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疗咽痹,利关节的“天鼎穴”

 为什么73 2018-10-08

穴位取法:正坐,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扶突与缺盆穴之间。


主治: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暴瘖气梗。



1

天鼎穴的主治功能分析



一、从阳明本气主燥来看


大肠与胃属阳明经,按《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阳明之上,燥气治之”,说明大肠与胃的功能主燥。


胃以燥气足而能纳谷腐熟,大肠以燥气足而能传导排泄。若胃之燥气不足,则纳谷消化失常,大肠之燥气不足,则便溏或泄泻。


如阳明之燥气过胜,最易化火上炎,灼伤津液,以致发生如主治所记:喉痹、咽肿、暴瘖等证。所以大肠经病候:是主津液所生病者——喉痹,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


从而可知天鼎穴功能降逆泻火,清燥存阴以治咽肿、喉痹。


二、从经脉循行及经气、气血来看


大肠手阳明经脉循行上肢外侧前缘,经过腕、肘、肩关节,其经气在三阳经中,称为两阳合明,谓之阳明,是指三阳经中,以阳明经气为最盛;其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独为多气多血。


故上肢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或气滞血瘀所导致的麻木疼痛等证,取天鼎穴,功能通阳疏表以散风寒,行气活血以舒筋利节。



2

针刺得气与神经分布的关系



天鼎穴的深层即臂丛,故针从胸锁乳突肌后缘向项后直刺5分~1寸,要求刺中臂丛,针感如触电样通达二、三个手指或五个手指,疗效显著。


但对于体质较弱者,应注意针刺提插不可过频,捻转用力宜轻,以防晕针或针后出现不良反应;体质较弱者,在空腹时不宜针。



3

病 案



一、咽痛


某职工,男,40余岁。吞咽时,咽喉作痛,舌苔薄白,脉缓滑。


《灵枢·杂病篇》中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喉痹即咽喉肿痛之重者。


该患者说话时并不觉痛,只在吞咽时痛,故认为是手阳明经燥胜伤津所致。


取双侧天鼎穴针之,当时再作吞咽,完全止痛,说明了天鼎穴具有清燥存阴的作用。


二、呃逆


呃逆一证,在辨证上亦分寒热虚实,在治疗方面,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


某职工,男,20余岁。突患呃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抑制。舌苔白薄,脉滑缓。据云曾经用针,未能见效。


诊为阳明燥热上冲所致。取左侧天鼎一穴,针下呃逆即止,起针后也未复发,表明了天鼎有泻热降逆的疗效。


三、中风后遗证


某人,男,年近60岁。右半身不遂患者,扶杖能自由行走,上肢活动受限,不能举平,右手指能伸屈活动,但不持力。舌苔薄白,脉缓微弦。


半身不遂,多为中风后遗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虽然受限,但手指能伸屈活动,并无疼痛,因而风寒诱因可除外。


上下肢不觉麻木,亦不吐痰,脉无滑、濡象,故痰湿阻络的因素也不存在。


从而可知,气血虽亏,其程度并不重,治宜调气血,利关节。


针取患侧天鼎一穴,针感通达手指,起针后,右臂即能举平,说明独取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显示了行气活血的功效。


又配通于督脉的小肠手太阳经俞穴后溪(俞主体重节痛,督脉为诸阳经之交会),取之能激发督脉之阳气,以宣通手太阳之经气,有利于手指的屈伸活动,针后当时,右手指握力即见增强。


四、肱骨骨折合并臂丛神经麻痹


钱某某,男,42岁。


由于外伤,左肱骨中段横行骨折合并臂丛神经麻痹两个半月,左上臂夹板固定,左上肢肌肉明显萎缩,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左手轻度浮肿,仅前臂有迟钝之感觉。舌苔薄白,脉缓滑有力。


诊为外伤导致气滞血瘀,手三阴、三阳经气由于横行骨折阻滞不畅,筋脉失养,以致左上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左手指端三阴、三阳经气循环障碍尤甚,故左手背浮肿。


治宜调气行血,通脉荣筋,促使运动功能早期恢复。


初诊:针刺患侧天鼎穴,针感如触电样通达拇、食、中及无名指桡侧,提示神经并未断离,同时说明针刺亦具有诊断价值。


二诊:间隔一周,针刺患侧天鼎穴,针感如前,针后当时,患者发现左拇指有轻微外展活动。


三、四诊:三诊无变化。隔一周第四诊,针刺患侧天鼎穴,针感通达桡侧四指,针后当时,左食、中两指能轻度屈曲活动,拇指外展活动力也增加。


五诊:间隔一周,针刺患侧天鼎穴,针后当时,左拇、食、中三指活动均有进步,拇指并出现轻度伸展运动。


六、七诊:六诊无变化,间隔一周,第七诊针刺患侧天鼎穴,针后当时,左手小指出现伸屈活动,其余各指活动均有进步。


八、九、十诊:均隔一周,仍针刺患侧天鼎穴。三次所取得的效果,左手拇、食、中三指已能摄取火柴盒,但手指伸展力尚差,不能主动将火柴盒放下。


十一、十二、十三诊:均隔一周一次,针刺患侧天鼎穴。三次所取得的效果:左手各指活动均较前进步,手指伸展程度亦增强,已能主动放下所摄取的火柴盒。手部萎缩之各内在肌肉已渐次恢复。


继续每隔一周,针刺患侧天鼎穴,及至第三十诊时,左手运动功能已基本恢复。嘱患者停止针刺,加强功能锻炼。


从本例患者治疗经过来看,针刺对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按一般记载,神经损伤后,电变性反应检查呈重度变性反应时,常需一、二年始有恢复可能。


本例在损伤后三个月检查呈重度变性反应,经针刺后,神经功能恢复很快,尤其是初期,每次针后患者都能发现即刻效应,表现在某种活动的加强。通过本例治疗过程有几点体会:


1. 针刺天鼎穴治疗臂丛神经麻痹有明显效果。以此推测,凡神经损伤未曾断离者,均可以针刺治疗,而且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亦有促进作用。


2. 取穴要准,针感要求如电击样通达三、四个指效果好。在本例治疗过程中,曾有一次针刺仅有酸胀惑,针后观察期间,患者反映效果不显。


3. 针刺时间不必太密,每周一次或二次即可,使其有充分恢复时间。    

   

4. 本例患者,虽然年过四十岁,但素质较强,适应针刺,故效果理想。  


若体质虚弱(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针刺天鼎穴,尽管手法如何巧妙(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取穴也准确、针感也理想,而效果却不佳,或有疗效而不巩固,毕竟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