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道德经》:你学的都是“知识”,而自始至终你都不“知道”

 yh18 2018-10-07

原文:

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老子说:不必出门,一个人就能够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不必由窗户往外看,一个人就能够看到天道。

一个人越是追求知识,他所知道的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到处跑就能够知道,不必看就能够了解,不必做就能够达成。

“知识”和“知道”——它们的不同,就像天堂与地狱。

知识从来不属于现在,它总是属于过去。

知道永远都是当下的,就在此时此地。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世界之所以是这样的构成,取决于你的认知。”

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于两样东西:一是感知,看见的;二是认知,想到的。

我们身边有一种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知道社会各大热点新闻事件及至明星八卦绯闻。和这样的人聊天,你丝毫不用担心没话题,你只用担心,你根本插不上嘴。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你甚至压根打断不了他的话匣子,最终不得不由衷的赞叹。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最多可能是“知识”分子。他们或许懂得很多,但却没有能力去“发现”。他们只是把别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记在自己的脑袋里,然后毫不犹豫地相信它,它就成为了“知识”。就像我们相信“1+1=2”一样,我们没有人怀疑这个公式,所以“1+1=2”是知识。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是道?道即“知道”,永远存在于在当下,当你对别人去讲它的时候,那个“知道”就会变成了“知识”。因此,那些所有知道的人都说它是不能够被说出来的,你一去讲它,它的本质就改变了,它已经变成了知识,它已经不再是那个活生生的“知道”的现象。

“知道”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

记住:现在并不是时间的一部分。

一般人们认为时间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完全错误的,时间被分成过去和未来,而现在根本就不是时间的一部分,你无法在时间里面抓住它,追求它,你将会错过,试着去抓它,它将永远都会让你抓不到,因为它是永恒的一部分,而不是时间的一部分。

知识创造出未来,未来创造出担心。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担心,越不安,永远无法安然地度过,无法像在家一样,而内在会有一个很深的颤抖,这是一种病态。然而一个“知道”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他生活在此时此地,这个片刻就是全部,好像明天不存在一样一一它的确是不存在的,而且从来不曾存在过。

“知道”就好像是一个母亲知道那个小孩是她的,而一个父亲只是具有这样的“知识”——那个小孩是他的。父亲只有一个“相信”,在深处他是不知道的,只有母亲知道!

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知识”与“文化”这两个词语,而形容一个人,可以说其有知识,也可以说其有文化。有知识不等同于有文化。

知识是经验。文化是现象。文化包含知识。知识组成文化。知识与文化有很深的渊源、交叉、包容。

文化是对知识的一种提升,升华。知识是对文化的一种支撑。知识重在知识本身。文化包含知识还包含历史,由来,发展,关联。文化是一种更为广阔的知识。一种社会现象,有起源,有历史、有传承,有借鉴、有发展,不局限于知识,人们也把它叫做文化。比如食文化。

知识就像词典定义的那样,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从时间的先后上讲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前人给后是留下的对事物的常识和经验。从个人角度,知识是经过人脑加工并可通过主观意识指导行为的信息;从社会角度,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备可供个人学习的信息载体形式。

而文化仅仅是“知道”的一个显象,是“知道”的人,入世后的一种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