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医病因(内因)

 凤翅堂中医 2018-10-07



内因致病,有七情、饮食、劳逸致病的区别,但是也常常相互兼夹为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生理情况下是人的正常神智活动,在剧烈的刺激或情志变动持久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七情致病不同于外因的六淫,六淫致病由外而内,而情志致病起于内,直接损伤脏腑气机。


饮食是人摄取营养物质,保持生命活动的必须的行为,此从生来具有,不是致病因素,而在饮食失宜的情况下才是致病因素,饮食不节或不洁,饥饱失宜,五味偏奢,都可致病。


劳动是正常的社会活动,劳包括形体劳动、心理活动与房事等,过劳、过逸都可成为致病因素。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缓和,悲哀则气消散,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过惊则气混乱,过劳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


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就是说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雨、寒、暑、清、湿等外邪的侵袭,以及喜、怒等情志内伤有关,若喜、怒等情志不加节制,就会使内脏受伤,……五脏在内为阴,所以说脏伤则病起于阴。


《灵枢·口问》说:“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不次,就是不按照正常的次序运行,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情志就成了致病因素。《灵枢·寿夭刚柔》:“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则情志就成了内伤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脏象学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认为,情志活动以五脏的精气为物质基础,五脏的病变可以导致情志的异常活动,反之,情志的过度变动也会导致五脏的机能变化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五脏的情志与伤害,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心“在志为喜,喜伤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肺“在志为忧,忧伤肺”、肾“在志为恐,恐伤肾”。《灵枢·本神》:“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这种情志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疾病诊断治疗中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情志活动虽然分属于五脏,但是都与心“精神之所舍”有重要的关系。只有心神先伤或活动异常,不能统制它脏,才会发生它脏情志的病理变化,所以《素问·口问》篇说:“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