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级的活法,是活出情绪

 wdzsshy 2018-10-07

许晴在《邪不压正》中扮演的唐凤仪,兼具少女感与成熟韵味的风情,收获好评,每次,她都能凭演技撕下诸如“公主病”“扮嫩”“矫情”之类的标签。



在一次访问中,许晴被问到怎么看待这些并不友好的标签,她淡淡地说:“标签都是别人赋予的,你是什么模样,自己还不清楚吗?

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现状来判断别人,轻易地批判、攻击别人,而作为被批评的人,被质疑的时候不动摇,并不容易。

更多人是嘴里说着“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心里却难免担心自己会成为那个被嫌弃的人。

但许晴似乎从来没有这个困扰。在《花儿与少年》里,她就以自己脾气直而“招黑”,她很少掩藏自己的情绪,开心就笑,生气了就摆脸色。

但是,像她这么洒脱的人,却不多,普普通通的我们,只有学会好好跟情绪相处,才能活出尽可能自在的人生。

而我们时常要面对的,是自己这十种情绪。

 十大常见情绪问题,你有吗 



第一种:情绪的无法自控


有的人发起脾气来脾气根本控制不住,一个小的点触发后就上升到一个非常大的情绪高度。自己想停停不下来。

 

在这样的状况里,人在情绪猛烈增长后会有躯体化的反应,比如:暴怒,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肌肉收紧,智商下降。

 

这样的人,需要去做一些交还情绪的练习,觉察自己在怎样的情绪当中,才有自由从情绪中解脱出来。

 

第二种:强迫思维,反复地回忆,非常焦虑等

 

有的人是强迫的思考,情绪越积累越多,在积累过程中不断在脑海去放大这些情绪。

  

这一类需要做的是转念的练习——“莱斯特释放法”(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练习)



在第一类里需要和情绪的能量拉开距离,第二类里需要和自己的头脑和念头拉开距离。


认为你的念头就是你,其实你的念头不是你,你的念头只是一种程序。所以念头是可以转化的,我们需要去转念。我们转念和感恩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和念头拉开距离。

 

第三种: 自我切断和封闭

 

前两类倾向于把情绪发泄出来,第三类倾向于不去感受情绪,因为感受情绪太痛苦太可怕。

 

对这些人来讲,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的情绪说是,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情绪有可能是恐惧、悲伤、愤怒,等等。


这些情绪不是不存在,只是被压抑了

 

第四种:恐惧——怕黑、怕死、怕生病

 

未知本身就是一种恐惧,恐惧之所以很严重,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需要做的功课,接受最坏的打算,第十三天有用大笑静心来去除恐惧。

 

第五种:担忧未来,担忧不确定性,想要控制结果,想要安全


万一他不爱我怎么办,万一孩子生病怎么办,万一没有钱怎么办,等等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主要情绪是焦虑,焦虑本质是恐惧的轻微版本,所以他们的处理方法是类似的。


第六种:无力感

 

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把问题归于外界。


归因于外的人会产生很多的抱怨,去推卸到责任,一方面这种做法让他感到轻松,一方面产生无力感。

 

解决办法:需要明白,自己用了一种策略让自己感受到舒服,而这种策略产生一种代价,失去掌控和控制。

 

第七种:不接受现实,想要去改变过去

 

他们挂在口头上最常见的词语,为什么,凭什么。


为什么我想要的事情没有发生,为什么我有这样的家庭,为什么我有这样的命运,凭什么别人是可以这样的,凭什么你怎样对我......

 

这种不接受现实,想要改变过去的人是一种受害者心态。是一种孩子对父母般的受害者。不接受现实,受害者心态里面,经常有委屈,愤愤不平的心理在里面。

 

功课:对生命说是,对家庭说是,对命运说是,对他人和环境说是。无论过去怎样让我不满意无论过去怎样另我痛苦现在我都同意,我愿意去面对它,承认它,并从中成长获得力量。

 

第八种:由于价值观单一,在人和人的关系中产生冲突,只有和他想法一样的人,价值理念一样的人,才觉得这个人不错,剩下的人都有问题。

 

这样的人经常用冷眼看问题,或者用鄙视的眼神看问题,对人有很多的评判、批评

对人有很多的反感和抱怨。

 

价值观单一的另外一类人,是倾向于做卫道士。对自我有很多完美的要求,同时对人有很多完美的幻想。

 

功课:允许在你的世界里有不一样的人存在。为什么有些人无法放下怨恨的那颗心呢?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在他的价值观的取向里,不允许有其他存在。

 

第九种:由于自我认同低,没有资格感,自身力量不够。


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应对,会产生很多问题,最常见的是内在的自我怀疑,容易退缩,公开表达的障碍,很难对别人说不。

 

这类人和第十类是往往结合在一起的,两类问题都有。需要做的功课是接纳自己和爱自己。需要让自身力量回归,能够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抗拒。

 

第十类:想要获得认同

 

想要获得认同的人总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观点,所以情绪很复杂化。

 

想要认同的人,把自己的力量,自己对自己评价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对方,同时不断地揣摩观察别人的眼色和意图。

 

表达界限,让自己放下期待对别人评价的渴望。为什么我们会渴望别人的评价呢?因为我们是通过别人的认同来获得自我的认同。 

 你才是自己内心的主人 


你并不是你的情绪。当你的情绪来的时候,你并不应该说这个情绪就是我,这个情绪代表了我。

 

所以,什么是内心的主人呢?你自己才是内心的主人,这个自己应该是有觉知的情况下,当你没有觉知的时候,你还会掉回到情绪的黑洞,不断放大的念头中去。

 

所以,情绪是一种指示器和驱动器。他是提醒我们哪里有问题,但他不应该是我们人生的决定者。

 

情绪和觉知是对立的,当我们的觉知越敏锐越深刻,我们越能够去看到自己情绪的习性,越能够去转化它。


觉知和觉察是你能够真正意识到,我们平时的很多反应都是下意识的,是一种习性,习惯。

 

你个人成长越高,你的觉知力会越敏锐,你觉察到的程度也就越深。觉知力并不是单一层次的,是可以逐渐递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