。
图片
▋ 04 非语言沟通比能言善道重要
你认同吗?相信大家都有看过这个圆饼图的比例55%丶38%丶7%,各家学派诠释定义不同,数字比例是不变的,是什麽呢?就麦拉宾法则来说

55%视觉
38%听觉
7%语言

前93%代表非语言沟通,只有7%代表说话的内容,可见在肢体和五官等的表达上,诚恳真心,给人留下好印象。

说有一部份,是非语言,也是一种无形的说,先练倾听,先练微笑,先练眼神等非语言部份。

作者也提到一些小技巧,如眼神接触时,要注视对方的两眼中间,保持微笑倾听,点头示意,并感兴趣,提升好感度。是不是,好久没与人眼神接触了?

至于说,作者给予一种人际交流中的好方法,缓衝说话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係,若你是位主管,当要指责下属时,建议,先讚美再给意见;举一反三,朋友之间,是不是也要来个缓衝说话术呢?而不只限于上对下。
图片
▋ 05 自我介绍练习开口表达
这一张图卡,作者提到自我介绍的方法,也是一种表达法,好多点,我都中枪倒地,想来,我平日都太过随性,以及不懂把握表达的场合。现今自媒体的时代,要跳脱舒适圈,懂得展现自我。

作者提到,可以准备二种自我介绍稿,短版和长版,各为30秒和60秒,字数在200和400字左右,同时一定要背下来,并且练到滚瓜烂熟,哇,原来还要如此。

看来,每次看到有人能轻轻鬆鬆自我介绍时,背后一定付出一番心血。

同时要注意哪些呢?

1.一定要让人听得懂,千万不要说太多的专业术语。
2.内容加入你的特色,不同于他人的点
3.用数字表达自己,如:365天天天5点起床
4.分享你的展望,链接与你同频的人
5.记住非语言沟通:笑容丶自信丶声音亲切丶态度和善
6.最后来个结语,想被记住或看见的内容

作者也有提到他的范例,个人也融合作者提到和加入了一些学到的自我介绍法在范例图卡中,大家可以运用起来哦!
图片
▋ 06 不使人得意忘形的有效赞美
上一张图卡讲到自我介绍,手边有书的人,不难发现,IVY没有照着目录的编排制图卡,大家好奇原因吗?让我来说分明。

发现作者将所有有关TALK的输出单元,全部整理在此单元,范围很广;心想如何做到较有效率的自我吸收,因此做了一些微调整,变为图卡思路。

怎么说呢?就是看图卡的一种连贯性。因此选择了这样的尝试。不知大家喜欢这样的模式吗?

这一篇讚美法,让我学到,下回一定要用具体行为讚美,而不是很简约的说,你真棒,太棒了,一定要说出对方令自己欣赏的点,这也是一种练习反馈输出的好方法。

作者提到他的朋友原邦雄先生,用讚美达到培育目的"讚育',透过文字方式—讚美表(图卡中,简约画出表格内容项目),来表达对员工或下属的讚美和谢意,达到的效果,比口头还高。

看来除了情书,现在又多了一种表,大家也很乐意收—赞美表。因为受到讚美,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感到开心,会有再继续努力的动力。
图片
▋ 07 感谢带来许多的助益
输出部份TALK单元,以这张感谢到一个尾声,书中当然还有许多方面的小单元,如:提问丶卖东西丶拒绝丶斥责丶道歉丶打招呼丶打电话丶閒聊等,大家有兴趣者,就自行看书了。作者真的太贴心了,把所有会用到说的场合,都一一帮我们备齐。

Ivy就自己较常用及自醒的部份制书卡,同时也想把后面还有'写'"做'的二个单元,一併整理,所以会有些取捨,有兴趣的人,不妨可以动手做看看哦!

作者提到"感谢'可以刺激大脑的脑内分泌四种物质,多巴胺丶血清素丶催产素丶脑内啡,同时还有许多好处,综合之,就是疗愈身心。

真的太补了,一个'感谢'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内容都在图卡中,大家自行观看,在此就不多说了。
图片
▋ 08 写出大脑活化力
来到输出单元的'写',作者提到写带来的效果,可以刺激大脑的网状激活系统RAS,帮助集中注意力和过滤情报,这也让自己想到之前在写笔记时,为了要完成阅读笔记,进入心流的感受。当时认真写的当下,现在都能感受到,像极了照片的回忆。

写的好处,作者在这一单元中共有29小单元,IVY先把前四个小单元,讲写带来的研究显示和助益,整理如下的书卡。

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在没有电脑之下,都能养成随手写下来的习惯,让输入的过程中,有轨迹可循,轨迹就是书写。

当然,数位时代,工作文档也不用在用手写,我想,就自行取得一个平衡;手脑并用,目的就在让我们能够达到学习最高的效果,没有绝对,只是一种参考和选择。
图片
▋ 09 列出清单工作效率高

这一张图卡,作者提到列出清单,将之写出来,对我们的大脑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效能。

原因在于,大脑内一次性能处理的事情,顶多三件,若我们将太多的事项,都一直存放在大脑,大脑就会慌张,就不知到底要先处理什麽事。

就好比,有时我们一边工作一边想著,等会要去缴电话费丶跟某人的约还有敲好丶假日的安排事项也还没有著落丶要回家看父母丶课业还没做等等念头或挂心事,都会不断浮出。

原来是放了太多事存放在大脑中,因此不断地分心,一下这,一下那的,没有把一件事,好好专注完成,以致工作效能不高。

很喜欢作者用脑科学的角度,让我明白,不要在自虐大脑了!写下来,分时段写下应办事项三项;个人平时是有写待办清单的习惯,就大略分工作和生活,看到了作者的待办清单表格,下回试试。
图片
▋ 10 多读多写练出好文章
你会一听到写作就害怕退好多步吗?一开始我会的,因为我不知道写什麽?也觉得从小作文就是被当的那一个,印象中,就觉得好难,压根没有想到现在的自己,会开始写。我何时开始写?

算是进入职场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到社会来学习,有感触以及学习上的喜悦,以及让亲人放心在外的我,过得很好,同时也因阅读一本杂志提到,我们不是名人,没有人会帮你写传记或文章。

因此就想,那我自己来留下记录,让自己的FB充满成长的过程—有迹可寻。

就这样断断续续写到今天,去年因为图卡共修的原因,开始在简书日更,到今天是246天,没有写的很好,就是做到最小单位的持续写。

作者提到,好文章的来源,就是不断地多读多写,加上有人反馈,同时设定好写文章的架构(作者分享了四种架构,如图卡),并于自己设定内的时间完成。

我想,当我们开始写了,将会感受到自己与自己同在的那份心流。当下最专注的自己,那份踏实感。
图片
▋ 11 灵感来自放松放空
没灵感!想破头!原来是自己太紧绷了!哈!

在作者这一篇,我似乎找到了我的问题所在,同时找印证了,原来每次自己洗澡时,都会有一些突发其想,都是来自放松,大脑的预设网路DMN特别活跃的结果。

作者也提到,激发灵感,解决问题,也是有步骤的,当然不是空想,当然也不是乱想,当然也不是慌张;而是有一个准备,经过大量的阅读相关资料后,一番思考后,让大脑沉淀后,放鬆放空后的灵感感悟。

来源称为创意4B:bothroom丶bus丶bed丶bar在这些地方,自然浮现的灵感,当然不是灵感一出,就能运用在工作的企划上,而是要经过验证。

这种感觉,我在制作图卡上,有很大的收穫,先读了书中的内容之后,想著彼此的关係呈现,当想破头或者怎麽排列图卡内容,就是觉得怪怪时,若我先放下,先放空,去睡著觉丶或者洗个澡,就会有灵感出现,突然想通的感觉。

然后再经大家给予我的反馈中,获得经验的累积。

你的灵感来源,也同作者所说吗?我是二个有体会,不知你的是什麽?
图片
▋ 12 灵感小工具:便条纸
在上一图卡我们说到灵感的来源,在于放松放空中获得。这一讲作者提到,要将之写下来,可以善用便条纸

相信大家对3M便条纸都不陌生,一种被广为使用的一个小工具,随写随贴。非常便利我个人也很爱用。

作者提到的方法如下:

1.尽量写
2.联想
3.写100张
4.分类
5.再分类
6.存入电脑

依照如上方法,下回灵感来时,不仿依主题中的某一个关键字来联写写下,再依另一个关键字再写下,我想100张应该不难。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出书的来源灵感了。
图片
▋ 13 留下思考轨迹的笔记术
笔记术百百种,到底那一种好?不知大家会不会曾有如此的困扰呢?今天我在作者的内容中,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能帮助你快速提升学习效果的笔记术,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优劣,只有是不是适合你自己,依照你的实践目的和个性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术。

记得之前和胖胖一起研发的森林流笔记术,我们结合了一句话丶ORID(似作者的觉察区和行动区)丶16个关键字丶带著问题来寻找答案,同时进入与书的心流,这些都是在创造思考的轨迹,让我们的阅读有迹可寻。再次感谢当时参与的每一位学伴。

作者使用十年以上的笔记术,创造了他的学习效果,你呢?什麽是你高效且独一无二的笔记术,欢迎分享哦!
图片
▋ 14 不能不知道的引用技巧
你用'引用'的内容,在你的文章或者简报丶企划中吗?

作者提到,引用是提升说服力丶企划力和写作力的好技巧,真实有根据,自然不用多说,就会让人信服。

想想自己的坏习惯,平常就是看过了就了,没有蒐集的习惯,也没有整理成自己的资料库,难怪写起文章来,如此的平淡无味,像极了没有加塩的一道菜。

引用就好比调味料,增色了美食。文章也要来点调味料,增加其可看性。

引用诀窍就是有根有据且正确的标出出处,就像我现在制卡,也有标明来源,也用了一些引用技巧。不是自己瞎乱说。当然除了诀窍,还要会善用工具来帮助提升内容的真实性。

作者提到这三个Google学术搜寻丶Google图书和Pubmed学术专业生物相关英文论文电子档网站,都可以让我们所引用的内容,不会沦为大数据或广告下的产物。

这三个工具,还真的开启了我的脑世界,平时打开浏览器,也就输入了关键字,来找要的资料,现在才从作者的书中明白,平时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可能已忘了,要去判别一下。

突然内心跑出这句"读书点亮心灯",此时此刻的偶,心是亮的,你呢?
图片
#链接作者#

如果您对做笔记或者导图卡片有相关问题想和我链接,欢迎一起交流,一起结伴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