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11年的疯狂掠夺后,明朝统治中枢临近瘫痪,经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人口大量流失,维持宁锦防线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趁此时机,皇太极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松锦战役。战争持续了两年,明军惨败,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明朝全国唯一的精锐部队-九边边防军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明朝在关外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此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进攻。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 1639年2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劲旅进攻松山城,从而消除锦州的屏障。清军连续发动6天的强攻,但是遭到了守城军民的英勇抵抗,清军伤亡惨重。皇太极派人回沈阳运来了27门大炮, 10000发炮弹, 500斛火药,以地道战的形式对明军再次展开猛攻。但松山守军防守严密,皇太极无可奈何,只好撤兵退回沈阳。 皇太极领略到了明军宁锦防线的坚固后,与诸贝勒大臣商讨对策,决定采用围城的方式,困死明军,1640年3月,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在锦州北面九十里的地方修筑了义州城,使得宁锦地区明军无法耕种,丧失了军需补给。皇太极修筑义州城,如同一把尖刀插进宁锦防线,对战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锦州被围后,守军失去了粮草供应,城中存粮仅够一个月使用。 总兵祖大寿派人突围向朝廷求援。崇祯皇帝知道消息后,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步骑十三万,火速增援锦州。洪承畴的增援被清军发现,交战中明军对清军造成了大量杀伤,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是援军以及物资却没有运进去,锦州城仍然颗粒无收。 与此同时,明朝朝廷内部对如何化解锦州之围却没有统一意见。以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一批东林党认为明军长期在关外集结,担心清军再次入关抢掠,且供养困难,因此认为应该速战速决。而以蓟辽总督洪承畴为首的关外统兵将领则认为只有坚持宁锦防线,才能将清军阻挡在关外,因此主张固守锦州。崇祯皇帝刚开始赞同洪承畴的意见,后来却又接受了陈新甲的建议派遣张若骐前往宁远担任监军,传旨洪承畴立即发兵攻打锦州外围清军。 洪承畴无奈,只能发兵,7月在宁远召开誓师大会,随即出兵进攻清军。当时多尔衮和豪格风别率军把守锦州左右两端,阻止明军进入锦州城。洪承畴硬着头皮与二人展开决战。29日,总兵杨国柱率部攻打西石门,却遭到多尔衮的伏击,杨国柱中箭身亡,明军首战受挫,损兵折将。8月2日,多尔衮率领清军进攻洪承畴中军,但是被斩杀了二十多名将领,损失了几百士兵。自此,明清双方在争夺乳峰山战略要地时,互有胜负,而明军人多,清军趋于劣势,多尔衮向皇太极求援。皇太极为了稳住前线清军的阵脚,立刻派三千军队增援前线。同时,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15岁以上的男子,都集结于盛京,一律随军出征。14日,皇太极清点兵马,安置好后方后,亲自率领军队向前线出发,决心与明军展开决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