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有益友和损友之分——《论语》学习116

 背后国文 2018-10-08
 

公治长篇第五·二四(116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钱穆译先生说:“说好话,装出好面孔,搬动两脚,扮成一副恭敬的好样子,求取悦于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亦认为是可耻。心怨其人,藏匿不外露,仍与之为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亦认为是可耻。”

杨伯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顺,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傅佩荣译】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态度极其恭顺;左丘明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怨恨一个人,表面上却与他继续交往;左丘明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三个译文,有些不同的在二个字上,即“足恭”。钱先生解释为“搬动两脚,扮成一副恭敬的好样子”,杨先生解释为十足的恭顺,傅教授解释为态度极其恭顺,实际上都一个意思。足恭是一个词语,不需要拆开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了。意思就是便辟,即谄媚逢迎。钱先生解释的依据是《小戴礼·表记》篇有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以及《大戴礼》“足恭而口圣相”。但司马迁在《史记·五宗世家》直接当词语了:“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左丘明,即左史官丘明先生,姓姜,氏丘,名明,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他比孔子大概小五十岁不到,但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表现就在这句话上。

为什么二人都对这些行为耻之?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个不用说了,少了仁心仁德,固然让人感到可耻。“匿怨而友其人”呢?我们是不是也同样看到了不真诚,两面三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人同样没有仁,而且还让人觉得可怕,所以二人都耻之。

我们是不是发现“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这几种情况,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真诚。与人相处,如果不真诚,与人交什么朋友呢?如果刻意巧言、令色、足恭、匿怨,你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吗?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季氏4》)益友的第一条就是友直,这个直就是真诚。如果友便辟,就成为有损的朋友了。

孔子也曾经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39》)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某种目的与人交往,对方一旦发现道不同,还会与你继续为谋吗?

孔子又为什么把左丘明和自己一起讲,应该是左丘明当时在鲁国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被人们称为君子,他的行为、态度可以代表君子的作风,所以孔子认为左丘明的行为代表君子的行为,他自己也是君子行为。

今天我们交朋友,要以真诚的心意待人,记住不要让别人觉得可耻,要让别人有同样真诚的心意对你,这样就有真正的朋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